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2015-03-01 03:10江苏南京市上元小学211100胡婷婷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30期

江苏南京市上元小学(211100) 胡婷婷

浅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江苏南京市上元小学(211100) 胡婷婷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是否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或自主探究。但是,并非所有的提问都能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为此,广大教师应注意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提问 有效性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可见,提问在教学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如何提问以及何时提问,却是一个不容易把握的问题,值得广大教师认真思考、探究。实践证明,问题若提得适时、恰当,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若提得不好,则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互动交流的活动,提问则是这种活动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提问,并作必要的点拨、引导。

实际教学中,常见这样的现象: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期盼绝大部分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但实际上,只有几位学生有回应。这样的现象值得广大教师深思。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信息技术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信息技术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过于随意

调查结果显示,有不少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普遍认为信息技术在所有科目中,处于副科的地位,没有什么教学要求,以至于学校不够重视,学生也不够重视。信息技术教师不重视备课工作,在教学中,对提问的内容、时机、数量等缺乏必要的思考和准备,具体表现在提问的时机不对、提问的目的不明确、提问的内容不能突出当堂课的重点,这样就使课堂提问过于随意。教师没有精心准备课堂提问工作,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2.课堂提问缺乏艺术性

教学实践表明:同一个问题,以不同方式呈现,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有时,平铺直叙地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会显得单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换一种方式提出,则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提问的艺术性也从侧面反映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提问艺术有待提高。

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个性特点以及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置问题。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提问应遵循趣味性原则,以提高所提问题的鲜活、有趣程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趣味性问题,寓趣于问,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注重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和启发,而不是强迫和代替。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将新学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联结点,才能将新知识同化,才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切忌简单地就某一问题,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

例如,在开展“画正多边形”的探究活动中,在学生观察小海龟画等边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探究正方形的画法,并问:“小海龟此时转了多少度?为什么?”教师的适时启发,可以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效。

3.注重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新台阶。一堂课往往就是由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通过这样的“问题链”,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初识Word”中“启动Word2003”一课时,可进行如下师生互动问答。

师:同学们能自主探究如何启动Word软件吗?

(学生尝试不同的启动方法)

师:为什么会有多种启动方法?

(师生交流)

师:信息时代更新非常迅速,你知道Word软件的最新图标吗?

……

该环节中,教师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如何启动Word软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然后,用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多种选择的优势。最后一问则鼓励学生用不断求新、不断探索的精神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效的问题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4.注重课堂提问的针对性

提问的针对性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有价值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对于课堂中的同类问题,不应平均用力,尽量做到前详后略,提高课堂效率。注重课堂提问的针对性体现为以下几点:(1)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周旋;(2)抓住知识难点,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3)针对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在Word中添加表格”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表格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学会在Word中添加表格,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先分别给出用纯文字和表格表示的两份相同的内容资料,资料可以是各种不同型号电脑的报价信息,也可以是其他内容,但要能凸显用表格表示信息的优越性。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找出总价格在4000~5000元之间,而CPU价格最高的一款电脑。”学生找到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你是在哪一份资料中找到的?为什么选择这一份资料?”这样的提问直接将表格的优势凸显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两种信息表达方式的优缺点,了解表格的适用场合,有助于学生将表格灵活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

5.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

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前精心设计富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但何时提出这些问题呢?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把握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时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导入新课时提问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引导式(或者任务驱动式)教学,这样便于在导入新课时进行提问。导入新课时进行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谓一举两得。

(2)在教学关键处提问

在教学关键处提问即在课程的重点处提问。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又可以让他们主动思考问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案做适当的完善和补充。

例如,在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时,教师可在介绍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前,提问:“采用什么样的关键词可以提高搜索效率呢?在使用搜索引擎时,都有哪些技巧呢?”

(3)在教学衔接处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个教学内容完成,要转入下一个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问题来进行过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避免让课题转换得太突兀。

三、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提问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不宜过大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必须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如果情境问题设计得过大、过宽,学生很容易“跑题”。这样的问题一方面会占用教学时间,另一方面也很难将课堂教学及时、有效地引入正轨,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例如,在教学“Internet网”中,如果教师一上来便问:“什么是网络?”学生的回答通常是“不知道”。像这样的过大、过宽的问题,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也不愿意去思考,教师应避免这类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出现。

2.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

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与人的智力、学习方法有关,而且与学生的学习心态有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能启发学生思考。有时,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学啊?”“看清楚了吗?”其实,这类问题看似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实际上这种热闹、动态都是表面的,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启发性和思考价值。

例如,在教学“画圆形和方形”中,教师要求学生画正圆,然而教师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画的是椭圆,此时提问:“我要求画的是‘正圆’,你们画得不准确,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画出正圆呢?”这个问题刚好提在学生感到疑惑的时候,且具有思考价值。学生都用心去思考,然后教师再进行操作提示,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变得更具独特性和灵活性。教师只有努力探索课堂提问的策略,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黄旭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陈大伟.教师怎样解决课题教学问题[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3]薛城.名师课堂分层教学研究初探[J].教学与研究,2009(22).

(责编 钟伟芳)

G43

A

1007-9068(2015)3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