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与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5-02-28 14:11李凯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课外语境习惯

李凯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尼尔基二中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浅谈培养与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李凯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尼尔基二中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靠"学得"、"习得",而不仅仅靠老师的"教得"。围绕"听说读写",语文教师常常是反复地教,可很多学生仍然是读书费解其意,作文不得要领。某些问题,知道了答案,但从真正掌握意义上说,还是不会。数理化学科追求的多是"标准",而语文追求的却是"妙趣"。一个词在这里是败笔,到了那里可能就是"生花妙笔"。因此要想真正获得阅读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培养与提高 中学生 阅读能力

一、情感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明确目的,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那么这种自己当家作主的学习态度,才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动力。

首先,要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只要带着对生活的浓浓的关爱,那么,你所阅读的一切书籍读物的内容就都会打上你对生活理解的烙印,语文知识就会在你的头脑中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悟,你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其次,要培养热爱读书的情趣

对阅读而言,兴趣可以激励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注意力最集中,接受新知识最容易,记忆东西最牢固,思维最活跃、最敏捷。可以从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通过教师的示范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中学语文课文一般分为讲读课、课内自读课、课外自读课。我对这三类课文的看法是:讲读课,教师为主;课内自读课,教师、学生双主;课外自读课,学生为主。就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在讲读课中获得知识,到课内自读课上实习,再到课外自读课中实践,初步完成了知识能力的转化,也实践了“教就是为了不教”的原则,体现了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层递性、序列性和系统性。在这个过程中,自我阅读训练无疑至关重要。这不仅体现在课内自读课、课外自读课也要将自由会给学生。即使是讲读课,教师也不要一包到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昏昏欲睡。教师应善于设疑、激疑,设置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的机会。叶老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用教材教,就是运用教材这个例子,通过教师的亲身示范,让学生从中学到新知识、体会用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这也是语文教材每个单元既有教读课文也有自读课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教学时,教师就应该以单元能力要求为教学主线,以教读课文为例子,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充分发挥教读课文的例子作用,为学生用课内的“一”去反课外的“三”做准备。

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宋代学者有云:“读书之法无他,唯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详玩,即反复思辨的意思。唯有思辨,才能沿波溯源,批文入情,从而去伪存真,领悟要旨。这主要应从文章体裁和语境意义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训练。

1.文章体裁

不同的文章体裁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遵循不同的阅读要求,这样才能领略不同的文章风采。如,阅读文章总要先弄清其层次,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去抓要点。记叙文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领会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说明文要领会其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分析其主要的说明方法。议论文要把握其中心论点,分析其论证方法,注重文章的逻辑性。读小说,要学会欣赏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欣赏小说精湛的语言和艺术匠心,透过语言认识社会风貌,了解人情百态,认识故事情节所蕴涵的深刻的主题思想,获得思想教益和人生启迪。读散文要注意休会作者的生活感受及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把握散文的意境,感受作品中强烈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主旨,领会作者对社会的深刻、独特的见解。读诗歌要认真吟诵,体会诗歌的内在感情,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形象的再创造,养成高雅的情趣,提高鉴赏能力。读戏剧要把握其清晰的线索,生动感人的情节,集中突出的矛盾冲突,个性化、动作化、口语化、诗意化的台词等。

2.语境意义

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又一个重要过程。语境即具体的语言环境,在形态上,它有显隐之别;在范围上,则有大小之别。小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具体场合以及话的前因后语;大语境是指当时的社会性质、特点和交际双方文化素养等具体情况。任意一个词语,都有词典意义和语境意义。因而,指导学生阅读时,若能坚持引导学生细心体察,分析语境意义,将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保证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的习惯可以受用终生。”阅读习惯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既含读书方面的,也含读书技方面的。态度上,重在持之以恒;方法上,要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持之以恒,意味着要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要学会利用工具书,要坚持写读书笔记。处理好精度与泛读的关系,关键是精读习惯的养成,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谓精读,就是要细心去读,即阅读时要精神饱满,心神专一;第二,要精心思考,熟读而思,才有质疑,才有悟通,才能汲取书中的营养;第三,认真评估,即对读过的文章要进行认真的比较、对照、分析鉴赏和品评,以评促读。养成"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能使我们更熟悉文言诗句,增强语感,增强感悟能力,积累文学素养。这些背诵的知识,犹如储存在头脑仓库中的丰富物质,一但应用时便犹如源头活水般涓涓涌来,就不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养成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许多同学常常是把学习语文课文和学习写作当作两回事,导致课文、作文"两张皮"哪个都不得要领。殊不知许多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写作中难得的极好范文。若能养成常写读书心得、随笔等习惯,那就是真正做到了读书与写作的珠联璧合,融会贯通了。著名作家三毛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她常常是如饥似渴地读书,又常常是文思不可遏制地泉涌笔端,直到深夜。一篇篇闪烁着深邃的思想和洋溢着文学才华的文章,经常是在读书与写作相伴中诞生的。可见,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注重情感的培养,通过教师的示范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细致施教,以教材为源,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阅读理解不同的文章,在阅读中不断活跃思维形成思辨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必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课外语境习惯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小满课外班
上课好习惯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跟踪导练(三)2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