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训练“三性”

2015-02-27 08:42张密重庆市北部新区花朝小学校重庆4011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31期
关键词:三性读法领悟

张密(重庆市北部新区花朝小学校,重庆 401122)

略论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训练“三性”

张密
(重庆市北部新区花朝小学校,重庆401122)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加强课堂朗读教学要注重“三性”,即朗读的阶段性;方法的多样性;评价的激励性。

朗读训练层次阶段性方法多样性评价激励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大。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一、朗读层次阶段性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合和深化。

1.自读感知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感受并不强烈。因此教学时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2.精读领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所以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3.诵读表达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二、朗读方法多样性

1.诱读法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件,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始。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是,初学的孩子对于文字比较抽象,容易产生畏惧情绪。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指导就非常重要,要借助各种插图、实物、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朗读乐趣。

2.思读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能唤起注意、启迪思维,而课后提示的思考题又是文章的重点,带着课后的问题读书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是我们最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尝试到阅读的乐趣!

3.精读法

对于精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适用于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像教学《司马光》这样的课文,就可以让学生透过司马光的动作、神态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了解他的内心,体会课文的中心。

4.略读法

对于有些打星号的文章,我们用不着逐字逐句读,而是要快速地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大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阅读方法,往往是用在独立阅读课文中或是自学课文中。像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这样的课文,便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快速地阅读全篇课文,并引导思考。

5.乐读法

低年级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在教学组织中利用游戏、竞赛、表演等活动寓教于乐,让每位孩子都能参与进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那教学效果就事半功倍了。如教学《柳树醒了》,可以指导学生朗读第二小节,让学生演一演春雨,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声中给柳树洗洗澡,孩子们边唱边演,尽情地享受着小诗。再让学生来读读小诗,“小柳枝哟,软了。”轻柔、舒缓的语调将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你能把平时读过的小诗读出来吗?学生精彩的朗诵、各种的小诗在耳边回响。这样就借助读、画、唱、演等多种形式,学生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朗读评价激励性

1.学生自评

课堂教学中,抽学生读完课文后,让同学自己说说哪里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在自评中不断认识、完善自己。如教学《泉水》一课时,我请一个女孩子起来读课文,读完让她自评,她说:“我认为我读出了节奏感,特别是句式一样的几句,但是没有读出奉献的精神。”我说:“那你在读一遍好吗?这次你一定能读的更好。”他又认真的读了一遍,这次读的非常成功,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同桌互评

朗读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而且可以使朗读的同学得到来自同学的赞美和认同。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在集体中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从而使朗读能力有较提高。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我让学生读给同桌听一听,并进行评价,先说出读得好的地方,再给同桌提提建议,课堂氛围顿起活跃起来,书声琅琅。

3.教师点评

学生的天性是喜欢赞美,课堂上老师鼓励的话语,赞许的目光都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在朗读评价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当学生朗读的不尽人意时,教师应尽量发觉其闪光的地方,从其他方面给予鼓励,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乐于朗读。如:“你读的很认真,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你读的很流利,一定是认真预习过了,真是个自觉的好孩子。”只要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和期待,总能从各个不同的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学生受到表扬,有了学习的热情,课堂上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乐于读书,朗读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总之,古往今来语文都重视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三性读法领悟
“0”的读法和要领
巧用『三性』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把握欧姆定律“三性”
答案大放送
突出“三性”抓巡察 正风肃纪见真章
提高法治能力要增强“三性”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