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味”是办好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活力钙”

2015-02-28 05:18王文龙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7期
关键词:漳浦广播农民

摘 要:随着数字电视迅速推广,当今电视媒体可谓频道林立、栏目众多,竞争空前激烈。县级电视台作为媒体链中的底端,普遍存在人、财、物欠缺,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小,节目收视率低等问题,但县级电视台也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优势,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离我国人口中80%的农村受众更近。本文结合漳浦县广播电视台如何做活对农节目,探讨办好县级广播电视的路径。

目前,漳浦广播电视台自办有《漳浦新闻》《传真干线》等栏目,传播能力有限,传播空间较小,整体上,节目无论从画面质量还是内容上都有很多不足。笔者认为,县级广播电视台如果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农民朋友的所想、所需、所求,办好节目,做活节目,使节目“农味”十足,将会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增强“农味”提高节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做法。

1 增加信息量

新闻媒介要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己任。县级广播电视台主要面对广大的农村受众,必然要重点关注“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群众关心的农业种植、养殖等科技知识以及国家对农政策和相关市场环境,农民群众需要依靠这些信息指导生产,有效规避各种风险,提高经济效益。这些都对县级广播电视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扩展空间。

2015年以来,漳浦台《漳浦新闻》“全国各大农贸市场大葱价格行情通报”,就是通过不断滚动播出全国各地大葱价格行情,使农民始终掌握着有效的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每年的春耕,种子、农药、化肥供需量较大,价格和品质是农民最为关心的。电视台就通过发布“供销社信息”,向农民朋友提供最新农业资讯。平时,还有针对性地邀请农技人员作客直播间,或一起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面对面、零距离,讲解防病除害新方法,介绍推广种养新技术,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此外,漳浦台还在《漳浦新闻》中,及时播出各种与“三农”有关的信息,加大信息量。有关服务“三务”的信息在整个《漳浦新闻》占到新闻总量的35%以上。几年来,漳浦台所播的“金浦农家”“金浦故事”“天南地北漳浦人”等广播电视节目,不仅信息量大,且内容适用,指导性强,深受农村群众的欢迎,节目收视率得以不断提高。

2 关注典型性

典型就是同类事件或人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个别事件或人物。通过典型性报道,可以给人以启发、示范和参照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带动和引导作用。许多农民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中的种植、养殖技术、信息致富的事例可谓屡见不鲜。县级台要紧扣时代脉搏,并从中发现闪光点,使节目更具生命力、影响力和活力。在漳浦,有关“三农”的典型非常多,可宣传的事例丰富且生动,我们要把握并宣传好这些典型事例。

与台湾一衣带水的漳浦,是著名的台胞祖籍地。同一条纬线把漳浦同台湾紧紧维系在一起,彼此相似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台湾的花卉及水果的生长。近年来,台湾番石榴、台湾甜玉米、台湾莲雾、台湾木瓜纷纷落户漳浦。台湾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极大地带动了漳浦现代农业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村和种植大户。漳浦台利用这些典型,采用专题、新闻,系列、连续报道等形式,大力宣传台湾农民在漳浦创业的故事。使全县农村掀起学习、推广台湾农业种养殖经验的热潮,有效地推动漳浦农村经济的发展,使漳浦成为著名的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区。比如,房淑霞原是一名大学讲师,她放弃铁饭碗,来到漳浦当花农,创造了奇迹,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型农民,入选全国“三农”人物50强。漳浦台抓住这一典型事例,加大宣传力度,既有她的专访,又有新闻特写;既宣传她的创业精神,又宣扬她诚信经营、科学种养的经验,让广大农民能从她身上学到乐于助人,用知识种田的先进思想和种植技术,起到很好的典型引路的作用。

3 唱响“四季歌”

发展效益农业唱好“四季歌”,除了农民自身要主动积极外,相关部门也要为农民提供种养项目和技术,以及市场推广方米的支持和服务。这也正是新闻媒体的职责和发挥空间所在。季节性的工作报道,是每个媒体都需要做的。媒体要在周而复始的季节性报道中不断推陈出新,所推出的节目应在农民易于接受,有利于指导农民在发展生产上下功夫。漳浦县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地区,夏有台风、洪水,冬有霜冻。针对季节的不同变化,漳浦县台都会及时进行跟踪报道,特别是一些灾情的预警预报。近年来,针对漳浦县早稻爆发病虫害,记者总是及时深入一线采访,邀请农技站站长深入现场讲解治理办法和防治措施。由于发现早,防治及时,病害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农民的损失。此外,漳浦县地处“台风”频发地带,每年在台风逐渐逼近福建时,根据县气象台的信息,漳浦广播电视台都要及时启用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系统,通过预警信号和灾害情况滚动字幕,让全县人民在第一时间了解灾害性天气的进展情况。

漳浦县有216公里的海岸线,7个沿海乡镇,15个山区乡镇,随着各乡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已形成各自的亮点,如沙西镇的螃蟹、霞美镇的牡蛎、六鳌镇的紫菜、官浔镇的花卉、南浦乡的竹笋等,每到季节性收获的时候,漳浦台在做好种、养殖技术、信息行情宣传的同时,还积极加大对外、向上宣传,仅这些特色产品报道每年上省、市电视台都在百篇以上,不仅让特色产品亮点更亮,也打出了品牌。从而把“四季歌”真正“唱”到点子上,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4 用心“架金桥”

用心架起和群众沟通的金桥,这也是县级台丰富声屏、吸引广大受众的另一法宝。如每年暑假,本台推出的“金秋助学”行动,就帮助许多农村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不仅体现新闻“三贴近”原则,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如2008年7月,正是漳浦荔枝采摘的季节,可漳浦县盘陀镇蒲野村的近50户果农栽种的200亩荔枝,却遭遇颗粒无收的尴尬。“盘陀蒲野:200亩荔枝树颗粒无收,愁!”的新闻在《漳浦新闻》播出后,引起地方政府和农业、工商等部门的高度重视,立即联合组织进行调查,找出主要原因是:农药供应商提供的喷洒方法有误。事后提供农药及技术的供应商向果农赔偿8万元。类似的当农民朋友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与本台主动联系,我们都会派记者深入采访报道,根据情况督促有关部门解决。

用方言节目架起媒体与群众沟通的“金桥”。方言节目指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受众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节目栏目。2004年,漳浦台在漳州市各县级台中,率先推出“本地话漳浦新闻”,此举受到群众的喜爱,不仅一些不懂得普通话的老年人开始收看本地节目外,一些外地人也把它当成学习本地话的好栏目。当然,用方言说新闻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也是节目“农味”化的具体体现。因此,恰当开办方言电视节目,使其成为本地新闻的一个特色,也能产生出相应的经济效益。

总之,在当今电视产业化的浪潮中,县级台只有做到立足当地,选择适应观众所需的本地信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发挥地方优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彩节目,构筑起自身的收视群体,才能得以发展,有所作为。

猜你喜欢
漳浦广播农民
漳浦剪纸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
福建漳浦明代“大彬壶”发现记
爸爸也爱听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