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常规教研,让“课例研究”成为学科共同体的生长极——基于“适恰课堂”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2015-02-28 10:26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陆培良
新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课例研讨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陆培良

改进常规教研,让“课例研究”成为学科共同体的生长极——基于“适恰课堂”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陆培良

【摘要】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园区学科共同体,加强区域间骨干教师的合作共生,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机会,让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就必须改进区域常规教研,让“课例研究”成为学科共同体的生长极。

【关键词】课例研究共同体生长极

随着国家高考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目前教育形势正向纵深发展,苏州工业园区把2013年确定为“推进教师发展建设年”,园区高中政治学科共同体应势而生。学科共同体的成立,旨在加强区域间骨干教师的合作共生共长。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利用好这一平台,为广大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机会,让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我们的体会是:改进区域常规教研,让“课例研究”成为学科共同体的生长极。

苏州工业园区各学科共同体的成立,充分说明了园区教育领导的教育前瞻性,也让园区教师真正认识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那么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帮助最大?有关研究表明,更多的教师趋向于:能够让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让身边德艺双磬、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同事之间通过课例的研讨,对教学实际问题能够实实在在的切磋交流。

一、学科共同体“课例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差异

我们园区政治学科共同体从成立之初就确立这样的一个理念:要改变原有的区域教研“听课——评课——讲座(布置下阶段工作)”这种单一的“观摩式”教研模式,坚持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以教师发展为本,探索持续性、研讨性的“课例研究”教研活动方式,以多元的教研活动方式在特定内容和地域范围中相互间有效互动、整合,寻求从形式到实质、从随意到精心、从粗糙到精致的突破,来形成学科区域教研共同体。

我们倡导的以“课例”为载体的学科共同体研究,不同于常规教研,它不仅关注已有教材文本的学习和相互讨论,而且更多地关注课例研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积极主动地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

“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我们的“课例研究”试图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基点地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对于我们改进一类课有所启发,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化研究。如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揭示这堂课我们要“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具体应该“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最终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做的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整个过程紧紧围绕一堂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最终促进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拓展。

二、学科共同体“课例研究”的实施

1.学科共同体提炼问题、形成主题,个人思考合作设计。区域学科共同体组成人员主要由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组成,共同体研讨活动参加者涵盖相应的学科组成员。对于“课例研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学科共同体先对现有教材主要知识进行梳理,并就某一知识模块以“生活主题”的方式提炼出一些可供研讨的问题,形成“生活主题”。然后在具体的“课例研究”时,首先由执教教师根据共同体提炼出教学主题,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现状,先进行个人设计;然后在校备课组范围内进行说课,根据备课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前瞻性的教学行动前的反思;再通过教研组的共同参与合作设计,形成集体教案并行为跟进(就是常说的磨课);最后由教研员和共同体主持人参与共同合作设计和行为改进。

2.“课例研究”强调以个人自我为主,同伴有效互动。在区域“课例研究”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学科共同体主要是引导上课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针对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开展自我反思。然后再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结合老师的自我反思,结合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观课”、“议课”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引导教师们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中的互助与合作,形成合力,达成共识。

3.区域同学科跨校联动,资源共享。由于学科共同体是区域性的,因此,区域间的“课例研究”活动实际上是跨校联动,这样拓展了教师教研活动的时空范围,更有利于教师教学反思性实践的优化。如今教师对“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等观念不但耳熟能详,而且深知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对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而这种意识与能力恰恰是以往在教研活动中不为我们所重视的。

4.不同学校间教师反思研讨,互动交流。共同体“课例研究”的基本特点在于:以教师教学前后反思为前提,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含课堂生成的问题)为对象,以师生、师师、生生互动对话为特征,以教师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也就是说,教师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两年的“课例研究”实践使我们发现:“与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合作备课,再听课、评课、指导改进,更有利于我们专业成长。”“听优秀教师的课,参加讨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应用,改变了我与学生的关系,我现在感觉更成熟了。”

三、学科共同体“课例研究”的两点思考

1.学科共同体是一个区域教师进行课堂研究的实践共同体,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靠的是行动中的学习。在教研活动中,或由教研员从案例创设情境,组织教师根据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学习、研究、反思、感悟、借鉴;或由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取鲜活的、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和大家一起探讨、解决,通过这种教师间的互动,能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因此,共同体的课例研究要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通过提炼生活中的“生活主题”,让问题引导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同伴互助,让差异推动进取;各成员都要细于留心,让自己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每一个教师都要勤于反思,要有经常思考的习惯。

2.“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推进学科教研,进行课例研究,要以“做”为中心,“教学做”融为一体。走进“课堂”做研究,以“课堂”观察为出发点;走出“课堂”讲故事,叙事反馈,共同面对教学改进。我们一定要养成对常态课质量经常检视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备课、观课、评课的成效,不断积累有效的实践性经验。

园区高中政治学科共同体“课例研究”活动正在路上,我们开展课例研究不求完美,甚至可以有不少问题,这些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亲身“做”课例的过程中,形成了针对课例的行动及行动中的思考、研讨、深刻反省及对教师的行为矫正,正是这一过程使我们学科共同体教师获得了快速的成长。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课例研讨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课例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选编》(DVD)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方法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