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电影艺术:“看”《尤利西斯》的空间形式

2015-03-01 02:20
电影评介 2015年22期
关键词:尤利西斯意识流乔伊斯

何 柳

小说中的电影艺术:“看”《尤利西斯》的空间形式

何柳

电影《尤利西斯》海报

小说《尤利西斯》封面

电影自19世纪末问世以来,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两种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作为文学艺术大师的乔伊斯就被电影艺术的表现方式深深吸引,不仅写剧本、剧评,还经营过电影院,并把自己丰富的电影经验巧妙地运用到《尤利西斯》的创作中,使小说具有独特的电影化风格。电影艺术家也很早就注意到《尤利西斯》中的电影化手法,有过数次对其进行电影改编的尝试,目前能够见到的电影改编片主要有《尤利西斯》 (1967)与《布卢姆》(2003)两部。

作为现代派文学的巨著,《尤利西斯》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与传统小说背道而驰。全书以三个都柏林人在18个小时内的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出现在人物潜意识流程中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某些事件。通过借助三个反英雄人物布卢姆、斯蒂芬和莫莉的内心思绪,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现代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对人们思想和精神造成的扭曲和异化,折射出西方现代社会严重的精神危机。在叙事技巧方面,乔伊斯也背离惯例,突破了传统小说中的时空界限,力求取得空间的立体效果。空间形式不仅是乔伊斯技巧的一部分,更是内容的一部分,它也是理解乔伊斯试图展现的现代人多元、复杂的内心世界的一部分。因此,要想真正地洞察乔伊斯对现代小说的

贡献,理解和把握《尤利西斯》的空间叙事艺术技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为基础,从空间并置、意识流技巧、多角度叙事和重复叙事几方面分析《尤利西斯》的空间形式特征,以揭示这部小说艺术手法的先锋性和开拓性。

一、空间形式理论

小说历来被视作一种时间的艺术,其故事情节按照时间序列展开,而传统的小说叙事理论也倾向于对时间的研究。20世纪中后期,受“空间转向”的影响,空间问题成为叙事学探讨的焦点,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强调和重视。“空间形式”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文学批评家约瑟夫·弗兰克在《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中提出来。他用空间形式形象地概括了现代小说叙事结构发生的变化。空间形式就是“与造型艺术里所出现的发展相对应的……文学补充物…… 二者都试图克服包含在其中的时间因素”。[1]这篇论文使评论界正式开始了对文学作品中空间形式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探究文学的空间形式,使该理论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作为人造物的小说:当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中,杰罗姆·科林柯维支用空间形式理论审视和评析了美国当代小说。巴赫金借用爱因斯坦相对论阐述了“时空体”概念,显示了他对文学作品的叙事空间的关注。他认为“小说人物也存在于特定时空体中。时空体是时间在空间中物质化的首要方式,也是表征小说各种主题要素的手段”。[2]巴什拉的《空间诗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读者对空间意象的现象学感知。米切尔森在《文学中的空间形式——走向一种总体理论》中论述了文学空间的四种类型:“字面层,即文本的物理存在;描述层,即作品中的表征、模仿或所指的世界;文本表现的事件序列,即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形式;故事背后的形而上空间,可以理解为生成意义的系统。”[3]戈特弗里德·本提出了小说的桔状结构:“小说是像一个桔子一样来建构的。一个桔子由数目众多的瓣、水果的单个的断片、薄片诸如此类的东西组成,它们都相互紧挨着(毗邻——莱辛的术语),具有同等的价值……但是它们并不向外趋向于空间,而是趋向于中间,趋向于白色坚韧的茎……这个坚韧的茎是表型,是存在——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各部分之间是没有任何别的关系的。”[4]龙迪勇在《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中着重介绍了现代小说叙事空间形式的常见类型,如中国套盒、圆圈式结构、链条式结构等,并明确提出:“构成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要件正是时间, 或者说时间系列。只有在完全弄清楚了小说的时间线索, 并对整部小说的结构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 这种空间才能在读者的意识中呈现出来。”[5]

空间形式是小说叙述模式“陌生化”的一种艺术手法。文本通过并置、印象主义、重复叠加、意识流叙事等技巧的使用,彻底打碎叙事的时间顺序和因果之链,事件与事件不再具有逻辑关系,他们只是生活的片段和时间的碎片。空间形式不仅包括客观的创作手法,也包含了主观的审美过程。阅读空间形式的小说“要求才智与记忆”[6],面对一系列开放的、散乱的叙述、意象和事件,读者要积极参与文本解读的创造,在头脑中把可能相关的场景重新组合,从而建构起新的故事框架。

二、空间并置

“并置”是弗兰克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文本中并列地置放那些游离于叙述过程之外的各种意象和暗示、象征和联系,使它们在文本中取得连续的参照与前后参照,从而结成一个整体。”[7]空间形式就是割裂时间链,消解故事的线性发展,在空间上并置所有的场景、事件、意象,使文本的统一性不是存在于时间关系中,而是存在于空间关系中。这就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通过镜头的组合关系和联接方式来表现一个运动主体的综合面或各个不同方面的方法,它的主要功能是表现主体的运动和共存现象。

小说第十章“游岩”,正是通过蒙太奇艺术手法,实现场景并置的空间形式建构。在这一章里乔伊斯生动地呈现了互不相关的19个场景,分别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都柏林的活动。该章开头这样写道:“耶稣会会长,十分可敬的约韩·康米边迈下神父住宅的台阶,边把光滑的怀表揣同兜内。差五分三点。还来得及,正好走到阿坦。”[8]细心的读者会发

现,第十章的内容都是发生在这5分钟里,作者通过空间并置的技巧把这5分钟的时间静止,使它游离于叙述时间之外,展现了许多人物在这五分钟之内的活动,从而达到同时性的效果,构成了一副广阔的空间图画。又如小说的第七章“艾奥勒斯”在仅一小时的物理时间里叙述了都柏林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乔伊斯并没有将他的材料简单地以线性顺序排列起来,而是另辟蹊径,按照报纸的排版方式,给每个部分加上新闻标题,把一则则新闻报道并置在一起。该章由63个小节组成,共用了63个新闻标题,通过用凌乱无序的标题形式,展现了空间化的都柏林:过去和现在,历史和神话,都柏林的现代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本质及其对人的影响。文中时间描写遵循两条主线:布卢姆去《自由人报》报馆汇报凯斯商店的广告图案和斯蒂芬向该报推荐迪希校长的原稿。作者在细致描绘同一时间内发生的两件事的同时,还穿插若干副线叙述:如布道、筹款、演讲、纠纷等等。乔伊斯把多个的叙述片断并置起来,如电影镜头逐一闪现,这样零碎的蒙太奇剪切组合片断有助于深化主题,展现都柏林现代社会的支离破碎、迷茫混乱,揭示出人们扭曲异化的精神世界。

三、时空变异与意识流叙事

空间形式小说中各个事件并不是完全没有时间的杂乱排列,而是作者故意打破时间序列,让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静止的时间内各种事件的相互关联上,陷入到空间的意境之中。时空变异与意识流叙事密切联系在一起。意识流的显著特征就是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三维时空中交相出现、并列或重叠。物理时间、人物记忆和想象中的时间在意识中变得模糊,形成一种新的时空感。现代主义小说家惯用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使读者沉浸在时间流本身之中,从而构建小说的空间结构。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运用的意识流形式比较广泛,除了内心独白、感官印象、睡梦及幻觉等形式,还包括电影中的蒙太奇技巧的创造性使用,在短暂的一天里把人的意识活动进行了无限的探索。汉弗莱把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分为时间蒙太奇和空间蒙太奇两种类型。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多次运用时间蒙太奇的叙述手法,将人物安排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让其意识跨越时间的界线、自由地往返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历之间。如在第一章“帖雷马科”里,关于斯蒂芬意识流的叙述:“斯蒂芬弯起一只胳膊支在粗糙的花岗石上,手掌托着前颌,目光滞留在自己那件发亮的黑上衣袖子上,盯着已经磨破的袖口。一阵痛苦,一种还不是爱情的痛苦,在折磨着他的心。她,默默无声地,死后曾在他的梦中出现,她消瘦的躯体上套着宽大的褐寿衣,散发出一种混合着蜡和檀木的气息;她一言不发地俯身谴责他,呼吸中隐隐地带来一股沾湿的灰烬气味。”[9]前两句是乔伊斯的客观叙述,第三句则是斯蒂芬的意识流。可以看出,在这个瞬间的回顾中,斯蒂芬现在的心情与过去的回忆并置排列。时间蒙太奇手法的效果就是使得人物意识得以随心所欲地跨越物理时间的界限而自由地往返于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从而显示出人物瞬间意识的多元化和立体感。

在《尤利西斯》精彩纷呈的意识流创作技巧中,内心独白的使用最为频繁。乔伊斯让人物以第一人称的形式直接将本人的思想与感受和盘托出,这种由直接内心独白表现的意识有助于展现人物纷繁复杂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拓宽了小说的艺术空间。如小说第三章几乎全是由斯蒂芬的内心独白构成。斯蒂芬离开学校后,漫步海滩,望着汹涌的大海浮想联篇,感叹于自然界沧海桑田的变化,人类世世代代的生死繁衍,以及艺术如何才能达到永恒的问题。通过倾听斯蒂芬内心深处的声音,读者进入了斯蒂芬奔腾跳跃的感官印象、思绪、回忆和幻觉之中。又如第十五章关于布卢姆和斯蒂芬在妓院的经历,主要由人物的幻觉和内心独白完成,纵然有现实之境,在他们的眼里,也如梦如幻。这样就使在不同时空中发生的事件可以在人物的幻觉中随意拼奏。尤其是《尤利西斯》的最后一章,在莫莉长达40多页,没有标点符号的内心独白中将其一生的经历,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其意识活动融为一体。乔伊斯摒弃了传统小说按时间顺序和因果之链构建小说意义的方式,将莫莉置于几乎与外界隔绝的时空间内,体现出新的时间意识和空间化效果。

四、多角度叙事与重复叙事

叙事角度是分析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传统小说多采用全知的叙事方式,叙述者全知全能、无处不在。而现代主义小说家为了构建空间形式,更倾向于采用多角度叙事的方法。多角度叙事是乔伊斯重要的艺术技巧之一,他的多角度叙事与重复叙事又常融为一体。热奈特指出重复叙事就是“几次讲述发生过一次的事”“同一事件可以讲述好几次”。[10]

《尤利西斯》就是乔伊斯多角度叙事和重复叙事结合的典型范例。在这部小说中,乔伊斯故意安排同一故事分别由几个人讲述,这样有助于使作品形成一种立体结构,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如莫莉与博伊兰的关系,在第四章中布卢姆知道那天下午四点博伊兰会来自己家中与妻子幽会,他想要阻止,但又无能为力,因此整日为此事烦恼。仅布卢姆自己的意识提及此事的次数就有二三十次,除此之外小说还通过影射、比喻等手法间接暗示此事,如布卢姆买给莫莉的那本《偷情的快乐》,共出现13次。在第十五章布卢姆幻想着让博伊兰自己对别人讲起此事。最后在第十八章莫莉通过内心独白道出原委。这样同一事件由不同叙述者反复讲述,读者若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就必须重复阅读各种细节和暗示,把零碎片段组合起来。正如萧乾先生所说“在艺术手法上,我觉得乔伊斯好像把一张写就的文稿故意撕得粉碎,抛撒出去让读者一一拾起,自行拼凑。”[11]这种多视角叙事和重复叙事的结合,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时间与空间不可逾越的界律和线性叙述,淡化了情节,而且使小说的叙述要素形成了一种网状的空间结构,更加深刻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再如第一章中,当斯蒂芬和室友在海边闲聊时,他提到都柏林海上漂浮的死尸。“一点钟左右涨潮,它就会朝那边浮去了,今儿个已经是第九天啦。”“淹死的人。一只帆船在空荡荡的海湾里顺风改变着方向,等待着一团泡肿的玩意儿突然浮上来,一张肿胀的脸,盐白色的,翻转向太阳。我在这儿啦”。[12]从这段话里,读者得知他已经淹死九天了,人们试图打捞他。在第三章中,当斯蒂芬独自漫步于海边时,又一次提到,“九天前有个男子在少女岩的海面上淹死了”“他们正等着尸体浮上来”。[13]除了对死者出事的地点的交待,并未提供新的信息。其后的几章避而不提海中的死尸。直到读者几乎遗忘它时,乔伊斯又特意安排其他人提及它。这样的精心叙述使得一个简单的事件,变得扑朔迷离。要想弄清实情,读者就必须把散落在各个章节之间的有关事件的细节或片段拼凑起来,在脑海中重构它的原貌。

结语

乔伊斯致力于文学创作的实验与革新,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伟大开拓者,是20世纪举世公认的文学巨匠。在《尤利西斯》的创作中,他创造性地运用电影手法,通过空间并置、意识流叙事、多角度叙事与重复叙事的技巧,营造了一种新的小说表现时空。以上空间叙事手法不仅深化了主题,用独特的视角深刻反映了爱尔兰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现代人精神危机,而且丰富了小说艺术的表现力,推动了现代小说艺术形式的嬗变,对后世小说有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4][6][7]约瑟夫•弗兰克.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M].秦林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37-38.

[2]程锡麟等.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J].江西社科,2007(11):25-35.

[3]W.J.T.Mitchell.Spatial Form in Literature:Toward a General Theory[J].Critical Inquiry,1980(6):25.

[5]龙迪勇.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J].思想战线,2005(6):109-116.

[8][11][12]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M].萧乾,文洁若,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25.

[9][10][13]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52-15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G278)成果。

【作者简介】何柳,女,四川都江堰人,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国现代小说研究。

猜你喜欢
尤利西斯意识流乔伊斯
与《尤利西斯》偕行百年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萧译本”《尤利西斯》畅销原因探析
暴力、历史与殖民——论《尤利西斯》中的暴力政治
乔伊斯·卡洛尔·奥茨作品综述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