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中“钟”意象

2015-02-27 08:42马琦冯峦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南通22601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31期
关键词:友人王维意象

马琦冯峦(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南通 226011)

王维诗歌中“钟”意象

马琦冯峦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南通226011)

从政治威严、惆怅心绪、历史苍茫感和淡泊心境四个方面,对王维诗歌中“钟”意象的文化内蕴和审美内涵作较细致的新探,试之补充前人研究的不足和空缺,借此抛砖引玉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王维“钟”意象意象内蕴

一、引言

王维的诗歌在唐代,尤其是盛唐,可谓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有唐一代,他与李白、杜甫鼎足而立,各据一方”[1](P62璠)殷对王维的评价很高,在《河岳英灵集》中,王维名列第一,甚至位于李白之前。尽管这样的排名很主观,但也足以说明王维在当时诗坛举足轻重的地位。

玄宗时期的王维热心政事,创作上也多有应制奉和之举,但仕途并不如意,甚至还出使塞外,王维的诗歌创作道路因此漫长而曲折,风格因各时期的境遇而多有变化,但无论是应制之辞,边塞诗歌,还是后期的山水田园诗,都不乏精妙之作,究其原因,王维始终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热爱生活,不为俗世所扰,注重生命体验,后期的王维逐渐把经历转向参禅悟道,政治热情消退,虽连连升迁,但消极出世,热心佛道,半官半隐。

从积极入世到心有余悸再到最后的安心礼佛,王维的诗歌创作也一步步地诗艺化,他诗歌中的“钟”的意象内蕴也在他境遇和心绪的变化中呈现出五光十色的艺术魅力。

“钟”的意象不同于许多自然意象,它是“渔船烛火”、“老舍柴扉”般的人文意象,是人类摆脱蛮荒步入文明时代的产物,陪伴人类的文明进步走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充分积淀了人的思考内容和结果,映射了人心灵世界的变化的繁复而久远的伟大历程,因而它比自然意象具有更浓重的文明气息和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古老,它身上的文化厚重感绝不输于“青松明月”、“春花秋雨”。意象可以是视觉的,可以是听觉的。“钟”意象的听觉性审美效果在浩瀚的诗篇中被广泛运用,“钟”通过“钟声”这个特殊的听觉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诗歌中也传达着其独特的审美意蕴,并以此种形式使其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加强烈。

对于“钟”意象,本文主要从其包含的语源意义、文化内涵、艺术形式及审美形态展开论述。

二、“钟”在王维诗歌中表现出政治威严

《旧唐书》本传:“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母博陵崔氏”,[2](P1)太原王氏与博陵崔氏是大唐贵族,王维集两大贵族血统于一身,出身高贵。又因父辈为官,出身于贵族官宦人家的王维,眼界与眼光必然不同于常人。太平盛世下,除了强烈的出仕愿望与社会责任感之外,王维更多了一份对个体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如《韦侍郎山居》:

幸忝君子顾,遂陪尘外踪。

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

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

良游盛簪绂,继迹多夔龙。

讵枉青门道,故闻长乐钟。

清晨去朝谒,车马何从容!

这首诗自然景观描写颇为出彩,诗中的“长乐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亮点,而且是基于诗歌解读基础上的,又是对诗歌大意表达的深入有重要帮助的一个重点意象。

诗作前八句铺陈山居美景,之后“讵枉青门道,故闻长乐钟”二句表明诗人态度——长久供事于朝中的“韦侍郎”出游山居有益,诗人是支持的。此处的“长乐”即汉长安宫殿名,“长乐钟”自然是指西汉长乐宫中的钟室,在此处代指唐代长安宫中的钟声。这里“钟象征着政治的神圣威严,反映着古代礼乐之治的政治追求。上古社会政教一体,最高宗教首领也是最高的政治领袖。钟的祭祀功用很快过渡到它的政治作用,商代出土文物中的‘钟鼎’即是国家权威和政治威严的代表。”[3](P231)

“钟”在此诗的意蕴便是催人入世,诗人提示人们尚有繁重的社会历史责任,唤起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参与。

三、“钟”在王维诗歌中激荡着惆怅的情怀

王维虽出身贵族,但生活并不富足,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出仕为官的王维,隐逸之志难全,导致了其半官半隐的矛盾状态。在其创作中,不乏抒发因身不由己而引发的种种生活苦痛的佳作。如《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

石路枉回驾,山家谁候门。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

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最后四句“写冬日荒村薄暮的凄凉景象,借以表现作者归来后见苏已去的怅惘心情。”[3](P460)暂别俗世的羁绊,难得清闲可以与友人一聚,遥遥路途之后却不曾想已与友人擦肩而过,这种愿望与现实的落差衍生了王维无尽的惆怅。

苍凉的暮色下,远方传来哀怨的猿啼,伴着依稀的钟响,“诗人在苍茫的暮色中听到钟声依稀传来,心底涌起无限慨叹,……在飘然出世的晚钟里,诗人抖落一身尘垢,远离人群,神游天外。晚钟预示着对现实的失望和对彼在的希望与向往。”[4](P255)

“黄昏日暮是中国艺术乐于表现的一个特定时间,中国文学并不着力表现日出的恢弘境界,而是刻意渲染黄昏的落寞意趣。”[4](P253)诗人作此诗的真正意图由“疏钟”传响出来,此诗绝不是流俗地对未遇友人的无病呻吟,其中所深蕴的是为俗世所累而志趣难求的一种无奈之情,是为求安身而庸庸碌碌之后寻不见生活真谛的无所适从,是叹惋个体渺小生命脆弱的一份惆怅情怀,蕴涵了入世不得“我”意的惆怅与无奈。

四、“钟”在王维诗歌中回荡着历史苍茫的感慨

《待储光羲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这是一首约见友人而不得的诗作。友人储光羲迟迟未至,大门自清晨敞开,直到“晚钟鸣上苑”,仍不见友人踪迹。一天的等待,漫长与焦急杂糅,希望与彷徨在“晚钟”鸣响之后终归平静,怅惋与无奈之情油然而生。这份惆怅并不单纯是思念友人而不得见的哀苦,更多的是诗人的身世之感,是人生不得意的无奈与惆怅。

诗人自清晨等待友人一直到“晚钟”鸣响,在这不安的等待中,“太阳从东至西由鲜活壮丽到凄惨苍茫的历程,象征着一个人由少年至壮年至暮年的历程,同时也象征着历史经过源起、发展、兴盛、残灭的过程。因而晚钟的吟哦里就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时间忧患,而增添了苍茫的历史意味”[4](P2254)诗人借“晚钟”的历史内蕴慨叹人生的错综复杂,变换难测,有缘人相逢之刻无几。诗人的咏叹,是深具大唐气象的博大胸襟,是更具全局性的对全人类的观照,抒发了对人生由鲜活壮丽到凄惨苍茫的历程的慷慨悲歌。这昂扬的感叹背后,潜藏着的是对个体生命之渺小而深感落寞的流露。

五、“钟”于王维诗歌中明示淡泊的态度

晚年的王维在朝为官,虽无为却不失气度,在野避世,虽波折却自得完满,王维的姿态,常人不易师其一二。如《酬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首联“即用华丽色彩,着力渲染出郭给事地位之显赫”[5](P266)颔联“写郭给事奉职贤劳,居官清廉闲静”,“禁里疏钟”,“省中啼鸟”,呈现出一派恬淡、平和、安宁的景象,暗喻郭给事清廉能干,政绩卓著,以致衙门清闲、时世清平”[6](P267),颈联更是以“‘晨’、‘夕’两字,相互映衬,互为补充,将郭给事为官之辛劳全面道出”,[5](P267)极尽含蓄奉和之能,但最终以与众不同的出世心声结尾,足见王维良苦用心。王维清静无为的心迹由尾联而表露无遗。“钟”具有了太平祥和的意味,在浩荡乾坤之间,悠扬的钟声回响的是祥和之气、盛世之音。这样的“钟”预示着恬淡生活的可能,是诗人清静出世的心声、淡泊心境的写照。

作者以为,“钟”这一意象在王维诗歌中所表达的审美意蕴,在诗人的创作思想和倾向的表达上有较显著的王维的个性特征,由于王维自身的多变、创作体裁与风格的多样,使其文学创作可以涵盖唐代文学很多方面、很多类型,诸如“终南捷径”的思潮,应制诗及佛老风气等等,是深具唐代文学代表性的作品。一个“钟”的意象,无论是其本身的审美价值,还是将其置于王维诗歌中甚至是唐代诗歌中去讨论,都是有其重要的研究意义的。

[1]史仲文.大唐诗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2]陈铁民.王维论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王维撰,陈铁民.王维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1.

[4]傅道彬.晚唐钟声:中国文化的原型批评[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5]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等编校.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6]孙昌武.禅思与诗情(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猜你喜欢
友人王维意象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抚远意象等
走哪条路好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致友人(组诗)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意象、形神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