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主动探究的引路人

2015-02-28 10:26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曹燕南
新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 曹燕南

做学生主动探究的引路人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曹燕南

【摘要】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意义在于实践应用,而不是停留在发现和理解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主动探究有效指导训练思维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新课程更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概念建构、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相关活动。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发现问题、积极

探究的欲望成为当下越来越多同行关注的问题。对此,笔者也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际,浅谈几点拙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教师作为教育者,可以巧用一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好的“手段”莫过于直观有趣的情境创设。

在科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游戏、魔术、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教师要努力通过创设直观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其积极思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效率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技能和思维。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充足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是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1.课前准备,收集材料。能让学生自己准备的材料,教师要放手让他们去做。如五年级上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推测——验证”的探究过程,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岩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学生不可能直接探究,也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因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大量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经历了一次初步的探究过程,不仅培养了其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研究的能力,而且在课堂上还能为自己提供合适的、充足的有结构的材料,这是学生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2.精选材料,心中有数。教师在课前要亲自实验,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筛选出最有效的实验材料。如《铁生锈了》一课有这样一组对比试验: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由于锈铁的含铁量都很高(即使是那些很薄、锈得很厉害的铁片),实验中都没有出现预设的现象。经过反复思考、与同行交流,我把锈铁换成了锈铁屑。这样一来,实验效果直观又明显。

3.改良实验,放大现象。有时,教材上的实验也会有操作复杂或效果不明显等缺陷,我们可以适当地对其进行改良。例如,《做个小开关》一课中有观察手电筒这个活动,为了方便学生实验,我设计了电线外置的手电筒,大大方便了学生实验时的操作。很多学生做完实验后还饶有兴趣地来请教我怎么制作。无疑,这样很好地把科学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平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查阅网络和报刊来借鉴同行的一些奇思妙想。

三、有效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收获快乐

科学课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指导必须拿捏得当。

1.放手之前的指导。学生在开始探究前,教师要就实验中的操作要领、仪器的使用方法等进行提示或说明,要充分估计学生在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危险操作及带来的后果。

2.放手过程中的引导。学生的动手实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经常会受到阻碍,因而教师应该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扫除障碍,使学生顺着思维的风帆不断前进。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有效的指导,能确保探究过程井然有序地开展。不能让学生处于无序状态,感到漫无目的、手足无措,应该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3.不做指挥官。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但这并不是说教师要做学生的指挥官。教师要敏锐捕捉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和具体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引导,充分放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从“扶”到“放”,拓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

1.给孩子犯错的权利。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成长的资源!每一个“错”都是儿童进步的足迹,也更能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科学课堂上,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成功的现象,有时是教师的要求或提示不明确,有时是教师对实验操作出现的问题缺乏预设,还有可能是学生操作技术不熟练或错误造成的。当问题出现后,只要教师科学看待、精心引导,把问题变成学生新的探究空间,就可能叩开另一扇探究的大门,获得意外的收获,在课堂上成就动态生成的精彩。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以实验操作的成败和结论是否得出作为标准来评判学生学习的价值,我们更要对实验失败的学生予以适当和充分的激励,肯定他们的一些正确做法和正确想法,让学生形成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

2.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小学科学课堂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做”的探究环境,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通过操作各种材料或仪器来研究,从探究中解决问题。而探究的空间并不局限于教室。如在上《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一课时,我就把课堂带到了操场,让学生骑着自行车绕操场骑几圈来感受速度,让学生自己去数每个档位齿轮的个数从而引发思考。这样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科学探究的空间及体验的机会,引领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

3.拓展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一节科学课的时间很有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始终抱有热情,教师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有些内容,如三年级的《植物》和《动物》单元,教师就可以鼓励、发动学生课后去进一步观察、研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每过一个阶段都会在课上为学生提供一些交流机会,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空间。还会设立一些如“种花小标兵”、“小小观察家”的头衔,颁发给回去认真探究的学生。这样他们更能体会到自主探究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探究的欲望和探索的热情就会更高。

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活动也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催化剂。课外小实验无论是器材的准备、过程的设计、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尝试新办法,反复实验,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支配权及自主活动的空间,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解释具体问题,在巩固和运用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转化,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