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5)班那些事》背后的事儿

2015-02-28 10:26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爱德校区
新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作文妈妈过程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爱德校区 李 莺

《三(5)班那些事》背后的事儿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爱德校区李莺

三(5)班那些事,记录着童年的回忆,记录着我们最天真、活泼、可爱的自己。

——三(5)班陈安琪

童年是金色的,也是珍贵的。我们不能返老还童,但是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找回失去的童真。

——三(5)班钱仲斌

三(5)班的故事,几乎和所有小学的三(5)班一样,鸡毛蒜皮,男生女生,并没有什么特色。但是自从有了《三(5)班的故事》这本书,似乎就有点不一样了。孩子们在自己写的故事里读到一个个熟悉的同学,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感觉,发现:写,原来是那么容易。于是,就有了这本源自于三(5)班43个孩子共同创作的班级日记。但是,这个故事的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写好对话,寻找故事力

最早的三(5)班,还没有开始写,早在他们一(5)班、二(5)班的时候,班里流行的是说:每个孩子轮流,在语文课前上台说上那么三五分钟;从介绍自己的家人,到对班内大事小事的看法;然后,接受班内同学指手画脚的评价。所以,三(5)班的学生都挺会说的。会说的孩子不一定会写,尤其是那些懒洋洋的男生,嘴皮子很溜,评价起同学来,滔滔不绝,可一到写,死蟹一只。也有不少女生,和男生斗起嘴来,一点不含糊,全是她的理,可一写到纸上,干巴巴几句,像回答问题一般缺少血肉,想来,日常斗嘴都是要用最简洁的语言一下子压倒男生,所以,概括思辨能力有了,但习作具体化的问题,就来了。用我们学校作文教学权威管建刚老师的话来说,主要是缺少“故事力”,不能打动人心,故事自然没有生命力。

好吧,该承认,虽说都是语言表达,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毕竟有区别。三年级习作起步,我们嘴皮子照练,同时,故事力也得琢磨着找出来。我们决定从写好人物对话入手。为什么呢?

对于习作起步困难的孩子来说,写文章经常要凑字数,那痛苦的数数过程啊,一遍两遍,恨不得把每个字都乘以二。就从最简单的凑字数开始吧,怎么着也要让三(5)班的孩子有写得长的成就感啊!什么最容易写长呢?三年级的写作,经常是从写童话故事、看图编故事开始。童话故事里的花草树木、猫狗猪鸭,都可以开口说话。只要让童话故事里的“人”开口说话了,童话故事有各种各样的“说话声”了,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你来我往,故事就写长了,内容也有了,情节也可以推动了,学生的作文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可谓一举多得。这既是童话故事本身的一种教学需要,也是后续作文写好一件事的需要。

写好对话,看似容易,其实也不简单。对话训练意识在教材中很少出现,老师也不太在意。古人谓之“厚积薄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一个积累过程、从模仿开始的迁移过程。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为了循序渐进,我们就从技巧模仿开始练习。首先是认识对话、认识对话中的提示语。让孩子们发掘教材中的对话,认识对话的提示语的作用,提示语在前、在后、在中间及没有提示语的不同对话方式。教材内容有限,就拓展到课外。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比较集中的提示语的补充练习,包括标点的规范,让孩子们感受汉语中表达“说”的方式是形形色色,表达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现在有很多人反对在作文学习中的“技巧、训练”之类的说法,认为写作是顺其自然的过程,是大量阅读后的顿悟过程,话是不错,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积累和等待中一跃而起的。相反,完全靠自然灵感的天性去写作,造成很多孩子在起步阶段就天天咬着笔冥思苦想,憋了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从一开始就被作文吓怕,看见写文章就讨厌,何来兴趣与提升呢?三(5)班的孩子,在对话提示语的练习中,找到了写好对话的小窍门。

进行了半个学期的练习,门开了,我们的故事真正开始了。孩子们能自如地在写作中运用对话。下面是褚嘉译同学写的班级小组足球赛的一个对话片段——

开始分组了,蔡文昊还稀里糊涂:“你们选一个人当裁判。”“你笨啊,人正好!三人一组。”邹先鸣开玩笑说。“慢!”宋昕键女侠发表意见,“女生一组,男生一组!”“好,就这么定了!”顾近仁说。

期末,学校进行了写好对话的调研,从提示语的运用、故事的具体化、情节的合理等多方面分析,三(5)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每日素材,记录校园生活

让故事里的人物会说话,让故事里人物的对话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高潮,故事就有了生命,也就是所谓的故事力。但故事毕竟是虚构的,会编故事不代表会写文章。三(5)班的孩子,女生怀揣公主梦,男生装满探险心,加上我们三年口头表达的练习,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事对物都有自己的想法,写故事也都有自己的编撰能力。那么,写身边的人和事行不行呢?正好,根据学校制定的“关键素养”,三年级下学期是学讲班内校内事,从“讲故事”和“听故事”两方面对孩子提出了具体化的要求,包括:留心班内、校内发生的事和新闻,以这些事和新闻作为原始素材,讲给大家听,引起大家的关注;讲故事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口语化,有动感和画面感;能把一个普通的故事,讲清楚讲生动,有吸引力;倾听要专心、用心、耐心,等等。

考虑到上学期学写对话的延续和巩固,我们决定围绕班内校内事,说和写齐头并进。于是,就有了每日素材积累,要求孩子们每天三言两语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周末选取自己最满意或者最有意思的整理成文。轮到课前一分钟的时候,也选取其中的一篇来讲,讲述要求口语化,但写下来的要求文

通句顺,生动翔实,尤其是对话。于是乎,吃货们每天写食堂美食,皮猴们计较活动课的每一粒进球;谈谈每次考试的心情,聊聊彼此友谊真情,鸡毛蒜皮、喜怒哀乐,都在素材中记录了下来。每天的素材点评时间,我们都会评出最长素材、最流畅素材、最有意思的素材,或者冠以进步最大、最好玩、最好笑等繁多名目。之所以选择那么多的名目点评,是希望孩子们在不断被肯定的过程中,得到写的乐趣和信心。果不然,三(5)班的孩子越写越长,越写越好玩。

归档成书,形成作品意识

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有两三本素材积累本,有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写同一件事,有时候则各写各的心事。于是,三(5)班的那些事就开始有了雏形。家长群里一说,大家都非常支持,尤其是妈妈们,自告奋勇担任文字、美术编辑,热热闹闹开工了。书名、插画,都用孩子们的作品,原生态。编的过程也充满戏剧性,常常是妈妈们坐在一起看着看着,忍不住读出来,说说这个小吃货,聊聊那件好玩的事。妈妈们说,看着孩子们写的素材,仿佛三(5)班的孩子一个个就在眼前。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更有意思的是,看完小朋友们写的素材,编辑部的妈妈们也忍不住了,多有意思啊,我们也来写几句感想吧,反正,当妈妈的,都爱唠叨。于是,三(5)班的事儿里,除了《三(5)大事》、《三(5)琐事》、《三(5)明星》,又多了点妈妈的事儿——《三(5)妈妈们的唠叨》。

期末拿成绩手册的时候,三(5)班的孩子们手里,就多了一本《三(5)班那些事》。尽管文字很稚嫩,但文字变成铅字,共同创作的一本实实在在的书,成就感油然而生。

三(5)班的故事,显然有续集,下一站,是暑假里的那些事……

猜你喜欢
作文妈妈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