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技术学及其研究方法的认识

2015-02-27 08:10王钰彪
关键词:育人学科方法

王钰彪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 330000)

对教育技术学及其研究方法的认识

王钰彪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 330000)

教育技术学作为与其他学科区别的主要特征,其独特的开发取向让其成为利用教育探索就能达到系统运行规律的理解性学科。教育技术的开发取向,是利用开发研究与设计原理中的各项技术尝试解决教学问题,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主要探索对象,它是创新技术与育人技术整合的过程。

教育技术 研究方法 技术学

随着教育技术以及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虽然学科整合对技术研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就当前学术领域的迷茫与混乱说明教育技术和理论基础依然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没有认清教育技术,所以在教育技术学科功能和性质上依然存在误解,而这种误解又极容易造成虚无理念的蔓延,教育技术作为基础理论的拓展,不能称之为“学科”。对此,我们必须正视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功能与性质。

一、教育技术学的开发取向

教育技术的开发取向,是利用开发研究与设计原理中的各项技术尝试解决教学问题,在遵循教学规律的过程中,生成对教学教育的独特认识。和开发并列的内容包含研究性描述、分析解释以及检验假设等。在研究描述中,它提供了对教育状况的事实阐述;分析解释则是通过明确图示,更好的陈述教育状态;辨别图式则表现为命题,辨别命题的真假则需要研究检验区分。这三种研究都是在展示教育现象的同时,利用运行规律与教育本质实施,被统称为现象研究。

从教育技术学的任务来看:它对解决教育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它对减小教学问题是全方位的,并且贯穿在整个过程中。所以,在教育技术学上,必须为其提供全面的方案设计、问题分析、媒体开发、评价管理等理论。为此,开发性理论成了教育技术学的本质特征,开发性技术必须为其构造出恰当的方式,帮助教育教学达成目标,并且满足维护方便、高效等要求。

换而言之,不能将教育技术学简单的看成单纯应用,教育技术学的应用性质具有明显的特性;如果将其视为应用性学科,就很容易造成技术学理论的工程化与机械化。而这种工程化与机械化理论又很容易导致批判性与反思性,最后走向反理论的状态。

二、教育技术的本质

何为教育技术作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也是我们学生经常探讨的问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最教育技术影响最大的是民间理解。根据望文生义的思路,教育技术可以概括成教育的技术,因为他很容易被归类成教学方法,所以明显缺乏现代风味。对此,为了弥补其不足,也有人将其理解成教育的技术加上教育中的技术,如此一来,教育技术=潜技术+软技术+硬技术,这是和民间相包容的技术,也可以说成是民间理解的进一步公式化。

另外,还有与民间理解有差距的定义:教育技术是育人技术、整合与创新的技术,同时也是以育人为根本目标的框架。育人技术,就是在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利用教学体系中的学习活动、学法、课程要素,加大教育整改力度,促进教育发展。目标、整合逻辑创新、育人是教育技术的逻辑结构,在这过程中,创新整合是设计与开发的原理,即:教育技术的应用意味着从实际目标出发,根据育人创新和整合技术等逻辑有目的的选择、创新、整合羽然技术。创新与整合则体现着开发与设计过程,其结果则是育人技术。所以说教育技术是结果与过程的统一。

三、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社会、心理学科的研究都属于现象学,而这些研究领域的方式方法也适用于教育技术学,但是教育技术学的本质又决定了其拥有特殊的方法论与研究逻辑,是否有特别的方式,则完全取决于研究过程和丰富程度。

教育教学作为一项复杂的信息体系,在信息体系方面,计算机软件拥有丰富的经验,对帮助我们理解教学体系有很大的帮助。从计算机软件来看:它是外部信息在计算机映射中的结果,人是信息交换的主体,这使得信息交换开始呈现出复杂性与模糊性,从而也增加了软件维护的难度。从目前的软件工程来看:软件经历了结构设计、程序设计和组件程序三个部分,从而也就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分解图示。该方法对于社会需求明显缺乏免疫能力,只要社会需求产生变化,分解图示也会变化,从而造成不得不全面的修改代码。针对程序设计,由于已经放弃功能图,不得不转向关注不多的数据,让数据抽象成类。在需求发生变化时,将修改具体到某个类上,让组件程序面向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组件是一系列对象,它们有独立的功能模块,可以直接组装程序,不需要嵌入代码,从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强了软件工程的开发效率。

显而易见,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教育技术作为知识技术的范畴,它的原型是思考方式与框架,通过知识技术打造技术创造物,再利用教学实验与专家鉴定等方法证明该项技术的价值,进而提高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因此,在确定教育技术学前,我们可以先够早的出技术原型,在改进中,增强其经验理论化与规范化,并且将教学系统应用到技术形态中;通过从多元化基准出发,对同类技术进行比较,及时发现人造物技术中的缺陷,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技术应用效率与易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除了上面提到的方法论原则,在研究教育技术学的方法上还可以使用数据收集的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移情法、类比法、检验法等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育人技术作为研究内容,就必须分析设计方法与思路的正确性、可行性。

[1]黄建军,杨改学.对教育技术学及其研究方法的认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2,(2):18-21.

[2]杨开城.一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技术人造物缺陷分析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5,(8):14-19.

[3]刘志波,李阿琴.AECT2004定义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

[4]郑旭东.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结构[J].电化教育研究. 2004(08)

[5]刘美凤.解析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 [J].比较教育研究.2004(08)

[6]冯秀琪.教育技术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思考 [J].电化教育研究. 2004(07)

[7]李康.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J].电化教育研究.2004 (01)

[8]任剑锋,焦建英.教育技术的多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4(01)

[9]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二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

猜你喜欢
育人学科方法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