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高一物理中的几点探究

2015-02-27 08:10金应清
关键词:汪清新生实验教学

金应清

(吉林省汪清县汪清第二中学 吉林汪清 133200)

学习高一物理中的几点探究

金应清

(吉林省汪清县汪清第二中学 吉林汪清 133200)

万里之行始于足下,怎样开始学习高一物理是学好整个高中物理的关键。

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科中都存在下面几种缺点或不足点: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

③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

⑤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特别是头脑灵活的学生因以上几点没有做好感觉物理不太难但考试成绩一直上不去。

因此,我认为研究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高一新生渡过这一转折点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整个高中物理教育也有一定的探究和促进作用。

那么为什么高一新生会有以上几点特点及不足点呢?

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1.与学科特点有关: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故此比较的抽象并且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然而,高一新生在这一方面相当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一新生还未形成较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解题技能。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况图的习惯和规范还未养成;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始终要引起重视。

3.与初中时的学习习惯有关:

由于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要改变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自觉做好预习和复习。然而,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不少高一新生都沿袭初中时的学习方法来对付高中学习,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原来初中的学习方法一定很好,否则不会考上高中,此方法在高中也一定适合。可实际上是事与愿违,考试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4.不可否认的是高中的教材梯度增大,对学生的要求上了一个很大台阶。

下面我想谈一下这种客观事实确实存在的条件下,我们物理教师应该怎么做。(仅供参考)

一、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这么几点:

1.要求学生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懂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为了学懂,让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

2.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3.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4.要求学生养成答题的好习惯。

一是严格作图。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地图示出来。二是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从答卷情况看,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普遍不好,需要加强训练。三是规范解题过程。要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论证要有初步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至少应通顺。

二、教师应该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1.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或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要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素质培养,不断地探索、实验、总结和完善提高。

2.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物理的入门、基本物理知识的落实依然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要在学生的熟练掌握上下功夫,不仅要抓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而且要从其产生的背景,建立的过程以及具体应用上展开教学与探索,使知识点完整、立体、丰富,使学生真正理解。也只有在这种全方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3.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一方面,新知识的教学要多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应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进行理性归纳。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要鼓励、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放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检验、巩固,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必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4.继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其实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出现的结果是: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规定实验的有关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不能满足于此,应该继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改革传统的"按部就班"式实验授课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设置实验情景,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实验的思想意识就会形成,实验的方法就会掌握,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就会真正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猜你喜欢
汪清新生实验教学
重获新生 庇佑
例析随机变量所在模型的方法突破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汪清:金牌大师的蜕变之路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以延边州汪清林业局绿美家园小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