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安全管理刍议

2015-02-27 08:10李洪丽
关键词:伤害事故体育课体育教师

李洪丽

(南涧县宝华镇中学 云南南涧 675706)

初级中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安全管理刍议

李洪丽

(南涧县宝华镇中学 云南南涧 675706)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已经很重视,但体育教学中尤其是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事故仍然举不胜举。笔者在本文中总结和探讨了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安全措施。

初中 体育教学 安全措施

在体育教学中,积极有效地安全措施是让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体育教学安全管理越来越精细化的今天,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一些运动项目的教学都有相应的保护、帮助措施和方法,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往往被忽视。课堂的纪律、场地情况、器材的摆放……,都有可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势必会影响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而且违背“健康第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还会导致学生的身心受到损害。笔者在长期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安全管理经验。

一、牢固树立体育课“安全第一”的思想

体育课是学校各门功课中危险系数最大的,在体育课中学生受伤的事例举不胜举。学校和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体育课“安全第一”的思想。课前须增强安全意识,每节课都应针对教材说明注意什么事项。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才能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学习、安全锻炼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了解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注意运动安全,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方法和简易处理办法,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落实有效安全措施

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安全问题要有预见性,备课、组织上课、课中安全方面都应有充分的准备,确保在教学中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教师专业知识缺乏,教学能力薄弱,教学方法不科学等等,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体育教师如果不懂得运动技术的讲解与示范,不懂得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不懂得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等先进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就会发生教学事故。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虚心学习,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各项体育运动的技能技术,用新课标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让学生享受安全、有效、有趣的体育课。

(二)建立和执行体育课教学常规

体育教学常规是我国基础教育几十年来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教学财富,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验证的,是体育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如果淡化体育课的常规教学,忽视常规要求,往往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甚至场面失控。因此,体育教师从开学第一堂课就要讲明要求,上课要求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穿高跟鞋、皮鞋上课,以免发生踝关节扭伤等情况。准备活动要充分,以免在体育活动中产生肌肉拉伤。

(三)严格课堂纪律

体育课上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课堂组织松散,学生之间相互开玩笑或不按要求练习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强化学生的课堂组织纪律性,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如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对某些意外伤害事故的苗头应及时制止。

(四)加强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的管理

如果体育教学场地和体育器材设备不符合教学要求,一旦发生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带来无尽的伤痛,而且给学校带来极大的麻烦,教师的责任也无法推脱。因此,在上室外课前要认真检查场地和各种器械,比如:单杠、双杠应确保牢固,跑道、篮球场地应确保平整,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消除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排除心理障碍

体育运动的复杂性、竞技性和社会性,对学生心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学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恐惧。如看到跳箱、双杠等器械就害怕,对长跑有恐惧心理。同时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与安全事故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急躁、犹豫、胆怯、急于求成等。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与学生沟通,做好体育锻炼宣传工作,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愉快健康的锻炼身体。

(六)有效发挥学生中体育骨干的保护帮助作用

合理而有效的保护帮助,可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增强练习者的自信心,加快动作技能的形成,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对于办事认真负责,又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简单的培训,让他们担任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纪律与安全保护。这样,老师不在场时他们也能维护秩序,加强保护与帮助,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

(七)深入了解和关心爱护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发现并处理好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也不知道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八)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体育课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另外,要教会学生互相保护帮助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

总之,体育教学的安全影响着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教学上处处想到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就能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真正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1]、张正中、肖川.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

[2]、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中小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M】

[3]、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教育部关于切实落实中小学安全工作的通知【M】,2007年6月.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体育课体育教师
从陕西省司法案件数据看学生伤害事故预防的关键点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体育课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亮相台反思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案例剖析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