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浅析

2015-02-27 08:10李红梅
关键词:政治课师生关系政治

李红梅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1331)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浅析

李红梅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1331)

随着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高中政治课课程标准、教材的使用等都做出了调整,面对当今时有发生的师生矛盾冲突,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分析、调整师生关系是重要的工作要求。因此,应结合政治教学的过程,寻找途径,贴合实际,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以在促进政治课教学的同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政治 教学 师生关系 特点 途径

《简明教育辞典》一书认为,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关系等”。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在教育的任何时代,师生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各项教育理论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也是具体教学活动中必然要面对的关系范畴。

当代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在高中政治课中,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政治课的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人际关系。在具体的政治学科教学中,师生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和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更与整个社会德育目的的实现息息相关。近年来,不少高中政治课教师致力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探讨与构建,旨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研究背景

(一)教育领域的改革引导对政治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思考

从2007年开始,我国各省份陆续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使用新教材(政治课教材变成必修4本+选修6本),参照新课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期重新建构符合社会发展、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课程体系,并全面推进落实素质教育。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国家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也迎来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考制度改革政策终于落地,未来的政治教学面临巨大的冲击。改革的浪潮也引起了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与时俱进,改革师生关系也是应然之举。作为政治教学过程中主体之一的教师,在改革的大潮中,要把握国家政策,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二)师生关系的道德危机对教育价值的诘难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价值取向的一个具体体现。但在近几年的教育系统中,却出现了种种道德危机,与教育的价值背道而驰。一方面,个别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触犯法律法规,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构成威胁,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学生对学校,对教师的一种恐惧,这是值得全社会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个别学生打击报复教师,危害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校园殴打甚至杀害教师,逼教师下跪道歉等违背人伦道德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教育部也发布了相关申明:对危害教育的行为零容忍。现今出现的师生关系的道德危机值得深思,尤其是作为承担了德育工作的政治课教学,更要重新探讨师生关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二、政治课中的师生关系及其特点

(一)师生关系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定义

政治学科的教学具有特殊性,表现在政治课的课程性质上。高中政治课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连,进行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体现的是我国当前思想领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在“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价值维度上的自由活泼、合作共进的新型和谐关系。

(二)特点

1.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指导下的教与学

师生关系首先表现的是教与学的关系,在政治教学中,教师教的,学生学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观点,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对该教育内容充分认同的基础之上的。

2.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指导下的民主平等、尊师爱生

师生关系也表现为一种伦理学的范畴。倡导师生在社会地位上民主平等,在伦理道德上的尊师爱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目标,正是政治教育在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终极目标。

3.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思想指导下的自由活泼、合作共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新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的社会视角得到不断开拓,学生不再满足于灌输式的教导,他们接收新事物的程度也大大提高,甚至对教学内容还会提出新的观点看法。师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相互沟通,相互学习,自由活泼,合作共进的新型和谐关系。

三、政治课教学中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一)在教学中的横向性构建

1.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信息

学生是在教学活动中具体主体性、自主性和独特性的人,他们享受着国家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基本义务。他们不仅自身有着学习的需求,而且也承载了父母乃至社会对其的期望。在新时期,学生发展呈现了不同的特点,作为政治学科教师要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做出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个性特点、学习能力以及对本门学科的态度等,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教师对其的重视,以培养学生对自身的自我肯定,为打造新型师生关系打造基础。

2.强调教师的自我锤炼

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应强调教师的主动性,教师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是保障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从教师自身出发,首先要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学高为师。学生对一个教师的认可,首先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知识引导开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主要有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此外还设置了6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这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广博的知识视野。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课程组织能力、有一套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在课堂上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化难到简,生动活泼的组织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其次,加强教师自身道德素养的强化,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师尤其要在具备良好的师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端正品行,做出表率,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护好每位学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创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第三,加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时俱进。在网络化时代,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接收新事物的能力,充分将新事物、先进技术运用于教学,寻找与学生的共鸣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乐于并主动和教师交流。

从教师自身出发,锤炼教师综合素养,目的在于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让学生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3.教师群体间管理与教学和谐氛围的创造

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会对师生关系产生映射作用,学校整体和谐的管理与教学氛围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温床。教师与教师之间往往交叉了多种关系,合作、竞争、交流、管理与被管理等等,其复杂性不压于师生关系,但是却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所以作为政治学科的教师,要协调教师群体间的关系,友好正确处理在管理与教学中出现的矛盾,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协作,主动探讨在和学生作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树立典范,无形中给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产生积极影响。

(二)在教学中的纵向性构建

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这是一个不断磨合,不断纵深发展的过程。

1.在教学班级组建初期

这是一个基础阶段,教师与学生按照重新的编排组合在一起,开始新课程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班级组建初期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前提下,快速在学生群体中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让学生在自由活泼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和教师交往并开始学习。政治课教学如果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组建的班集体,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的问题就是使学生认同老师,认同本门课程,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习,进而愿意主动、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在教学过程中深化发展时期

在教学活动进行中,教师与学生不仅仅体现在了教与学的关系,如果教师要将在初期阶段建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维持下去,还需要从各个方面努力。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上、学生上、精神上等给与学生真挚的关怀,在课堂教学之余,引入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志向的探讨等,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将和谐的师生关系深化发展下去。

3.稳固发展阶段

根据目前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情况来看,政治课教师部分承担了班主任的工作,而且普遍存在着一学期一个教师的情况。无论从班主任的工作角度,还是政治课教学的连贯性来说,稳固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谨慎仔细的稳固师生关系,多发掘学生优点,看到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的闪光点,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不将学生划等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在政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可以巩固延续到其他学科、延续到下个阶段的学习。

(三)师生关系危机的处理

当然,师生关系也会有出现危机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具有应对处理危机的能力,及时化解危机,重塑和谐师生关系。根据《新华汉语词典》的解释,危机有两层含义:危险的祸根;成败存亡的关头。因此师生关系的危机就是威胁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祸根,就是教学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重要关卡,师生关系出现危机,无疑是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埋下了定时炸弹。但是,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与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矛盾与摩擦,而这些矛盾与摩擦解决的方式、效果直接关系到师生关系的走向。处理得当,师生关系得到升华;处理不当,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可能遭到破坏。据此,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生的矛盾,科学合理的学习,健康快乐的生活。此外,教师尤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及时发现潜在危机,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政治课教学应该构建起民主平等、尊师爱生、自由活泼、合作共进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这不仅是学生的要求、教师的期望,而且是课堂教学尊重教学规律的体现,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时刻从课堂内外、从学生出发,与时俱进,积极推动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杨建华,陈鹏.现代教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张建文.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李想.思想政治课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13.

[4]吕雅敏.关于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版),2009,12:59.

猜你喜欢
政治课师生关系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