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与"景德镇学"

2015-02-28 18:10邢鹏谭丽曼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0期
关键词:制瓷高岭土景德镇

邢鹏 谭丽曼

(1.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2.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景德镇333000)

景德镇陶瓷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与"景德镇学"

邢鹏1谭丽曼2

(1.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2.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景德镇333000)

景德镇的陶瓷独步世界数百年,至今仍有着非常完善的传统制瓷工艺和浓厚的陶瓷工艺创新氛围,在制瓷的三大主要元素方面,景德镇有着旺盛的创新创造力,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景德镇学"以景德镇陶瓷为缘由,有效的将制瓷工艺这形而下的内容与形而上的创新思维进行了有效连接,对于陶瓷工艺的创新发展具有传承保护与促进意义。

"景德镇""景德镇学""陶瓷""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当下,文化发展的繁荣,不仅可以有效的对传统工艺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同时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文化动力。景德镇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的特殊行业文化积淀,铸就了其辉煌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使这座文化重镇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如何把这些曾经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的陶瓷技艺进行升级,与时俱进的发挥其现实价值,是摆在学者和大众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以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历史进程依据,将景德镇制瓷的“瓷土、釉水、火烧”三大主要元素的实践创新与“景德镇学”的学术创新理念进行融合分析,以期得出工艺与文化相得益彰的结论。[1]

一、瓷土制作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瓷器的发明与瓷土的使用密不可。宋元以前,景德镇用一种瓷石制瓷,即单料成瓷,为一元坯料配方。这种岩石状的瓷石经过粉碎,加入适当的水搅拌就能可塑成型,烧制成瓷。我国历史上第一篇记述瓷器生产的专文——蒋祈的《陶记》中述及“进坑石泥,制之精巧”,石泥即是将瓷石舂打粉碎加水制成的泥料。值得一提的是宋元以前的瓷器绝大多数均以日常生活器具中的小件面众,有着“钧不盈尺”的小巧玲珑之美。但是考古专家发现,宋元之后陶瓷大器型产品越来越多,这说明瓷胎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大大提高,烧成变形减少了,成品率也有所提高。经过考证,主要原因是将高岭土引进了瓷胎。高岭土的引入,有着重大的意义,不但扩大了料源,缓解了“原料危机”,而且由于高岭土中富含Al2O3,掺入制瓷坯料中可增宽烧成范围,减少变形,提高成品率,还可改善瓷器的物理性能,提高瓷器的热稳定性和强度。同时,高岭土为土质原料,与瓷石相比,粉碎淘洗简单,减少人工和制作成本。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两土和合,瓷器方成”,即为瓷石加高岭土两种原料制瓷,且瓷石、高岭土二元配方至今仍在沿用。[2]

二、制釉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从陶到瓷的发明,离不开釉的出现。清代唐英《陶冶图说》中有“釉无灰不成,以青白石与凤尾草制练釉灰”的记载。我国古代习惯用原始的高钙石灰釉,是由单一釉果制成,其特点是容易吸烟泛黄,容易流釉而使釉薄。陶工们在釉果中加入釉灰也是源于实践中的经验而进行的革新。将石灰石和狼箕草进行煨烧数次、再处理制成釉灰。将釉灰掺入到釉果中,这种釉透光度好,釉厚使得青花等釉下彩格外晶莹剔透,明亮透底,由于狼箕灰中混入的碱金属氧化物使釉色调偏青,形成景德镇瓷器“白里泛青”的传统风格。这种独特的配釉原料的制备过程及其工艺原理,历来被视为景德镇传统制瓷经验的“秘诀”。至今景德镇一些小作坊仍在继续制备釉灰。人们把这种“原始釉”称为“灰釉”。“灰釉”这种高温釉的发明是瓷器发明的重要条件。可以说,“灰釉”是瓷釉的鼻祖。在我国,“灰釉”从发明出来一直被历代陶瓷工匠们延续使用,可谓是制瓷业的一个创造性进步。

三、火烧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话说陶瓷是五行的艺术,那么烧窑便是火土致济,瓷器乃成。景德镇窑又名饶州窑,为景德镇产瓷区独特的传统窑炉而得名,为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窑。它的烧成室型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近窑门处宽而高,靠近烟囱则逐渐狭窄矮小,故有"鸭蛋窑"之称,全长约15-20米,容积为300-400立方米,是以松柴为燃料,火焰长而灰分少,因不含硫黄或者含量极少,适宜烧还原焰。因为窑内体积大,因此也有着窑内温度不均匀、气氛不一致的特点,窑工们巧妙地利用不同窑位烧制不同种类的瓷器,使得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瓷等不同种类的传统瓷的一窑烧成,这是世界陶瓷史和窑炉史上都绝无仅有的。因窑内腔较高(最高高度不超过6米),便于装烧大件制品,且一个投柴口投柴燃烧,燃料消耗量小。另外,其结构简单,镇窑建筑速度快,基建费用少,产量大,周转期快,可以快速烧成和快速冷却,适应于景德镇附近制瓷原料的特性和瓷器的传统风格。景德镇制瓷所取得的成就,是和这种窑的采用分不开的,和具有着独到创新见解的陶瓷从业者更是分不开的。

四、“景德镇学”的提出与学术创新

“景德镇学”学说是在景德镇置镇千年之际由著名陶瓷文化研究专家陈雨前教授提出的。它是以景德镇陶瓷为缘由和主要研究对象,以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为背景,运用综合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景德镇陶瓷泥做、火烧与销售、消费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反映的相关文化和思想。通过梳理、挖掘、探讨和研究这一显著代表性的器物及其背后的文化、经济、科技等故事,总结历史经验及教训,甚至得出一般性的器物及其文化发展规律,在繁荣文化同时也为当下的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远景规划。该学术在理论上熔融众家理论之长,摒弃思想理论上的“圈地运动”,同时将专家精英文化与草根大众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尝试与创新。

五、结论

与其说“景德镇学”于景德镇置镇千年之际首次提出,倒不如说“景德镇学”早在千年以前就已经存在,存在于类雪似银的泥胎里,存在于丰富多彩的釉色里,存在于千年不熄的窑火里……勤劳而聪慧的人民,通过双手不停的叩击创新的大门,他们将劳动的内容逐渐的具体化、专业化、科学化,最终将我们最为熟悉的泥土幻化成为了世界极具代表性的、美的工艺品和艺术品。这也印证了马克思所论著的“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美”。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景德镇的水、土、文化等孕育了“景德镇学”,并为之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新营养,反过来“景德镇学”则在理论上,内容上,方法上对景德镇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为景德镇的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二者在推动陶瓷工艺及文化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的作用可谓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1]陈雨前.景德镇学—景德镇之魂.世界图书出版公司[M].2007.12

[2]祝桂洪.景德镇陶瓷传统工艺.江西高校出版社[M].2004.10

猜你喜欢
制瓷高岭土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手工制瓷技艺展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高岭土加入量对Al2O3-SiC质修补料热震性能的影响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耀州窑传统制瓷工艺的交互展示方法研究
煅烧高岭土吸附Zn2+/苯酚/CTAB复合污染物的研究
ABS/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