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搞好初中化学教学的措施

2015-02-27 08:10董武清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师

董武清

(澜沧县糯福乡中学 云南普洱 665618)

浅谈搞好初中化学教学的措施

董武清

(澜沧县糯福乡中学 云南普洱 665618)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学 师生关系 实验 强化训练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不仅为学生升学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一些身边的化学问题。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让学生学会化学知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在,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搞好初中化学教学的措施。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引路、指导、习惯、兴趣”等方面与学生搭建和谐的桥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引路”就是要多给学生指明方向,多做思想工作,从诸多方面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指导”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讲题、只讲道理,学生需要的是“钥匙”。因此,要在原理和方法上解说,多在同类问题上归类,让学生能自觉走上“知识的高速公路”。“习惯”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知道教师走完上步下一步要干什么。“兴趣”就是通过教师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想学,尤其是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关爱学生。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的动力。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信任和激励学生的信心、意志,争取获得成功。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搞好初中化学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巨大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化学教学工作将会由难转向易,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知识,而且不感觉这门课抽象难懂、枯燥乏味。要激发学生兴趣,关键要上好绪言课,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尤为重要。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多讲富有思想的故事。初中化学充满着辩证思想,蕴涵着爱国素材。教师可通过向学生讲科学家探索过程中的有趣故事,来创设情景,使科学家的崇高思想品德和严谨求实、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常见的盐》时,向学生讲述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于1938年到1940年,用了三年时间,成功研制联合制碱法的艰辛历程。《原子》的学习,可向学生讲述物质结构的发展过程,从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发现原子,到19世纪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历经几千年的科学探索,才揭示物质结构内部的秘密。这样,不仅使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

三、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组织化学兴趣小组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师良好的认知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方式,而学生时时闪耀着思维火花的认知方式,也不时地对教师的认知方式给以触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如在学习“化石燃料的利用”这一节时,预先通知学生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厨房、小吃店、工厂(许多学生家办厂),同时利用电脑课上网,调查或查找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分布、组成、利用,极其相关产品的价格,并整理成资料带到班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了一堂讨论交流活动课。这堂课使我深切地认识到师生角色转变的重要性。本节课基本上能达到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应用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达到同伴协作、同伴启迪、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标,学生快乐地学习。

四、借助电教媒体,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制作的模拟实验来进行少数实验教学。在有些特殊情况下,由于受实验条件、实验时间性和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用模拟实验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印象。例如,讲“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借助计算机设计三维动画片小白鼠中毒死亡,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煤气(一氧化碳)中毒,有效地克服就课本讲实验的问题。再比如有的实验容易因为错误操作而引起严重后果,我们可以用软件制作错误操作的后果展示,以提醒学生注意,如模拟“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并飞溅出来”的危险操作。这些特殊的实验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

五、从实际出发,用实验引出概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对现象分析,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来证明。教师可以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充分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

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在教学“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在讲“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我也没有直接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而是进行几组对比实验,分别用大理石和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分析得出固体为何不用碳酸钠粉末,液体为何不用稀硫酸的原因。通过这些兴趣盎然的观察,学生活跃了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学到了化学知识。

六、强化训练,加强学习后的知识巩固

在讲授每一个概念后,注意整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后,为使学生能根据实验得出概念的意义,正确的区分这三种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让学生区分:①石灰乳,②牛奶,③敌敌畏乳油,④敌敌畏与水的混合液,⑤敌敌畏的酒精溶液,⑥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⑦白磷与二硫化碳溶液,⑧食醋,⑨石灰沙浆,⑩爆鸣气,⑾尘土飞扬的空气,⑿清新的空气,⒀液氧。学生回答后,根据掌握程度进行讲评、分析、纠正错误。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适当安排这样的巩固性习题,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结语: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密切联系周围实际,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学生自然会喜爱上化学课。通过活动与探索主动、生动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1]邱河生主编《初中化学天地》杂志,2011.1期,科普出版社.

[2]余枭然.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J].江西化工,2004,(2)

[3]李会.浅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教师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做个怪怪长实验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