简析记者采访遭拒的应对技巧

2015-02-27 04:38敬菲菲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对象

敬菲菲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 新闻学院,明斯克 220030)

简析记者采访遭拒的应对技巧

敬菲菲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 新闻学院,明斯克 220030)

记者采访遭拒的原因多元,主要有社会心理、个体利益及不适当的采访方法等。故而在分析采访遭拒缘由的基础上探讨避免遭拒的技巧便是新闻工作者亟须关注的论题。

遭拒原因;应对措施;新闻采访

记者的采访是个发现美的过程,正如法国雕塑艺术大师奥古斯特·罗丹所说: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如何让采访对象在最短的时间里说出你所需要的信息,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新闻记者们一直在探究的难题。

一、记者在新闻采访时遭拒的原因

面对记者的采访,为何有的采访对象积极合作,而有的采访对象则消极对抗甚至恶言辱骂、拳脚相加?

(一)社会身份和心理特征的制约

采访对象不同的社会身份和性格特征等,都会使采访对象对社会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在接受采访时就转化为了他们对记者的态度。[1]性格外向、开朗的采访对象一般容易接近。但性格内向、沉静的采访对象在访问中则表现为情绪紧张、态度拘谨、说话吞吐。对于这类采访对象不能直奔主题,可以先跟他们聊聊你所报道的事件。例如,采访市民对“瘦肉精”事件的看法,可以先聊聊家常,问其最近还敢不敢买猪肉吃了,闲聊中拉近了与被采访者的距离,让其能够轻松,最后采访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新闻采访触犯了采访对象的既得利益

秘密采访主要应用于对非法行为的报道中。既然违法者从事违法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谋求个人利益,当然就不愿让这样的行为见之于阳光。而新闻采访的基本功能和目的,就是要将记者采写的新闻“广而告之”,这就与从事违法行为的个人的意愿产生尖锐的对立,于是拒绝采访就成了这些违法行为者不约而同的选择。老百姓有句话叫“十年上告,不如一朝上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新闻舆论的特殊作用。无论是上述违法行为,还是在我们的社会上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如果没有新闻舆论的干预,往往会得不到应有的处罚。[2]

(三)新闻采访触犯了采访对象的合法权益

无论是新闻记者还是社会其他成员,都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幸的是,少数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往往带有强烈的特权意识和优越感,屡屡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南京某报在报道一起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将其中的某些细节做了过于详细的描述,使得举报者南京某大学女生的隐私权(真实的校名、年级、姓名等)受到侵害,其生命权也处于潜在的危险之中。[3]遇到主要的采访,采访对象当然有权采取“无可奉告”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

(四)缺乏人文关怀

合适的采访方法,可以令采访对象如沐春风、妙语连珠。反之,不恰当的采访,则会令人心生厌恶,最后选择远离记者。[2]所以,要开展有效的新闻采访,新闻记者内心深沉的人文关怀意识是重要条件之一。2002年3月30日深夜,101岁的英国王太后在睡梦中辞世。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打着深红色领带,在英国王宫“逮住”王太后的侄女玛格丽特·罗德,并像放连珠炮似的提问:王太后死前什么样子?女王守在王太后的身边吗?她是不是很痛苦?悲痛万分的罗德夫人看到扎眼的深红色领带,面露愠色,当即拒绝了记者的所有提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英国独立电视新闻公司、第五频道以及SKY电台的记者。自白金汉宫宣布王太后去世的消息后,他们都身着传统的深色礼服、打着黑色领带报道此事。很明显,BBC的记者之所以采访不成功,一是因为装束不够庄重。二是提问太不近人情。结果,让竞争对手不费吹灰之力占了优势。

二、记者的应对技巧

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言:“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采访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

(一)调节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

作为记者不能只去寻找具备良好心理状态的采访对象,而要主动有效调节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

(1)知其所想,满足采访对象需要。记者采访是为了采集信息,而采访对象乐意接受采访也是出于社交等自我需要,而拒绝采访往往是认为没有需要或者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例如,在2010年9月,笔者为了解农民工工作的现状,烈日下采访了来如皋打工的一对外地夫妇,夫妇俩看到我的到来,非常热情,也向我吐露了心声:“只希望自己的工资不被拖欠,子女的学费有个着落。”他们希望我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类采访对象必然是积极配合的。采访对象也可能消极对抗,其原因可能是事业受挫或工作艰辛,如果记者依然纠缠不清,则会引起不满甚至反感,自然会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记者要针对不同的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心理调节措施,使采访按照预期进行下去。

(2)配合采访者,产生心里共鸣。俗话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作为记者,在和采访对象的交谈中应该努力寻找共同语言,或共同感兴趣的事,或共同的观点,这样就会产生心理上“共鸣”,双方就会有亲切感,缩短彼此的距离。这样被访问者会更加乐意和记者谈吐心声,使采访顺利进行下去。2011年12月,我去某小区采访小区部分房屋出现裂缝的问题,工作人员对我表现出一定的反感。无论我怎样询问,就是不配合。本已打算退缩的我,在不经意间发现了对方办公桌上放着一本《足球周刊》杂志,于是我调整了心态,跟他谈起了我最喜欢的足球。由于双方之间有了共同语言,我们也聊得相当热烈。到最后,这位物业工作人员将造成房屋裂缝的原因以及他们的补偿措施跟我一一陈述,我也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

(3)迎合采访者,保持放松的情绪。从心理学角度看,愉快、安静、松弛的情绪,有利于采访对象准确回忆新闻事实的要素与时间过程的细节。为了使被访者情绪放松,记者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访问时间,不要强加于人。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记者在运动员比赛完后急于上前进行采访,但由于运动员仍处于极度疲劳中,往往是拒绝采访。

(二)注重采访的提问技巧

如果采访被拒绝确实已经发生了,那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如何挽回这种局面,使采访继续下去呢?这就不得不谈到采访中的提问技巧了。

(1)穷追不舍。在采访对象回避问题,不愿回答的时候,记者咬住问题不放,直至得到答复。美国著名记者、电视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采访江泽民时就连续反复多次提出同一个问题。

(2)巧转话题。但当穷追不舍仍然得不到答复时,就必须转移话题。尼克松总统在位期间,巴巴拉·沃尔特斯对他采访时他拒绝谈论国家面临的棘手问题,于是记者就从采访他的家庭入手,在谈完家庭后,顺势转移话题:“现在请你谈谈美国这个大家庭的问题”,从而获得了成功。

(3)激将法。激将法提问主要是对戒备心很强的采访对象使用,用激将的方法提出触动其要害的问题,迫使对方迫不及待地解释,以达到采访的目的。

(4)耐心启发。在面对不善于应对记者采访或者谦逊的采访对象时,要有耐心,启发采访对象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光明日报》记者樊云芳曾采访过一位优秀护士朱桃英。为消除采访对象的紧张心理,记者收起了已经打开的笔记本和钢笔,与她聊起天来:“我家有个病人,已经躺了两个月。听别人说,三分医治,七分护理。我想了解一下,该怎样护理病人?”听到这个问话,朱桃英一下子就解除了紧张,变得健谈起来:“噢,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护理方法。”樊云芳又步步引导,终于采访到她要了解的内容。[4]

(5)旁敲侧击式提问。旁敲侧击事实上是一种启发和诱导,一般来说,先由记者摆出和新闻事实有关的材料,推进与新闻采访对象之间的进一步对话。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记者对山西繁峙矿难的采访。采访的对象殷三是矿主,在他承包的矿井中,有许多矿工因为安全事故失去了生命,但在接受采访时,他却不太愿意承认有一处矿井的事故与自己有关,记者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得殷三说出了出事矿井与他自己的关系。[5]

(三)运用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对新闻事实(事件)进行的采访。[5]它可以使记者获得通过正常采访无法获得的素材。其中的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作为社会普通公众去获取有关信息的采访方式。例如,记者以普通购药者的身份,到药店了解处方药物的销售流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而伪装式采访则是以隐去真实身份的方法,隐藏采访目的,以获取所需信息的采访方式。例如,在广东电白县高考作弊案中,记者就伪装为愿意高价收购高考答案的人,以接近传送答案的犯罪嫌疑人。[5]

(四)根据情景,随机应变。

当我们无法直接从当事人口中得到想要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采访与当事人相关联的人,如亲戚、朋友、同事,或者其他知道新闻的当事人,了解事情的真相。

三、结语

采访是艺术,要应对采访遭拒的情况,需要记者不断地磨炼自己,努力提高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注重提问技巧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后退,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跨越。

[1] 王冰.如何让“非合作型”采访对象开口[J].青年记者,2006(16):45.

[2] 顾理平.新闻采访遭拒原因探析[J].新闻战线,2002(03):78,121.

[3] 林渊.隐私侵犯大揭密[N].华夏时报,2001(08):05.

[4] 蓝翀.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浅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62.

[5]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重印版),2008:92.

G212.1

A

1674-8883(2015)21-0157-02

敬菲菲(1990—),男,陕西蓝田人,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新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猜你喜欢
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复杂高阶对象的预测PI(D)控制
作为交往理解的诠释学——哈贝马斯诠释学的研究对象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陷辽记》中辽世宗祭奠对象考辨
试论统一战线学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