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

2015-02-28 07:28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肺叶生存率淋巴结

李 高

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

李 高

目的研究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VAMT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的148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切口长度为(7.59±1.50)cm,手术时间为(149.58±10.45)min,术中出血量为(149.59±20.98)mL,平均住院时间(7.65±0.5)d。左下肺叶切除率最高为25.68%,各肺叶切除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鳞癌发病率最高为46.62%,各病理类型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0期比例为65.54%,各病理分期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6%,各类并发症发生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5年生存率为68.24%,各年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应用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2015,30:828~830)

非小细胞肺癌是致死率较高的肺部恶性肿瘤,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已到晚期,少数患者尽管可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但远期疗效并不乐观[1]。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肺切除术充分吸收了传统开胸手术以及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为研究VAMT解剖性肺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我院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接受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现将分析过程及结果做如下总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接受VAMT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的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8例,男性86例,女性62例,年龄40~80岁,中位年龄67岁。纳入标准[3]:肿瘤病灶≤3 cm患者;周围型肺癌患者;CT检查提示淋巴结≤1 cm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4]: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胸膜炎病史患者;正在接受其他方式治疗的患者;未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侧卧位,将胸部垫高,支气管双腔插管,行单肺通气。于腋中线7、8肋骨之间切出一小切口作为观察孔,于腋前线4、5肋间、腋后线7、8肋间分别切出直径约2 cm切口作为操作孔,置入胸腔镜,胸内镜下探查肿瘤的具体位置、体积、胸膜黏连以及浸润范围,判断是否存在肺门、心包、纵膈淋巴结转移。若存在转移,则切取转移病灶或病灶周围淋巴结送检,以准确掌握肿瘤分期。腋前线4、5肋间向后延长约7~10 cm下切口,将肋间肌肉撑开,游离膈面和胸膜顶、肺韧带黏连,于直视状态下行肺门血管、支气管解剖,并清扫纵膈淋巴结。若患者肺裂发育良好则行电灼切开,若患者肺裂发育不良,则将肺门前胸膜及后胸膜剪开,暴露肺静脉后准确判定肺裂位置。直视下将大血管认真分离,钛夹钳闭肺血管远端,推结器缝扎近心端。为避免种植转移,以无菌手套取出切除标本。直视下清扫纵膈与肺门淋巴结。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指标

本组患者切口长度为(7.59±1.50cm)cm,手术时间为(149.58±10.45)min,术中出血量为(149.59± 20.98)mL,平均住院时间为(7.65±0.5)d。

2.2 手术部位

左上肺叶、左下肺叶、右上肺叶、右中肺叶、右下肺叶切除比例分别为17.57%、25.68%、23.65%、11.49%、21.62%,各肺叶切除比例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148例患者手术部位表

2.3 病理类型及分期

经统计,鳞癌、腺癌、鳞腺混合癌、大细胞癌比例分别为46.62%、33.11%、11.49%、8.78%,各病理类型比例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N0期、N1期比例分别为65.54%、34.46%,各病理分期比例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148例患者病理类型及分期表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患者死亡,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6%,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148例患者并发症情况

2.5 生存情况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至生命结束。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89.86%、79.05%、72.97%,各年生存率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148例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胸腔镜技术的逐渐成熟,VATS已广泛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治。将VATS应用于解剖性肺切除术,关键在于如何恰当选择小切口的位置[5]。与传统肺癌手术标准后外切口不同,目前尚无行VATS解剖性切除术小切口位置的标准。在切口的选择上,多选择背阔肌前缘至腋前线,按照肿瘤的位置选择4~6肋间进入胸腔。无论切口位置如何选择,必须有效暴露视野,方便操作[6]。同时,切口还要尽最大可能靠近肿瘤位置,这样更有利于处理肺叶血管以及支气管。此外,在切口选择时,还要尽可能避免切断胸壁肌肉,以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在切口长度上要按照肿瘤的复杂程度以及手术医生的熟练程度进行设计[7]。在本研究中,观察孔位置选择腋中线7、8肋骨之间,切口位置选择腋前线4、5肋间、腋后线7、8肋间,并于腋前线4、5肋间向后延长约7~10 cm下切口,与上述切口设计理念相一致。在VATS下,不但能够准确掌握肿瘤的位置、体积、黏连程度与胸膜转移病灶,还能够使用手指对肿瘤进行探查,以准确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和传统开胸治疗相比,VATS不但有效放大了解剖结构,还可以于直视下止血,从而增加了手术的安全程度[8]。

术中能否彻底清扫淋巴结是决定患者术后生存的关键,尽管部分研究人员对VATS术中淋巴结清扫是否彻底存在着疑问,但多数研究表明,和开胸手术清扫淋巴结相比较,VATS清扫淋巴结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Sagawa研究发现,行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并淋巴结清扫,然后行开胸手术清扫残余的淋巴结,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并淋巴结清扫残留的淋巴结仅约2%。这样的残存率,对于I期肺癌患者来讲,不但技术上可行,其结果也能够接受[9]。在VATS下,高倍放大的视野使周围组织分界、小血管以及淋巴管更容易区分,有益于彻底清扫淋巴结,还可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淋巴液的引流量。

术后生存率是判断疗效的金标准。Sugi等学者研究发现,行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其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但传统开胸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5%,2种术式5年生存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0]。Wallker研究发现,行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其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78%,提示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术后5年生存率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提示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对术后5年生存率无显著影响[11]。在本研究中,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68.24%,与上述研究较为一致。在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操作过程中,操作者的手不会进入胸腔,有效避免了对患者肺部组织的挤压,从而降低了肿瘤细胞经血管及淋巴管扩散的机会。作为微创手术,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尽管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具有诸多有点,但是该手术方法并非能够治疗所有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若遇到下述情况,必须立即转性开胸手术治疗:患者肿瘤较大并且肿瘤位于肺门难以解剖患者;胸内黏连面积较大患者;肿瘤跨肺叶生长,淋巴结肿大必须大面积清除患者;VATS下出血量大且难以控制患者。

总之,VATS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但术前及术中必须认真分析手术具体情况,及时转变手术方式,避免造成重大医疗事故。

[1]高立伟,李宁宁,赵克领,等.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射治疗加同步化疗与序贯化疗疗效的对比分析〔J〕.癌症进展,2014,12(2):193-198,204.

[2]秦子敏,何山红,刘士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80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5): 175-177.

[3]许广照,程克忠,毛清华.121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分析〔J〕.中华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3(67):93-94.

[4]孙照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1):59-61.

[5]Shaw JP,Dembitzer FR,Wisnivesky JP,et al.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state othe art and future directions〔J〕.Ann Thorac Surg,2010,85(2):705-709.

[6]龙志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对Ⅰ至Ⅱ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72-73.

[7]Wu YC,Lin CF,Hsu WH,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validation of using the number of totally removed lymph nodes as a staging control〔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3,24(6):994-1001.

[8]李玉辉,寿伟臻.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4,26(5):356-358.

[9]姜志高,杨桂青,刘晓旭,等.射波刀联合热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4):233-234.

[10]臧鑫,赵辉,王俊全,等.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对比〔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30(5):285-289.

[11]Wallker WS,Codispoti M,Soon SY,et al.Long-term outcomes followingVATS lobectomy for non small cell bronchogenic carcinoma〔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3,23 (3):397-402.

Study of Efficacy of VATS Anatomic Lung Resection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LI Gao.Hainan General Hospital,Hainan,570311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VATS anatomic lung resection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MethodsClinical data of 148 cases of stageⅠ/Ⅱ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ho received VAMT anatomic lung res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The incision length of all patients was(7.59±1.50)cm,the operation time was(149.58± 10.45)min,the amount of hemorrhage was(149.59±20.98)ml,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7.65±0.5)d.The left lower lobe resection rate was up to 25.68%,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oportion of each pulmonary lobectomy (P<0.05).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as 46.62%,and ther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P<0.05).N0 phase was 65.54%,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pathological stages(P<0.05).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as 14.86%,the incidence of different complications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68.24%,the survival rate at different time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VATS anatomic lung resection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as high 5-year survival rate,small trauma,quick recovery,and low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VATS anatomic lung resection;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Treatment;Application

10.3969/j.issn.1001-5930.2015.06.011

R734.2

:A

:1001-5930(2015)06-0828-03

2014-10-08

2014-12-25)

(编辑:吴小红)

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

猜你喜欢
肺叶生存率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