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15-02-27 08:10格桑
关键词:创造型创造性素质教育

格桑

(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组 西藏山南 856000)

浅述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格桑

(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组 西藏山南 856000)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诚然,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托于学科教学。毫无疑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非常重要。

创新 思维 质疑

语文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综合体,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有限时间内,启迪学生积极地想,合理地想,辩证地想,全面地想,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他们质疑,打开他们创新思维的门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想象、联想,使学生产生独到见解和有创意的看法,开辟教育创新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启发推动学生的思维,发现学生创新的火花,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思维的人。

一、转变教学思想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为适应将来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教育,而应试教育的核心是应试,是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大部分学生的,它以考分为唯一评价标准,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但是考试作为测试人的素质差异的一种手段,在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而在素质教育中它的功能和目标,从根本上说是要提高学生迎接挑战的生存能力,因此考试的内容与之相适应,从考核知识的记忆、定向理解、运用,转变为考核捕获、处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这会促使原有考试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素质教育协调,有利于人才全面成长和发展的现代化的考试体系。

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往往扮演了知识传授的角色,而学生扮演了知识接受者的角色,教学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这种特征下的语文教学可以概括为: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分析与讲解,显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原因就在于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体,长此下去只能挫伤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压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而且也会助长学生的学习依赖性。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改变单向知识的灌输,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关注。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创新的主体。面对新课标,新教材以及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语文教师要做的事情包括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初衷,区别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异同,吃透语文教材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我们深信我们的教师只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遵循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就能取得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

心理学告诫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才能主动思考,主动创新,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向同学们讲清创新意识的含义;利用古今中外新人才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置趣味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学生的原有基础和特点,有针对地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方法是保证兴趣不降低的重要途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会使不同的学习类型的学生满足自身的需要:小组讨论和同桌解释适应于主动积极性学生;感觉型学生喜欢分析词句,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直觉性的学生更擅长开放、创新的赏析类题目。实践表明: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学习成绩也总体上升,并且时间越长,教学愈轻松、和谐。

四、强化创造性思维意识

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不同于普通学生的表现。在学习内容上,创造型的学生不满足于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而是自己对求知世界的探索;在学习态度上,创造型学生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究,思考问题的领域和方法不为老师所左右;在时间安排上,创造型学生不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学,除了完成课堂作业以外,更多的时间是花在阅读课外书或从事其他活动上;在学习目标上,创造型学生不仅获得书本和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对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批判的吸收。我们把握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中的特点,就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学校中多一份创造性学习,学生进入社会就多一份创新能力;学校中多一个创新型学生,进入社会就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的。因此在课堂活动中应结合听说读写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小组讨论,作文互改等,都是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五、拓展课外学习的延伸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因此我们要变小课堂为大课堂,要让学生在大课堂中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有意识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自己参加兴趣活动的愿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有课内与课外两条渠道。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手脑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个性,促进全面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总之,高中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的是长期的积累。新课程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如果教师不能够常教常新,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很强的学生。因此我们还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适应新课程的新型教师。

猜你喜欢
创造型创造性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中职机械教学中创造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现代教学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