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重点
——心理健康教育

2015-02-27 08:10袁大先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袁大先

(贵州省兴义市第二高级中学 贵州兴义 562400)

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重点
——心理健康教育

袁大先

(贵州省兴义市第二高级中学 贵州兴义 562400)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才能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现行的中学德育大纲已列入了"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内容,因此,注重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迫切。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才能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在中学阶段,能否保证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是否能全面健康发展成长,对他们终生产生深远的作用。因此,注重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迫切。

一、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高中阶段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充满生机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时期。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自卑、脆弱、狭隘虚荣、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早恋。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对策

吴阶平在《开展青春期性知识和性道德的教育刻不容缓》一文中,对心理健康教育作了精辟的概括:“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心理测查、咨询、治疗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增进心理环境的内稳度和机体对环境的有效适应,以积极主动、平衡而灵活、正确而理智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和协调当前的客观环境,成为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强者。”那么,当前,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教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1.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可以说,是否重视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也能反映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眼光。

1.1 教育观念的改变。

过去相当长时期,人们认为个人的智力高,将来就可能成功成材。心理学界曾对3000名高智商的儿童追踪研究30年,发现并不如是,故而当今世界学校教育目的不再是是把学生成当储存知识的容器,认识到教育是塑造人的创造,是要让每个学生任何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心理素质恰又是其它所有素质得以构建的基本素质。

1.2 健康观念的改变。

传统的健康观念使人们偏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只要身体健康是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没有身体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1.3 成熟观念的改变。

成熟是每个人在不同水平上不同层次上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表现。心理上的成熟不是自然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如果只有发育而没有教育这一因素,则成熟将是零。因而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成熟,也将给因心理不和谐、心理困惑的学生解除烦恼不安。

2.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要注重以下原则:

2.1 平等性原则。要求老师在课上与学生平等交往,既是老师,更是朋友,这是上好课的关键。

2.2 尊重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言行,呵护学生的人格,不能“一棍子打死。”

2.3 鼓励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吐露心声,坦白观点。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

2.4 娱乐性原则。心理训练应在学生愉快的活动中操作,只有产生快愉快的体验,才能达到训练目地。只有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轻松自然的导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画面,紧张激烈的竞赛,积极参与的小品表演,热烈的讨论,形象的练习,及时的反馈之中,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3.开辟多种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向深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指导及训练,也可采取随机交谈和开展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上加难。这需要工作的艺术性,也需要教师有慈母之心和绣花之功,做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爱到感染。如针对中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以及各种表演等多种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并且要讲经常性地开展这类活动,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只有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才能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人类心理学就是一种科学,它是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让我们共同运用这把科学的钥匙去开启青少年的天赋之门,教给他们修身养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吧。我相信,随着21世纪心理学在整个科学阵营中前沿地位的增强以及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心理健康教育必将推动和完善素质教育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在教育的万花园中绽开绚丽的花朵。

袁大先,汉族、女,1990年参加工作,贵州省兴义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25年,文章多次在各大刊物发表并获奖,曾参加在贵州省兴义市举行的“纪念建党80周年论文经验交流会”和在成都举行的“2010年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会”。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