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教学在高校公共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合性与创新性
——以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设计系装置艺术方向为例

2015-02-27 21:55黄嫄
关键词:空间设计艺术设计观念

黄嫄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1)

装置艺术教学在高校公共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合性与创新性
——以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设计系装置艺术方向为例

黄嫄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1)

公共艺术在我国城市化运动进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从当前发展来看,我国高校公共艺术设计教育属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装置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当代艺术,教学模式上所具有的另类表达方式和设计思维无疑能够为公共艺术设计注入更新更强的血液,培养紧跟时代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公共艺术设计人才。

装置艺术 城市公共空间 教学模式 创新意识

公共艺术设计是当下建筑和设计领域炙手可热的现象,对公共艺术设计的探讨已经成为设计以及设计理论界的热门话题,其大背景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的城市化进程。公共艺术设计这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已顺势而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大洪流中。城市公共空间涵盖的范围较广,因而深化不同侧面的研究将有助于加强城市景观的整体设计。同时,随着国内外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也呼吁出现新的亮点,为了体现当代人全新的生活方式,装置艺术则在这样一个自由度较高的社会环境下产生,也是艺术中的新门类。公共艺术设计的关键词在于“公共”二字,装置艺术同时也具有“公共”的社会属性,也有“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精神取向,在设计实现中为人名服务,如此种种融入于公共艺术,而装置艺术绿色环保,观念化,材料多元化的创新方式又为这种融合提出了挑战,也使人们更加期待装置艺术如何在传统公共艺术设计中出现新的艺术形态。本文注重装置艺术的设计理念的教育,其设计方法对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启示,深入挖掘装置艺术可用可行的设计手段,并结合其生活化,大众化的特点来充实城市公共空间,让学生开拓思维,力求突破传统的城市空间设计理念,为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由于在我国公共设计艺术教育领域并没有可照搬照抄的现成模式,许多院校对其体系及相关课程的设置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本文试图从我学院公共艺术设计系新开设的装置艺术课程的具体设置,来探讨它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融合性与创新性,及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装置艺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融合性

1.装置艺术的教学目标

装置艺术虽然是属于艺术门类,但运用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具有共性,他们有共同的教学目标。“袁运甫曾说:明确建立公共艺术学科,加强学科研究工作,进一步建成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教育体系,落实创作规划,按公共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要求,以及综合绘画、雕塑、建筑、工艺材料、装饰学于一体的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重视艺术实践与艺术史论相结合,重视人文与科技的知识结构联系,重视古今中外比较和修养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对这方面日益提高的迫切需要。”[1]袁运甫教师这句话就是指出公共艺术设计人才应该满足围绕培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较好社会沟通表达能力、能够掌握一定技能与了解多学科知识和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是一个富有当代审美意识、具有创新能力的开放性思维,并不断思考新现象,新问题人才。

2.装置艺术课程的教学定位

课程主要重装置艺术的设计理念,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计创作,所以要求学课程的学生首先必须具备比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其次,具有一定的现代技能,并能将技能运用于设计和方案制作。通过在实验工作室的创作练习,掌握和了解陶瓷、雕塑、摄影、多媒体艺术等公共艺术设计的专业技能,熟悉一件作品成型的流程,基本掌握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操作。再次,具有较强的专业思考能力与判断力,以及正确解决设计方向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能力。我们所培养的设计者必须要有一定的整体协调能力,把握和体现装置艺术的“公共性”。最后,掌握创新技术的能力并且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尤其重要,装置艺术里面每个环节的完成都需要有协调合作的能力。

3.装置艺术教学内容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

我们所说的公共艺术,本着‘公共’的性质,服务于大众的心态来美化城市里的公共环境。在教学内容里,装置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大都是以‘公共’的角度为切入点进行设计理念的分析。装置艺术设计观念,所用的综合材料,所涉及的城市环境,以及吸引公众的参与,趣味,以及大众反馈情况等,这些都是具有强烈的‘公共’色彩。只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更加注重为大众服务的实用价值,而装置艺术教学上给学生增添更多艺术性与观念性的思考,根据当下社会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期待,力求创新。可以说装置艺术很大程度上已经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二、装置艺术课程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性

1.装置艺术课程设置

“装置艺术”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是依托于当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表达载体的独立性,关注艺术的原理性知识,探寻物质媒材的规律,从材料或者是从观念深入,渐进式地通过对物质材料的转换、观念深度研究、试验等训练过程,总结出一些切实有效的艺术表达物质化呈现方式的多种可能性,为拓展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化创意做些努力。

课程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立在对造型材料新的认识和对日常品材料的初步体验为基础,脱离传统的创作方式,探寻每种材料功能上与价值上的转换。第二部分是建立在对艺术设计创意观念的思维为基础,通过对研究材料的认识,使物质材料转译成为有意义的话语方式,重新传递出具自己的观念以及有信息价值的物象。第三部分是建立在对学校空间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探索公共空间设计的可能性,利用综合材料并实地考察,加以制作,设计一套完整的学校公共空间设计方案。

2.装置艺术课程内容及教学手段

装置艺术课程内容以视觉造型为主导,从材料,观念,多媒体与光三部分详细展现了国内外装置艺术家的作品以及方法论,每部分的学习都有命题创作,教学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在每个项目创作的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思考,内容合理分配基础,专业,设计三者的融合性。

在课程体系中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课程初期,不是带领大家快速进入实际主题项目,而是以一种日常品或抽象观念进入创作,引起学生的好奇,逐层全方面解析,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使得课堂上学生积极活跃,学到设计理论知识与方法,课外善于发现与思考周围一切事物。例如:在一天的装置课上,我拿了一个小娃娃,它是一只小乌龟,然后它的贝壳翻开后我们看见它又是一只兔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与思考。那么,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实物存现呢,我给出了一个抽象的观念‘image double’让学生进行创作,手法不限。第一小节,学生自主思考与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及题目的含义。第二小节,我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给学生展现艺术家是如何利用这个观念进行创作,及详细解析题目的含义。第三小节,学生再次根据自己经验进行思考并绘制草图,并一对一五分钟快速对老师进行观念讲解。第四小节,学生出作品,每个人台上介绍自己的作品及观点。在我的教学里,学生课堂上展现出良好的学习动力,通过对一个抽象题目的生动解析,学生发现一个小娃娃能引发有趣的观念,能使学生在以后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善于发现与解析身边的事物与设计。课堂上,在与老师讨论方案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学生自己整理思绪的过程,与想象力再次升华的过程,这样的长期训练让学生善于与同学探讨方案,不断改良,不断进步。

作品完成,学生台上介绍,对学生是一种语言上的训练,好的设计需要好的表达才能实现,缺一不可。这样以后学生在将来参与工作中能善于跟客户沟通,完整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得到对方认可。

3.装置艺术实践性环节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局限性

虽然装置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之间有很多关联性,但是装置艺术作品初期很多都是在室内展示,它毕竟是一种另类的艺术形式,不可能随意的应用于城市空间当中,它存在很重要的技术问题,场地配合,天气适应,材料氧化,后期维护等等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所以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很多,再加上学校的媒体设备资源有限,需要学生不断试验,不断改良方案,去解决现实中的难题。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应加强公共艺术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让社会了解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多给学生创作的实践机会。

[1]施茜,公共艺术设计教育探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参考文献:

[1]蒋登攀,公共艺术设计教育初探,《湖南学院学报》2009.6

[2]张启泰,《论公共艺术教学改革与研究》,[J].艺术教育,2007.7

[3]梁莉莎,《当代装置艺术状况研究》,CNKI中国知网,2007.6

[4]陈鸿俊,《论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美术学报,2006.2

[5]韩军,《融入装置艺术的产品设计研究》,CNKI中国知网,2006,4

黄嫄(1987-)女,汉族,湖北孝感人,艺术硕士,广西师范大学公共艺术设计系老师,主要从事装置艺术的研究。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艺术设计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星.云.海》
《花月夜》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健康观念治疗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