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冷思考

2015-02-27 04:38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出版社转型数字化

胡 荣

(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 武汉 430074)

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冷思考

胡 荣

(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 武汉 430074)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很多出版社为了抓住先机,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数字出版”。本文通过对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数字出版的内涵的分析,并结合大学出版社的优势和劣势,探讨了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大学出版社在面对数字化热潮时,应该保持冷思考,从现实需要和自身优势出发,逐步进行数字化转型。

数字出版;数字化转型;大学教育出版

进入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以适应技术带来的革新,并通过革新谋求长远发展。出版行业更是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出版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热点和焦点。

在2014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我国数字出版全年收入规模达2540.35亿元,比2012年增长31.25%,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

报告认为,2013年是我国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启动之年,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产业引导力度,还是产业链的建设深度和广度,都取得了突破。其中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数字出版是趋势,很多出版社为了赶上这个信息化浪潮,抓住国家出版业支持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在对数字出版缺乏整体认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就盲目进行投入,跟风进行数字化转型,全然不顾现实和自身优势,结果要么是以失败告终,要么是半途而废,要么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出版社如何冷静地、客观地,并结合自身优势来定位自身的方向?作为以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为重任的大学出版社又如何在这个数字化大背景下顺势而为,更好地为学术和教育服务呢?

一、数字出版的含义和特征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规定,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和卫星网络等。

从上述数字出版的含义中,可以将数字出版的特征概括为如下几点:第一,内容生产数字化。第二,产品形态数字化。第三,管理过程数字化。第四,传播方式数字化。第五,使用作品数字化。

二、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优势与劣势

大学出版社主要是出版高等学校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工具书以及学术专著等。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中拥有自身的优势。

首先,具有资源优势。无论是数字出版物和还是纸质出版物,内容取胜才是“王道”,而大学出版社正好拥有大量的优质资源。例如,良好的作者资源、读者资源和信息资源。大学里众多优秀教师研究的理论成果为大学出版社提供了潜在的出版资源。大学里庞大的学生是出版物的天然消费者。大学出版社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近距离深入了解学生对数字出版物的需求,并根据他们的媒介消费行为提供合适的数字服务。另外,大学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门类齐全的期刊杂志和完善的信息检索系统,这些都使得大学出版社有条件整合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出版实现信息的价值增值。

其次,具有品牌优势。大学出版社基于其强大的资源优势而具有优越的品牌优势。品牌影响力能够降低人们的信息选择成本,使人们快速获取高质量信息,而这正迎合了数字阅读的“碎片化”特征。

最后,具有相对的技术优势。数字出版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工程,绝不仅仅是将纸质内容扫描到电脑中,再进行编辑这么简单。而是运用网络技术或互联网技术手段对整个出版流程进行操作,把出版资源进行数字化后进行立体化传播。高校有着各个领域的前沿研究者,大学出版社可以依托高校领先的知识和技术人才,进行合作,搭建技术平台。

但同时,大学出版社囿于体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在数字化转型中也有自身的劣势。

首先,传统体制的束缚。大学出版社在转制以前都是属于事业单位,响应国家的政策要求全面改企后,虽然名称和形式上都有所变化,但多年来的内部体制改革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学出版社的经营模式长期陷于事业单位运作与企业经营的两难中,传统保守的运营方式导致大学出版社市场竞争力不足。

其次,资金短缺。数字出版本身就是一项前期需要高投入的工程。大学出版社才刚刚完成转企改制从高校独立出来,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前景不明和资金薄弱使它们在资金的投入上亦步亦趋、异常谨慎。

最后,观念较为落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运作观念迥异。以前,大学出版社依靠自身高校的资源就足可以支撑整个出版社的运营,导致出版社编辑人员市场意识不强,思想观念较为僵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出版社人员也逐渐认识到传统出版要革新,但是对具体该如何操作却有些茫然。而且受制于传统体制和运行模式,思维转变不如小型出版公司灵活。因此,在数字化转型中,编辑人员的出版思维一定要一同转型,要学会用互联网思维来做书,观念创新才能带来运营模式的创新。

三、关于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2014年被称为“数字在线教育元年”,数字教育将迎来发展高峰。

大家都知道这是个机遇,都想抢占先机,以免在未来的数字出版中落于人后,可是机遇和先机不是盲目跟风就可以抓住的。

(1)加大投入。国家为进一步加快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升级转型的步伐,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自2012年9月在新闻出版行业开展了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工作,并于2013年批准了第一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于2015年批准了第二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国家并为此投入了一定的经费,但是国家拨给基层的经费并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和发挥应有的效应。目前,高校的教学和评估系统仍以纸质出版物为主,大学出版社的出版重点也仍在于教材教辅和专著,数字出版仍然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其前景和经济效益使其决策层不敢轻易一次性投入大笔资金。这直接导致了数字出版的寸步难行。要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在没有一个成功的范例之前,出版社的谨慎考虑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投入不够,也只会让数字出版虽开了头,却只能在原地打转。因此,建议大学出版社在可行性项目上进行足够的投入,使数字出版能可持续发展。

(2)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现在,很多大学出版社都在社内开设了相关的数字部门,边学习边摸索边实践,而这往往从引进数字技术人才和搭建数字出版平台开始。但是从目前搭建的数字在线平台来看,还局限于提供教材试读、教材PPT下载、网络多媒体教学等。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围绕纸质教材而展开的辅助教学形式,具有数字化的特征,但却不是数字出版。而且,各数字部门引进的人才大多是从事技术工作的,缺乏专业的编辑业务知识。数字出版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高度结合的产业,编辑出版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出版知识,也需要掌握有关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大学出版社人才结构单一,缺乏既熟悉传统出版过程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阻碍了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步伐。数字出版是一个整体化的流程,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与技术不是截然分开的。不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内容都是王道,而这需要有专业的编辑进行内容加工。所以,在数字化转型中,原有的编辑人员要积极培养数字化观念,与时俱进地学习互联网技术知识和数字出版知识。同时,出版社也要组织培训,建立制作团队。

(3)现实教学、学术评估的瓶颈。一方面,目前大学的教与学,特别是本科阶段,还主要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利用纸质教材边听边学。如果一直维持这种传统教学模式,那么纸质教材也就会一直有市场。大学教学有其较为固定的评估模式,而数字教学在目前的大学教育背景下还不能有效实现。因此,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数字出版很难突破固有模式而实现大学教材的数字化。另一方面,对大学教师的职称晋升学术成果的评定,一个是论文,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学术专著的出版。而目前,职称评定的标准还是以提交纸质版的学术专著为主。所以,学术著作的数字出版在目前还不太现实,纸质出版在大学出版社仍然是重镇。因此,国家的教学和学术评估系统也要与时俱进,逐步试点,逐步放宽,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以适应互联网大环境的变革。

(4)打造数字出版一体化平台。虽然目前国家探索出诸如移动互联网的知识学习、教育学习类APP、微课堂等数字产品形式和MOOC、O2O等数字教育模式来促进数字出版的发展,但大学出版社应如何结合高校教学的特点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呢?笔者认为,应改造传统出版的运营模式,将出版、发行、销售和阅读置于一个平台上、一条产业链上运行。在这个平台上,以上各个环节的主体都可以参与进来,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精力和成本,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各个环节的问题和需求,其互动性特性凸显。这个前期投入或许很大,或许会有一段读者免费体验阶段,但是一旦得到认可和接受,读者一定会为这样优质的平台买单,作者的经济效益也会更好,出版单位也自然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收。目前,国家对重点高校的评估比较严格,也不会马上放开,出版社可以从职业院校入手,选择可行性的专业,打造教学服务一体化平台,使老师、学生和作者、出版社都能在数字化平台上进行一体化操作,实现全方位的互动性教学和出版。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老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戒掉照本宣科和抄抄笔记的守旧模式,使学生自己真正学习到新知识,而不是抄到或者死记硬背到新知识。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一哄而上或事不关己都不是应有的态度。数字化出版将会是未来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出版业特别是大学出版社在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的数字化转型热潮中,除了要积极应对外,也要进行冷思考,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劣势和现实环境的需求,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量身定做,找准自身的长处发力,为数字出版开一个好头。

[1] 王关义,李治堂.出版管理科研论[M].北京:中国编译出版社,2010:146-153.

[2] 彭兰.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15,233-242.

[3] 夏海清.数字出版业发展的再思考[J].编辑之友,2012(3):93.

[4] 吴晓东.高校教材数字化出版的困惑与思考[J].编辑之友,2011(11):18-19.

G239.22

A

1674-8883(2015)21-0213-02

胡荣(1980—),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编辑(中级)。

猜你喜欢
出版社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我等待……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