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休闲体育的民俗透视

2015-02-27 07:49荣曙光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蹴鞠西门庆金瓶梅

荣曙光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安徽亳州,236800



《金瓶梅》中休闲体育的民俗透视

荣曙光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安徽亳州,236800

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对《金瓶梅》中记述的古代休闲体育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分别以小说中描写最多的元宵节和全文记述较多的蹴鞠、秋千和棋弈等民俗活动项目为切入点,抽离出休闲体育的元素并进行整理,以此来展示明代社会千姿百态的民俗文化;同时,从民俗的视角观照休闲体育文化在明代的动态演绎,探析民俗文化与休闲体育的交融和关联,进一步呈现明代休闲体育的风貌与衍变特点,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阐释了明代休闲体育兴盛的根源。

金瓶梅;休闲体育;民俗;动因

民俗学大师钟敬文先生认为:“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参与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特定社会共同体的习俗惯例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活动,闲暇时节的民俗活动作为生产劳动的补充,从来都包含有一定的休闲成分[2]。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参与较广泛的、以休养娱乐为目的体育活动[3]。在我国古代,休闲体育活动一直是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休闲、娱乐等活动调节身心,在生理、心理上得到恢复和平衡,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显现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定位和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意义。随着古代民俗文化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到了明代中后期,休闲体育文化尤为兴盛,生发在民俗文化大树上愈发显得枝繁叶茂,并逐渐成为有闲阶层日常生活的精神大餐,也为农耕时代的城乡生活增添了许多绚丽色彩和别样情调。

1 《金瓶梅》中民俗标签下的休闲体育

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以其对人性的深层思考及精湛的写实艺术,被誉为宋、明时代的百科全书,是一幅宋、明代社会民俗画卷。在这幅画卷中,对城市休闲体育的描写可谓绚丽多彩[4],小说虽以北宋末市井生活为背景,但主要反映的是明嘉庆和万历时期的社会风习,对当时民俗事象的反映比较清晰和丰富。综观《金瓶梅》内容,可以发现明代的休闲体育活动已经蔚然成风,较为深层地展示了当时的市井风情,也彰显了明代浓郁的民俗特色[5],为现代人留存了许多明代民俗与休闲体育文化的珍贵资料。《金瓶梅》全书一百回内容中涉及休闲体育项目众多,内容丰富,本文主要以记述较多的节令性休闲体育活动和全书出现次数较多的休闲体育活动进行探析。

2 《金瓶梅》中民俗事象的休闲体育元素

2.1 《金瓶梅》记述最多的节日:元宵“狂欢”节

《金瓶梅》涉及到的节日有9个,其中关于元宵节的内容出现最多,共10个回目,在所有节日描写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作者不吝笔墨,大篇幅描写元宵节时人们参与休闲体育的内容,通过小说对这些休闲景象的描摹,形象鲜活地映射了当时的世俗风情。

2.1.1 白光如轮舞索童:跳百索

跳百索又叫跳白索、跳马索,是元宵节时很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也是一种表演性、娱乐性很强的休闲活动,通常以歌谣伴唱的形式进行,其名称叫法在《宛署杂记·民风一》有记载:“……儿以一绳长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令难凝视,似乎百索,其实一也……”马索是专指跳小绳,一人自摇自跳;百索则是泛指跳绳,参与者以儿童妇女居多。《金瓶梅》第18回描述西门庆醉酒回家的情景:“……刚下马进仪门,只见吴月娘、孟玉楼、潘金莲并西门大姐四个,在前厅天井内跳马索儿耍。见西门庆来家,月娘、玉楼、大姐三个都往后走了,只有金莲不去,且扶着庭柱兜鞋。被西门庆带酒骂道: 淫妇们闲的声唤, 平白跳什么百索儿。”[6]

“闲的声唤”正说明城市富家女子有着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起平常百姓,她们不需要劳碌奔波、忙于生计,是一群真正的“有闲”阶级,闲得无聊使她们太需要休闲娱乐来排遣精神上的空虚,于是好多女子选择跳百索来消愁解闷、改善情绪、愉悦身心。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体育活动,跳马索确实有引人之处,其跳法花式繁多,可以单足、双足、跑跳、绞花、背跳、双人合跳、双人对跳等。在跳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可比试高难度的花式,也可以累计跳的次数多少来比个高下,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能娱乐他人,给参与者、观赏者带来很大的乐趣。《金瓶梅》中对跳百索活动的描写是民俗活动在小说中的真实呈现,也是休闲体育的广泛开展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投影。

2.1.2 笑语盈盈暗香去:走百病

“走百病”是元宵节狂欢的主打内容之一,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等,在《金瓶梅》中叫作“走百媚儿”,是一种消灾求福的民俗活动,明清时尤为盛行,经过历代演变与发展,成为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项休闲活动以妇女为主,参与活动寓意为:祛灾、消病、葆青春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写道“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描写的正是元宵节狂欢走百病的活动场景:妇女们成群结队,光鲜亮丽,盛妆出行,行走之间,说笑不停,尽情展示个人的风采。出游时的阵势也有讲究,需要一人在前面举香开道,其他人手挽手、肩并肩地随后行走,谓之“走百病”。当前社会生活中丰富多样的春游活动,各地广泛开展的群众性冬季长跑和徒步健身活动也正是“走百病”这一传统风俗的延续和发展[7]。在《金瓶梅》第24回中,相关走百病的情节描写颇为详细、生动,富有画面感:“……(蕙莲)出来跟着众人走百媚儿。月色之下,恍如仙娥,都是白鲮袄儿,遍地金比甲,头上珠翠堆满,粉面朱唇。经济与来兴儿左右一边一个,随路放慢吐莲、金丝菊、一丈兰、赛月明。出得大街市上。但见香尘不断,游人如蚁,花炮轰雷,灯光彩杂,箫鼓声喧,十分热闱。左右见一队纱灯引导,一簇男女过来,皆批红垂绿,以为出于公侯之家,莫敢仰视,都躲路而行。那蕙莲一回叫:‘姑父,你放个桶子花我瞧。’一回又道:‘姑父,你放个元宵炮丈我听。’一回又落了花翠,拾花翠;一回又吊了鞋,扶着人且兜鞋;左来右去,只和经济嘲戏。玉楼看不上,说了两句:‘如何只见你掉了鞋?’玉箫道:‘他怕地下泥,套着五娘鞋穿着哩!’玉楼道:‘你叫他过来我瞧,真个穿着五娘的鞋儿?’金莲道:‘他昨日问我讨了一双鞋,谁知成精的狗肉,套着穿!”[8]

在上述文字里,从路人的角度称赞她们的美丽,说她们恍若天仙,皆“躲路而行以为出于公侯之家”,默许路人的这般误会,心领神会并借题发挥。对于这群“披红垂绿”男女而言,元宵节的走百媚儿已经超越出休闲活动本身的“消灾祈福”的民俗寓意,生发和宣泄出的不仅仅是一种游兴和得意,还有一种深深的虚荣与宣示[9]。基于作品主题的诉求,在小说的行文中,又注入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勾心斗角、争风斗艳的元素,把西门家里的底层妇女对女主人的暗战,演绎成了公开的呛声和挑战。

2.2 《金瓶梅》中记述最多的休闲体育:蹴鞠、秋千和弈棋

蹴鞠和秋千在民俗的史籍里总是联袂出现的,杜甫《清明》诗:“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陆游《春晚感事》诗:“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明代李开先《寒食依岩亭宴客观蹴鞠秋千》诗:“蹴鞠竞当场,秋千飞过墙。”唐、宋时,蹴鞠和打秋千多在寒食节集中活动,同属寒食日的民俗活动,因男女喜好的倾向不同,因而参与蹴鞠、秋千活动的人群也有区别,如李隆基《初人秦川路逢寒食》诗“公子途中方蹴鞠,佳人马上戏秋千”。相对而言,蹴鞠是男子喜欢的活动,妇女更喜欢打秋千。当然,在元明时期女子蹴鞠活动也很盛行,明代戏剧家李渔《美人千态图》诗:“蹴鞠当场二月天,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拂蛾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生笋,红裙拽起露金莲。几回踢罢娇无语,恨杀长安美少年。”这是一个描写“白打”蹴鞠的情景片段,把两位美人的蹴鞠画面描绘得惟妙惟肖、风情万种[10],同时也展示了明代女子高超的蹴鞠技艺。

2.2.1 百般博戏我为先:蹴鞠

唐宋时期的蹴鞠是朝廷盛宴中的高层娱乐,由于统治者的钟爱,蹴鞠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开展。到了明代,蹴鞠项目已经褪去军事竞赛的色彩,主要沿承了唐宋时期盛行的“白打”蹴鞠。滥觞于汉代的表演性蹴鞠,明代已从繁华都市到普通城镇,从唐宋时代高端的庙堂娱乐演变成社会底层的娱乐休闲,甚至沦为青楼、帮闲人群侍奉有钱人休闲玩乐的服务项目。《金瓶梅》第15回中就有精彩描述,西门庆在丽春院听着粉头弹唱吃酒:“正唱热闹处,见三个穿青衣黄扳鞭者,谓之圆社,手里捧着一个盒儿,盛着一只烧鹅,提着两瓶老酒,大节间来孝顺大官人。向前打着半跪,西门庆平昔认的,一个唤白秃子一个张小闲,那一个是罗回子,因说道:‘你们且外边侯侯儿,待俺们吃过酒,踢三跑。’于是向桌上拾了四盘下饭,一大壶酒,一碟点心,打发众圆社吃了,整理气球,齐备西门庆出来。外面院子里,西门庆先踢了一跑,次桂姐上来与两个圆社踢,一个植头,一个对障,匀踢拐打之间,无不假喝彩奉承。就有些不到处,都快取过去了,反来向西门庆面前讨赏钱……”[11]

文中提到的几位圆社,原是当时城里的“足球达人”、个中好手,作者把他们描述成“生理全不干,气球儿不离身边。每日街头站,穷的又不趋,富贵他偏羡”的那类人,给富贵人家帮闲陪乐,挣点小钱,聊以生计,奔走忙活半天,三个“足球达人”被西门庆“教玳安儿拿了一两五钱银子,打发……”报酬是西门庆在丽春院李桂姐处消费的一半价钱,可见当时蹴鞠从业者寒酸的生活状况。参与蹴鞠娱乐的人群扩大了,娱乐的层次却下降了,于是蹴鞠的文化价值也降低了。由此可以看出,蹴鞠作为一项休闲娱乐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传播,同时也显现出这个古老民俗活动的社会地位,从昔日朝堂的高雅娱乐转变为市井休闲之后的没落。

2.2.2 日影垂杨舞半仙:秋千

2.2.3 闲敲棋子落灯花:弈棋

棋类的发展演变源远流长,尤其是围棋。下棋古代称为弈,起始于尧舜时代,据《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尧为了开发族人智力,创造了围棋,可称得上棋类鼻祖。《金瓶梅》中描写下棋的内容有14处之多,包括围棋和象棋,是内容描写最多的休闲活动,说明了棋类休闲活动在明代社会的盛行。

在《金瓶梅》关于棋类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下棋最多的功用是休闲解闷,西门庆和他的妻妾们有的是闲暇无聊的时光,是十足的“有闲”人群,除了勾心斗角、争风吃醋,还需要做些清淡悠闲事儿,圣人有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这段话给他们的生活作了最好的注释和说明,于是下棋成了西门家女人们最常见的休闲娱乐活动。《金瓶梅》第12回写:“潘金莲和玉楼白日里常在花园亭子上一处做针线,下棋。”第52回“吴月娘同孟玉楼、李娇儿等人,在卧云亭下棋。”第86回,潘金莲被吴月娘赶出西门家,“王婆不在,经常就和王潮儿斗叶儿、下棋”,正如宋徽宗诗“忘忧清乐在枰棋”。由此看来,上至皇族、权贵,下至士子、草根,下棋都是广受欢迎的休闲解闷的好方法。

其次,在《金瓶梅》中,下棋也成为攀附权贵、巴结官员的交际手段。在《金瓶梅》第49回,西门庆陪蔡御史下棋“……令书童取棋桌来,摆下棋子,蔡御史与董娇儿两个着棋。西门庆陪侍,韩金钏儿把金樽在旁边递酒,书童歌唱。蔡御史赢了一盘棋,董娇儿吃过,又回奉蔡御史一杯。韩金钏这里也递与西门庆一杯陪饮。饮了酒,两人又下。董娇儿赢了,连忙递酒一杯与蔡御史,西门庆在旁又陪饮一杯……”[14]

其三,“是否会下棋”成为小说中衡量人物综合素质的标准之一,纵览全文就可以发现,作者在评价人物时会显示出这个特点,在介绍人物出场需要表现某某人是否聪慧时,往往要提到“会双陆、象棋”,如在第2回介绍西门庆“使得些好拳棒,又会赌博,双陆象棋,抹牌道字无不通晓”。在第3回介绍潘金莲:“虽然微末出身,却倒百伶百俐,会一手好弹唱,针指女工,百家歌曲,双陆象棋,无所不知。”在第18回描写陈经济:“诗词歌赋,双陆象棋,拆牌道字,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以上虽然只讲“双陆象棋”,实际上,由后面的内容提示可知三人都会下围棋。据史籍记载,在唐宋时代,能否下围棋是判断世人才能高低的一种标准,到了明代中期,围棋和象棋在市井阶层广泛流行。在《金瓶梅》中也同样延续了这种认知范式,于是“能否下棋”也成为小说中的市井阶层评估人物文化素质的指标。

3 结 语

《金瓶梅》中所展示的休闲体育文化异彩纷呈,其繁盛的根源大体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致使世风每况愈下,上层社会逐利拜金之风盛行。其次,农业、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伴随着社会财富与人们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大幅提高,统治者以身践行,倡导享乐,下层社会群起效尤,“去朴从艳”、追求奢侈享乐成为当时社会的流行风尚。在以上政治、经济背景动因的驱动下,为休闲体育营造出浓烈的文化氛围。其三,政治腐败、统治者醉生梦死使许多文人士子作出了明哲保身、修心养性的选择,他们纵情山水、追求闲适的心态及其生活方式对世风起到了追求休闲享乐的文化导向作用。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金瓶梅》一直被推崇为集明代民俗风情之大成的经典文本,堪称“中世纪活化石”,在小说洋洋洒洒100回的鸿篇叙事中,构筑了明朝中后期的民俗文化长廊,汪洋恣肆的笔墨泼洒留给后人惊艳的赞叹和警世的思考,同时也让后人看到了一场场休闲体育的文化盛况。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

[2]刘婷.论民俗活动的休闲价值[J].旅游研究,2010(3):6-10

[3]石振国.现阶段发展休闲体育的理性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60-64

[4]龚剑锋,张春林.《金瓶梅》与古代城市体育休闲活动[C]//上海:上海师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2013:6

[5]胡家浩.明朝休闲体育的文学管窥[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36-140

[6]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济南:齐鲁书社,1991:273

[7]荆宇霆.探析元宵节习俗中的体育元素[J].体育文化导刊,2006(8):95-96

[8]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戴鸿森校点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286

[9]詹丹,张瑞.城市娱乐和《金瓶梅》中的元宵节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86-92

[10]魏宏灿.从我国古代诗词看女性体育活动[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2):78-81

[11]刘秉果.金瓶梅中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4(2):34-37

[12]朱珊,张燕.明代小说中体育活动的文化内涵[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3):127-128

[13]肖冲.棋社·秋千·圆戏:《金瓶梅》反映的宋明体育[J].体育文史,1992(6):24-27

[14]张延平.《金瓶梅》中的体育文化价值观透视[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5):16-18

(责任编辑:李力)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6.012

2015-03-04

荣曙光(1972-),安徽蒙城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运动训练与大众健身。

I207.419

A

1673-2006(2015)06-0043-04

猜你喜欢
蹴鞠西门庆金瓶梅
蹴鞠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
西门庆与冬至饺子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