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教育和高职教师若干问题的探讨

2015-02-28 14:11杨冰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职业高职专业

杨冰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运城山西 044000)

关于高职教育和高职教师若干问题的探讨

杨冰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运城山西 044000)

本文就我校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包括对"三学(学院、学生、学习)"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关于我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关于人才培养模具的改革与创新,关于理实一体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等。

高职教育 课程改革 培养模式

一、三学(学院、学生、学习)

1.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

我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具有高等职业院校的普遍特点。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我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又有不同于其他职业院校的一些其他特点。我校地处山西省运城市,根据运城的区域经济特点,重点产业一是重型卡车、农用车、商用挂车、动车机车等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二是电解铝、氧化铝、金属镁等铝镁深加工产业;三是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四是盐化工、日用化工、煤化工、焦化、医药化工等新型化工产业;五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发展起来的企业有维之王、汇源果汁、大运集团、石药集团、焦煤集团、青山化工等,以及一些正在发展当中的模具铸造企业。另外我市还有正在发展的旅游产业,对酒店管理和导游也需求增大。我校可针对这些对应产业进行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的制定。

2.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

高等职业院校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学科教育中不够成功的过来者,他们的特点是: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性知识的学习不太适应;大多数学生希望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职业);他们面对分散孤立的一门门课程知识,不知道有多少是有用的,以及如何应用,因此学科性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够高。高职学生是具有适应形象思维的特点,相对来说,适于“在做中学”。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基层和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首先有能力会“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然后知道必要的“是什么”,“为什么”。

由于我国的普遍现状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职业院校的录取分数低,也导致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不如本科院校。学生知识底子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对知识的渴求感,有家庭原因也有个人原因。

我校的学生普遍高考分数比较低,另外还有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文科生和特长生上了理工专业,对基础性知识缺乏理解。一部分学生自制力差,上课自由散漫无视课堂纪律,个性强我行我素。在教学中,就要区别于本科教学一板一眼的特点,而是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

3.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

抽象思维型智力研究型、学术性、设计性人才学习依靠的主要是抽象思维型智力,而技能型、技术性、技艺性人才学习依靠的主要是形象思维型智力。对思维认识的片面性导致对思维培养的偏颇重视抽象思维,忽视形象思维培养,致使课堂普遍存在教学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现象。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底子普遍不好,也有学生上课捣乱无视纪律,但是学生们遇到感兴趣的课程,仍然会认真积极地去学习。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多数是操作类技能型课程,任务直接,结果明确,学生感觉有用,完成了也很有成就感。这些课程正是我们在一直强调的实践类课程。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目前我校高职教育课程模式

目前我校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三段式课程模式的课程分类:(1)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三段式课程模式的课程等级:处于基础地位的课程比处于应用地位的课程更为重要体现学科知识的核心和霸权地位。

2.传统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的联系。目前课程的排列顺序既增加了理论学习的难度,又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论课程过于集中,理论与实践间隔时间较长。学校努力坚持自己的知识标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主要为学校学科教学所需,而非为社会职业所需。

3.我校高职教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每个专业建设3~5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以我校机械制造专业为例,机械制图作为机械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常在大一第一学期单独开设,而后在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分别开设二维软件和三维软件课程。机械制图作为理论课程,占用课时量大,但纯粹的课堂教师讲授型理论课程枯燥单调,学生参与性差,师生互动少。如果将机械制图和二维软件三维软件课程融合为一门机械制图大课程,放在两个学期教授,统一安排授课进度计划,在教学中将制图理论与电脑绘图实践穿插进行,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工作环境下的见多识广和反复训练,要尽可能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与训练,也可以在学校当中去模拟创造这种环境。

完善相应的校企合作组织和运行机制,形成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行“专业+订单企业”“专业+系办产业+合作企业”等“系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理实交替、教学场地校企交替、教学时间季节交替紧密协作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围绕实际工作岗位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项目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设置课程及实训实习项目,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构建集素质培养、技术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训练、工作实践、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形成国家级、省级和院级三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体系。同时,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索并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等多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目前我校仅有个别专业有订单班,还未形成成熟的模式,仍在探索当中。订单培养不能流于形式,需要学校和企业有效地沟通,充分的了解,提出双方的需求,学校应将企业的需求细化,反应在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当中。同时,学校也向企业提出需求和帮助,将企业的专业人才力量用于学校的教学中,将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归纳分类,将知识点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中。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即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尤其是能力目标,必须选定训练学生能力的载体——学习性工作任务,围绕选定的训练学生能力的工作任务,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主要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

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

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完整和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检查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目前我校已实行项目教学,但一些理论强的课程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仅是在形式上了实现了项目分离,而没有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效结合,并不能称之为有效地项目化教学。技能操作性课程在项目化教学上做的比较好,也起到了项目化教学应用的效果和作用。

五、结语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能迅速而准确地明确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能力标准,采用整合的能力观,通过对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适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动态结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发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模块,编写相应的实用教材。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以完成一项企业完整的工作任务过程来安排“一体化”教学,不仅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非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以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内容重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必将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王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高职教育教学参考2013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