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的探讨

2015-02-27 08:10张小彦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中职

张小彦

(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惠州 516000)

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的探讨

张小彦

(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惠州 516000)

本文主要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展开了探讨,对人文精神的渗透作了详细的阐述,并系统分析了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中职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渗透

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入门课程,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与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然而,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特别是理工类中职学校的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比较注重语文技能的学习,而往往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教化功能。这很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背离了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渗透,以在提高学生对语文技能学习的同时,使学生的心智得以健全,精神得以升华,价值观得到培育。基于此,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帮助。

1.研究教材,发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涵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但蕴涵着浓厚的人文美德,更汇集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只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就可以理解课文文化内涵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1.1 咀嚼词句,感悟人文

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它带给人的启迪,是蕴涵在词句之中的。因此,课堂上要抓住文章中那些最能表现其主旨的词句分析、发掘,才能昭显文意,给学生以教育。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但又不敢投身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因而,只有借赏景来排遣内心的苦闷。文中“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句话就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的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从而既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也点明了出游荷塘的原因。从哪里感悟这种态度和精神呢?发掘教材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进行人格感染。文学与人生息息相通,好的文学作品能激励人心,使人的精神和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引导学生认真咀嚼文章,勾画出“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门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

1.2 领悟主旨,陶冶情操

词句的分析只是感悟文章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精神所在,使学生的自身情操得到陶冶。

如分析鲁迅的作品时,就要了解鲁迅的杂文对社会的批评作用。如“匕首”如“投枪”,鲁迅创作时独特而深沉的忧患意识使他像一位精益求精的医生,认真地检查中国人的精神躯体,发现病症并追求其内在和外在的病因。他用“文学”这把解剖刀,带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真挚情感,剜割着中国国民精神躯体上的毒疮。“自尊自大”“苟且偷安”“为做稳了奴才而欣喜不已”……这些中国国民的劣根性被鲁迅用锐针和利刀挑剖得献血淋漓,代之以“埋头苦干”“为民请命”“有自信”“不自欺”等“真的人”的精神光辉。鲁迅坚信“文艺”是治疗人的精神疾病的好办法,所以他始终以“独立的精神个体存在”“卓尔不群的人格意志”“执著的精神求索”等思想内涵贯穿创作始终。在讲授其作品时应把文中的境界融入学生脑海中去感受,去领略,从而产生共鸣。还可以借助诵读,听录音、范读、自读,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从而获取美感,陶冶情操。同时,课堂结构要改变,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问、教师答的单向型直线交流。

2.创新教学模式,渗透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教育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情来浸润心灵,进而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

2.1 感情朗读,促进情感的生成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充分激起和借用学生的“情感储备”,让学生的情感与内心去触摸、碰撞作者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从而生发出由衷的、真切的体验,获得心灵的震撼与智慧的启迪。实行人文性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自主体验,教师认可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多元反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平等,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以教师的真心话,换学生的真心话,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体现课堂的民主和人文关怀。如若能够在指导学生朗读《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等抒情诗时,为学生选择配合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更容易使学生进入美的境界,接受美的陶冶,从而喜爱上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翠翠的纯真,黛玉的痴情……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体验陶渊明的空灵与淡泊;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品味苏东坡的豪放;从“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领略柳永的婉约;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感受毛泽东的壮志豪情……。

2.2 营造氛围,让学生赏识自我

俗话说环境影响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让教者和学者身心愉悦。我们的中职学生大都是中考失利的学生,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人生中的最大的打击,这就让他们中的部分学生丧失了自信心。正因为如此,我们教师更应通过各种方法,重新恢复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的潜质发挥出来。比如在进行“口语训练”时,就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自信心就会不断提升,学生自己就会在这和谐的氛围中完成自我赏识教育。

3.创设情境,积极诱发学生的思想激情

情感体验是学生道德情操形成的最佳途径,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就能诱发学生的思想激情,变空间抽象的人文教育为真情实感的熏陶和体验。情境创设是教师根据学生需要,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中职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其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好奇心,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

3.1 再现文境,诱发情愫

课文中蕴含了大量积极的人文情愫,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再现文境,学生的情感就能与作者的情感得以沟通,所以要把文中的境界融入学生脑海中去感受、去领略,从而产生共鸣。如在教《我与地坛》一文时,我就着重将生命教育与情感教育渗透其中,我告诉学生:地坛的特殊环境给了作者这样的生死观的启示。母亲的生命历程也给了作者别样的生存启示,那么在学了这篇文章后,我们对生死观有无别的看法,对生命有怎样的感悟?对母爱如何理解、回报?我们又如何看待“苦难”?

3.2 关注社会生活,启迪人文思考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犹如万花筒,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索的学生,其文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因而,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就割裂了学生的脉搏,隔膜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身边人、身边事。把握课文中的人文精神情愫,并由此延伸开来,使之与时代的脉搏连在一起,为生活的艰辛而潸然泪下,为环境的破坏而忧心忡忡,为道德的沦落而焦虑不安,为英雄的壮举而呐喊助威…诱发其对现实生活的人文思考,从而培育、升华其人文精神。

3.3 借助多媒体教学展示情境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化、多样化的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多媒体视频教学能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经过长期的培养,学生的手、脑、眼、耳并用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如在教授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形象、立体可感,易于接受和理解。学生可以在充分感受形象中有愉悦的情感体验,进入乐学的氛围。这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述“: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中,对人文精神进行渗透,不仅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还能使学生的心智得以健全,精神得以升华,有利于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把传授文化知识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1]赵薇薇.对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理论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

[2]熊小锋.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2004(S1).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中职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