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超声在腹部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02-28 07:28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直肠螺旋直肠癌

叶 薇 孔 葳

腔内超声在腹部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叶 薇 孔 葳

目的探讨腔内超声在腹部肿瘤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4月90例腹部肿瘤患者腔内超声术前诊断及分期的结果,并与增强CT及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腔内超声肿瘤检出率99.2%,高于螺旋CT的肿瘤检出率74.2%;腔内超声在腹部肿瘤分期的整体准确率为76.7%(69/90),增强CT分期准确率为58.9%(53/90),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内超声能清晰显示腹部肿瘤大小、形态及其浸润深度,可以为腹部肿瘤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腔内超声检查;腹部肿瘤;肿瘤分期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2015,30:898~900)

腔内超声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可以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分辨肿瘤大小、形态、边缘及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但其在肿瘤分期的准确率上,目前的文献[1-2]有不同的报道。我们回顾性分析了90例腹部肿瘤患者腔内超声的资料,以明确腔内超声在腹部肿瘤术前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4月于我院行外科手术的腹部肿瘤患者90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27例;年龄为43~75岁,中位年龄63岁;其中直肠癌41例,宫颈癌23例,膀胱癌19例,卵巢癌7例。所有病例均经过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于术前行CT增强扫描及行腔内超声检查,其中,卵巢癌为经阴道腔内超声检查,其余为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

1.2 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方法

由2位具有熟练操作腔内超声经验的医师完成,选用OlympusEU-M30内镜超声系统,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选用直肠腔内探头,频率为5 MHz和7.5 MHz,患者检查时膀胱充盈,取左侧卧位,屈髋双手抱膝,尽量暴露肛门,涂少量耦合剂于探头外并套上乳胶套后,在患者深呼吸时将探头缓慢插入肛门,经直肠进行腔内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向周围侵犯情况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经阴道腔内超声检查时要明确患者月经史,为防止卵巢黄体的干扰,需在月经中期前检查,观察卵巢肿块大小、形态、硬度及分房等情况。

1.3 CT增强检查

由1位具有熟练操作CT经验的医师完成检查,采用Simens Somatom Emotion 16螺旋CT进行扫描,层厚10 mm,层间隔10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 mA。对比剂使用碘海醇(300 mg/mL),速率3 ml/s,经肘静脉高压注射给药行动态增强扫描,每次用量80~100 ml,分别于25 s(动脉期)、60 s(静脉期)及180 s (延迟期)进行扫描。并由两位副主任医师进行读片,记录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向周围侵犯情况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CT增强扫描及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记录各检查方法检查出的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回声及有无溃疡及出血;术后记录肿瘤标本的实际大小、形态、边缘、有无溃疡及出血,统计比较分析CT增强扫描、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及术后肿瘤的病理特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病理标本、腔内超声及螺旋CT检查不同部位肿瘤的结果

本组90例患者,病理标本共检出肿块128个,其中直肠癌、宫颈癌、膀胱癌共83例,共118个肿块;腔内超声检出118个,检出率100.0%;螺旋CT检出87个,检出率73.7%。腔内超声对直肠癌、宫颈癌、膀胱癌的检出率与螺旋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卵巢癌共10个肿块,腔内超声检出9个,检出率90.0%,腔内超声对卵巢癌的检出率与螺旋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螺旋CT、腔内超声在各部位肿瘤检出率与病理标本对比

2.2 病理标本、腔内超声及螺旋CT检查不同大小肿瘤的结果

按照大小将肿瘤分为4个区间,对20 mm以下的3个区间病理标本检出共有肿块113个,腔内超声检出112个,检出率99.1%;螺旋CT检出82个,检出率72.6%。腔内超声在20 mm以下肿瘤的检出率与螺旋CT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20 mm的肿瘤中,病理标本检出共有肿块15个,腔内超声检出15个,检出率100.0%;螺旋CT检出14个,检出率93.3%。腔内超声对>20 mm肿瘤的检出率与螺旋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螺旋CT、腔内超声在不同大小肿瘤检出率与病理结果对比(例,%)

2.3 病理检查、腔内超声及螺旋CT检查在肿瘤分期上的结果

直肠癌41例,病理检查示T1期18例,T2期15例,T3期5例,T4期3例,与病理相比,腔内超声分期准确率为78.0%(32/41),螺旋CT分期准确率为53.7%(22/41)。宫颈癌23例,病理检查示Ⅰ期9例,Ⅱ期8例,Ⅲ期5例,Ⅳ期1例,腔内超声分期准确率为78.3%(18/23),螺旋CT分期准确率为65.2% (15/23)。膀胱癌19例,病理检查示T1期8例,T2期7例,T3期2例,T4期2例,腔内超声分期准确率为73.7%(14/19),螺旋CT分期准确率为63.1%(12/ 19)。卵巢癌7例,病理检查示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1例,腔内超声分期准确率71.4%(5/7),螺旋CT分期准确率57.1%(4/7),腔内超声在所有肿瘤的分期上准确率为76.7%(69/90),增强CT分期准确率为58.9%(53/90),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4 病理标本、腔内超声及螺旋CT评价淋巴结转移的结果

90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24例,无淋巴结转移66例。腔内超声评价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73.3% (66/90),螺旋CT评价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70.0% (63/90),腔内超声评价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与螺旋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腔内超声、螺旋CT对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病理结果对比

3 讨论

下腹部肿瘤包括直肠癌、膀胱癌、宫颈癌及卵巢癌等的术前分期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评估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检查方法包括CT、MRI及腔内超声。有文献指出[3],与CT及MRI比较,腔内超声具有对肿瘤的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诊断准确性高、无辐射、操作方便及费用低等优点,因此腔内超声已经成为直肠癌、膀胱癌、宫颈癌及卵巢癌等腹部肿瘤患者术前分期的首选方法。并且腔内超声与经腹壁超声相比,没有腹壁脂肪层、腹壁疤痕及肠道气体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4],因此漏诊率低。本组肿瘤检出率为99.2%,在直肠癌、膀胱癌、宫颈癌的检出率上达到了100%,明显高于螺旋CT的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虽然增强CT扫描明显提高了病灶的清晰度,但其空间分辨率并不高,如遇到相邻的肿块可能会被误认为是1个,有文献[5]指出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提高CT扫描的空间分辨率,但在临床常规的检查中,三维重建一般不会常规的进行,而腔内超声是可以常规的通过变换探头角度来分辨肿块的边界,不会导致误判。

在不同大小的肿瘤检出率方面,本组病例中,腔内超声在小于5 mm、5~10 mm、10~20 mm 3个区间大小肿瘤的检出率为99.1%,螺旋CT为72.6%,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考虑到在常规的CT增强扫描中,层厚/间隔一般为1 cm,小的肿块很容易被漏诊,腔内超声则不存在这样的技术缺陷,因此,尤其是对于小于1 cm肿瘤,腔内超声检出率大于螺旋CT,而在大于20 mm的肿瘤中,腔内超声检出率虽然大于螺旋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腔内超声与增强CT均有一定的转移淋巴结漏诊,有学者[6]认为ERUS对转移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比T分期低,63%~86%,平均准确性为73%。目前本研究中腔内超声评价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73.3%,特异性为75.7%,和文献相符;螺旋CT评价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70.0%,特异性为72.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显示腔内超声及螺旋CT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腔内超声的扫描范围受到腔内的限制,无法显示远处淋巴结转移,其次,腔内超声对于肠系膜的小淋巴结无法分辨其是炎性、转移性或者是其他的性质。另外,对于特殊部位的淋巴结转移要了解其转移规律,如直肠癌,直肠的淋巴引流在腹膜返折以下常常是向上和侧方转移,而不向下转移[7]。

本研究中,在肿瘤的分期方面,腔内超声在腹部肿瘤分期的整体准确率为76.7%(69/90),螺旋CT分期的准确率为58.9%(53/90),腔内超声的准确率显著高于螺旋CT(P<0.05),与国内的文献报道相符,尤其是在直肠癌的分期上,腔内超声分期准确率78.0%明显高于螺旋CT的53.7%,原因在于腔内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肠壁的层次[7],而螺旋CT检查对肠壁的层次显示较差,显示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不高,但增强CT在淋巴结的定性上略高于腔内超声[8]。因此在临床肿瘤分期时,联合应用腔内超声和螺旋CT可以提高分期的准确率。综上所述,腔内超声能清晰显示腹部肿瘤大小、形态及其浸润深度,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联合应用可以为腹部肿瘤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1]罗娅红,于韬,何翠菊,等.MRI、CT、TRUS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上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8):51-57.

[2]殷骅,陈赛君,徐重洋.直肠腔内超声与MRI在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5): 537-539.

[3]仲光熙,戴晴,姜玉新,等.直肠腔内超声在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 (9):901-905.

[4]贾志莺,武秀兰,冷晓玲,等.腔内超声在宫颈癌放化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2):137-138.

[5]韩帅,刘明,李彩英,等.MSCT三期扫描在直肠癌术前TNM分期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8): 1053-1056.

[6]陈晓靖,兰凯,汪晓东,等.多层螺旋CT和经直肠超声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9):702-705.

[7]夏群.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因素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6):703-705.

[8]孙晶波,姜波,李文庆.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诊断直肠癌与手术对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 (4):532-533.

Application Value of Endoluminal Ultrasonography in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Abdominal Tumor

YE Wei,KONG Wei.People's Hospital of Yilong,Nanchong,637676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ndoluminal ultrasonography(EUS)in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abdominal tumor.MethodsEUS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90 cases of abdominal tumo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compared with enhanced CT and pathological outcomes.ResultsThe diagnosis rate of EUS was 99.2%,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enhanced CT 74.2%.There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in the accurate staging rate between EUS (76.7%)and enhanced CT(58.9%).ConclusionEUS can clearly show the tumor size、shape and the depth of tumor infiltration,It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assessing and making operation scheme of the abdominal tumor before operation.

Endoluminal ultrasonography(EUS);Abdominal tumor;Neoplasm staging

10.3969/j.issn.1001-5930.2015.06.034

R730.41

:A

:1001-5930(2015)06-0898-03

2014-12-10

2015-03-25)

(编辑:甘艳)

637676四川省仪陇县人民医院(叶薇);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孔葳)

猜你喜欢
直肠螺旋直肠癌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