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送别 几多离情
——谈送别诗基本特征及多样别景离情

2015-02-27 05:53廖馨梅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南浦首诗古诗

廖馨梅

(四川省成都市簇桥小学,成都610043)

一样送别 几多离情
——谈送别诗基本特征及多样别景离情

廖馨梅

(四川省成都市簇桥小学,成都61004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感受送别诗的基本特点及多样的别景离情.

2.通过感情朗读、结合背景和注释等方式,理解产生多样离情的原因.

3.初步探讨“景-情”之间的联系.

4.通过阅读背景资料,更准确深刻地理解送别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诵古诗 感特点

1.引入:刚才咱们读了一些古诗.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感受另一类有意思的古诗.

2.PPT出示《赠汪伦》《江畔独步寻花》.指名朗读,大家想象诗中的画面.

3.再看这首诗---出示《南浦别》,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看能感受到什么?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4.过渡:咱们把这首诗和前面读过的这两首诗对比一下,《南浦别》更像哪一首?为什么?(板书:别景离情)

像这样描写离别的场景、抒发离别的情感的诗,我们把它归类为“送别诗”.(板书:送别)

这类诗通常都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一看到某些字就基本能判断它是送别诗---(别、赠、送)

5.小结: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组送别诗,一起来感受一下送别诗当中的别景离情.

二、谈发现 品不同

(一)共读

1.快速阅读,找出诗中具有送别诗显著特点的词语.

读诗的题目,读出送别的感受.

2.对比阅读,分别找出描写别景离情的词句.联系每首诗不同的别景、不同的离情,批注你的感受和发现.

(二)共议

共议有三个要求:交流(谈自己的发现,认真听别人的发现),碰撞(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判断),反思(你原来的感受有没有新的变化和发展).

(三)共享

1.先出示《别董大》和《送元二使安西》.我们先来谈谈这两首诗里的别景,你有什么发现?

别景

(空旷、昏暗、荒凉---清新、焕然一新)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具体说一说.

教师提示:如果我们说“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有那么一点北方的粗犷的男人的味道,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像什么呢?谁能读出这么不同的感觉来?(个别读、分男女生读)

离情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首诗的离情,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发现的?(鼓励、安慰---挽留、不舍)

对董大,是劝他大胆往前走;对元二,是希望他留下来别走.为什么会这样呢?(董大怀才不遇,需要安慰和鼓励;元二要去的地方遥远、荒凉,诗人担心,不希望他去.高适生性豪爽,面对困境,积极乐观.)

景-情

我们回过头再想一想,作者既然要表达乐读的鼓励之情,为什么写这么昏暗的景呢?既然朋友的走让他担心、不舍,他怎么又写这么清新的景呢?

小结:这两首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这就叫“情景交融”.

2.三首诗同时出示.

咱们再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前面两首诗比一比,你又发现了什么?(只有景)那是怎样的景?(鲜艳)

刚才我们还说送别诗都有景、都有情,那这首诗算不算送别诗呢?

出示资料,有没有“情”?什么情?(劝告)

那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他的劝告之情呢?

小结:诗人不直接劝告,而是把内心的情感寄托在景物身上,这就叫“寓情于景”.

三、谈原因,得共识

1.过渡:孩子们,我们学了三首送别诗.一样都是送别,每首诗的别景离情却各不相同.真的是“一样送别,几多离情”啊!(板书:一样送别几多离情)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呢?(背景不同,诗人、要走之人的境遇不同、性格不同……)

2.总结:在每一首送别诗的背后,都有具体丰富的背景,都饱含着一份情谊.读诗的时候,只要你善于发现,就能体会多样的情味.今天我们只读了几首送别诗,还有很多的送别诗在等待着我们去诵读!

*视频见光盘

猜你喜欢
南浦首诗古诗
南浦河守边记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春日相思
踏莎行
王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