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探析

2015-02-27 08:10关其仙
关键词:钻研初中语文文本

关其仙

(南涧县宝华镇中学 云南南涧 675706)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探析

关其仙

(南涧县宝华镇中学 云南南涧 675706)

2011年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并形成各自的想法和认识,为有效进行阅读的"教学对话"奠定基础;而走进文本的基本途径则是钻研教材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文章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现状,总结了通过钻研教材和探索教学方法来实现"走进文本"教学目标的做法和经验。

农村初中 语文教学 文本解读 策略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话。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着“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阅读对话”是讲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其形式主要有“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教学对话”是讲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其形式主要有“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并形成各自的想法和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对话”。“阅读对话”是以师生共同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为前提的,而走进文本的基本途径则是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多样化。因此,教师不仅自己要钻研好教材,反复朗读文本,读出文本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努力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还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好课文,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基本前提是研读课标、吃透教材

近年来“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教师专业化培训,力求从“教学设计与反思”中提高教师的教学预设与促成教学生成的水平和能力,都突出教师“教材分析”能力的培训。这是因为,教师教材研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师生共同“走进文本”的程度,关系着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从教师角度讲,钻研好教材一是读,二是想。读,是指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只有教师掌握课标要求、吃透教材,才能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好课文,通过熟读课文形成个性化的感悟和见解,也才能使文本解读向深层次发展,“教学对话”。

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要走出模式化解读的泥沼

熟悉理解课文是成功“走进文本”进行讨论交流的前提。但走进文本绝不是熟悉理解课文的简单重复。由于笔者过去对熟悉理解课文与走进文本的关系认识不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陷入程式化的泥沼,长期习惯于采用“五大块教学法”,即不论什么文体都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点”。文本解读“五大块教学法”的根本弊端在于:只重视师生对课文本身的消化和吸收,忽视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在个性化的、创造性的阅读中获得语文能力的实践。从新教学观的角度看,要切实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应该多探索和实践“少教多学”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需要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几个细节

(一)重视和固化预习环节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预习被轻视、被边缘化的倾向。笔者的实践证明,恰恰是这个环节的固化,让课堂成就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可以说,充分预习是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的举足轻重的环节。有人曾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高效课堂中学生应该有备而来。什么是有备而来,那就是交流展示前的充分预习。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做好各自的准备。预习中,优等生更多精力在于搜集资料,解决问题,拓展延伸,扩充题目,而后进生则努力寻找答案,查找不足,发现自己学习中的漏洞,对他们而言,“知不足而后能学”。

(二)注重自主学习方法指导。

反思目前的阅读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实践操作中,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到位。比如在学生预习的时候,尽管教可以“隐身”,但是,却必须“在线”。不少老师喜欢以目标代指导,以流程代指导,以要求代指导,就是没有具体的方法作指导。“怎么学”,“怎么指导学生学”,是当下具有空白意义的挑战。当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遭遇沟沟坎坎的时候,教师得为学生搭建“桥梁”。

(三)示范和点拨得法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的过程是一个促进文本对话和教学对话的生成过程。如何引导?需要教师的示范和点拨。这是对教师教学智慧新的挑战。一是点拨得法,不能是教师“一言堂”的“独角戏”,要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供路径与桥梁。让互动成为一种提醒,让智慧在挑战中生成。二是示范得法。示范是一种素养,一种责任,一种人格。放弃示范就是放弃修炼,放弃责任,放弃影响。示范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孤芳自赏,而是学习伙伴的引领与期望。教师示范的精彩,是为了引爆学生的更精彩。

(四)和谐的交流和展示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对话,来展示学生的见解和才情,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地与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生成学生的言语智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在阅读教学中体现这种“对话”的本质,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其成功的策略和方法还很多。笔者的实践和思考是粗浅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仍然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引领学生走进文文本、解读文本,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1).

[2]吴效锋主编.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修订版)【M】.沈阳出版社,2004(01).

[3]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评价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6).

猜你喜欢
钻研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Desire for Youth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乐在钻研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