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政策建议

2015-03-01 10:38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分培训管理

李 永 文

(重庆市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 綦江 401420)

教育管理与评价

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政策建议

李 永 文

(重庆市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 綦江 401420)

2012年12月,教育部“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工作”开始试点,重庆市綦江区作为重庆市的3个试点区之一,主要就“教师培训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开发及利用的研究”进行了试点。经过近3年的探索,完善了教师培训的“国培、市培、区培、校培和自我研修”五个层次,对五个层次的培训均实行学分管理,积累了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宝贵经验,为在全国进一步实施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充分认识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的价值;理顺各级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机制;制定学分认定标准,构建教师培训学分结构体系;建立分级的教师培训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强化教师培训学分考核管理的激励和约束;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监测评估通报制度。

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学分银行;政策建议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于2012年12月下发了《关于启动教育部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綦江区作为重庆市的3个试点区之一,经过近3年来的试点工作和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的价值

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有利于完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长期以来,全国没有教师培训考核评价的相对统一标准,导致教师培训激励和约束不力。[1]教师培训调训难、培训难、评估难、效果差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对于教师培训实行学分制考核管理,是有效解决目前教师培训中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被实践所证实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 实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既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也是新形势下教师培训管理的必然选择。

2.为教师终身学习搭建立交桥

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承认并遵循学习者的个人差异,越来越注重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如何认可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推进学分互认,对学习者的先前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认可等成为各国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教师培训实行学分管理,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将为实现各类教育形式纵向沟通、横向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有利于完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二、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遵循的原则

1.渐进性原则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要做好科学规划,不断吸收研究成果,将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技术积极运用到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实践中。各培训机构不断改进学分管理办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差异性原则

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要求。要对教师进行分层、分段、分类、分岗、分科,根据不同性质的培训,尊重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建立个性化特征明显、导向学习成果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学分结构体系。

3.开放性原则

形成不断完善开放的体系,培训项目多元化。与教育相关联学习、研究成果均可认定学分,建立跨行业学分互认机制,面向社会全面开放;打通职前、职后教育,实行职前职后互认。

4.应用性原则

与教师职务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相挂钩,尝试学分的社会化应用和行业间的培训学分衔接,与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校长管理绩效评估挂钩,建立学分互认、学分折算、学分补偿等系统化的学分管理制度、运用制度和信息化管理平台。

三、理顺各级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机制

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管理上存在部门分割、资源分散、重复建设、主体分散等[2],目前的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针对简单化、形式化和管理层级不清、管理主体不明的问题,需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1.国家设计

国家整体设计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的框架和机制。根据教师专业标准由国家设计学分“结构体系”与“保底标准”,具体的“课程设置”与“细化标准”应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并吸引社会参与。在学分结构框架内,落实国家意志与基本要求。

2.省级统筹

根据地区发展的实际和自身要求与特色,省级统筹各部门在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中的职责。加强培训者和管理者培训;依托分段、分层、分类、分岗的学分结构框架,考虑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等不同教育结构,吸引高等院校、教师进修学院、教科研机构、社会培训机构等共同参与,省级统筹建立统一性与差异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与细化标准;在教师培训的资助、质量保障等方面加强政策协调和统筹规划,为真正有效实施教师培训学分制提供良好的环境;定期发布区县级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工作评估报告。

3.区(县)主管

区(县)根据国家省级要求,具体细化和落实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工作。建立区县级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系列制度;制定本区县职前型教师、新手型教师、合格型教师、成熟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等不同发展层次,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等不同学段,国培、市培、区县培、校本研修、网络研修等不同培训类型,教学一线、教学管理、教学辅助等不同工作岗位,初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不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教师培训学分结构体系;着力抓好区级对学校校本培训的管理、指导和考核;建立学分认定管理网络,实现对学分的统一管理。

4.学校主导

学校要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引导教师制订教师专业发展个人计划;提供必修和选修课程资源,建立必修和选修制度;校本培训实行项目制度,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学校制订教师研训的考核奖励制度。

5.教师主体

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的设计要帮助教师树立主体意识,挖掘其主体价值,提高教师对问题的自主解决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从参与互动、合作反思、资源创生等方面确立教师在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中的主体意识,增强教师的自我意识和主体价值感,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四、制定学分认定标准,构建教师培训学分结构体系

学分认定标准的确立、培训学分结构体系的建立,是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规范、有序和培训效果好的重要因素。

1.制定学分认定标准

学分认定标准的制定,建议将同一课程模块的学分分割为“培训经历学分”与“培训质量学分”,设定相应比例。“培训经历学分”参与培训、考勤合格即可全额获得;“培训质量学分”根据实际表现、作业水平等方面综合评定等级后赋予折算系数,折算后计分。

2.构建教师培训学分结构体系

教师教育的“学分结构体系”与“保底学分标准”应由国家统一设计。教师培训学分结构标准体系应根据各段教师专业标准,建立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学段、不同培训类型、不同工作岗位和不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教师培训学分结构体系。

3.分级开发教师培训课程

要在充分调研教师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分管理权限设置具有结构性的培训课程系统。要按照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设置课程,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做到统一性与针对性、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按适应期(初职教师)、发展期(有经验教师)、创造期(专家教师)开发课程,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要考虑到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五、建立分级的教师培训学分银行管理系统

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基础平台”与“省级插入个性模块”相结合的“全国教师培训学分银行网络管理系统”。省级系统的功能是具有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累积和转换认证等功能,国家基础平台的作用是提供全国分省查询教师培训学分统计即实现区(县)开发、“市级主管”、“省级备案”、“全国查询”。

1.建立统一的教师培训学分认定转换的认定机构

在全国教师培训学分银行网络管理系统上分省级、市级、区(县)级建立统一的教师培训学分认定转换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技能培训、教育项目等,在统一的教师培训学分认定转换机构登记注册,将学校的教育资源、课程、专业、教育项目等放入机构进行认定转换,发行“教师专业发展学分信息卡”,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教师培训学分的累积、查询、支取、运用。通过分级进行学分互认、折算、管理和监控四个方面的规范管理,探索学分认定与转换的有效机制。

2.实行学分积点系数

国家根据教师专业标准建立的全国统一的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按照分层、分类、分岗、分科的原则,整体设计 “国培、省(直辖市)培、区培、校培、自我研修”五位一体的教师培训学分认证、储存、转换、兑换、应用制度,成立学分认证共同体,实行学分绩点系数,打通教师职前学习与职后培养、校外培训与自我研修、学科培训与跨学科拓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渠道。

3.实行资质评估和互签协议制度

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研训机构”给出的学时学分证明的互认,由省级教师培训主管部门发布“年度培训机构资质评估目录”与“培训机构、地方主管部门互签认定协议”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培训机构负责任、保质量、重信用,让教师培训学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通用性。

六、强化教师培训学分考核管理的激励和约束

建立运用激励机制,制定鼓励教师积极参培的机制。[3]打通学分的消费运用,增强考核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有效提高教师参培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1.根据考核分等赋予学分

中长期培训,对学员的出勤、听课、教学实践、培训反思、考试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按一定比例划定等级,再按等级赋予学分,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2.建立教师积极参培的激励机制

区(县)要把学分应用于教师参加职称评聘、岗位晋升、评优评先、进修学习等,引入“部分模块学分限额消费制”,打破部分学分终身累积制,真正体现教师教育学分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体现“学分银行”的功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3.定期考核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

区(县)定期对学校教师培训的学分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按比例评选等级,进行奖励。1~2年进行一次考核,满5年进行一次周期考核,每次以书面形式通报,没有达到一定等级的学校,对其干部当年参加的各类评优表彰活动作一定限制,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推动教师参培和学校送培激励机制的形成。

七、构建自主选学多渠道获取学分平台

构建有效的教师培训支持系统是实现教师培训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4]区(县)要给教师提供比较丰富的课程“菜单”供其自主选择,构建教师自主选学的平台。

1.建立选学课程资源库

依据国家设计的学分“结构体系”与“保底标准”,具体的“课程设置”与“细化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区(县)具体在学分结构框架内,落实国家意志与基本要求,同时根据地区发展实际,体现自身要求与特色。依托分段、分层、分类、分岗的学分结构框架,考虑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等不同教育结构,吸引高等院校、教师进修学院、教科研机构、社会培训机构等共同参与,省级统筹建立统一性与差异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与细化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级课程资源库。

2.实现教师培训选课制度

要让教师获得学分的渠道具有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区(县)培训、校本培训和网络培等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选择性,释放培训机构的活力;同时依据个体发展坐标,使教师培训的必修课程与学分具有规定性,选修课程与学分具有灵活性,让教师在学校发展情况的引导下,激发出自身发展的自主性,体现教师个性化、差异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八、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监测评估通报制度

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是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师参培、提高培训实效的重要措施,各级教育行政主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定期组织检查评估通报。

1.研制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质量评估标准

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质量评估标准是对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培训条件(硬件条件、软件条件)、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过程(培训课程质量、跟进培训质量和管理质量)以及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结果(培训后的质量)的一个整体的、综合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质量的重要约束和规范机制。建立适应终身学习的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学习状况的考核、认证与学分互认制度。

2.第三方对教师培训项目进行质量评估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检查评估小组,由第三方对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向社会通报评估结果,将评估结果将作为考核各级教师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

3.加强培训机构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各项建设,加紧制订教师培训中长期培训规划和实施配套文件。加强培训者和管理者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培训能力。对培训者队伍建设,建议建设“大培训机构”,即将区(县)级培训机构实现联手,组建基于市(地)级的培训机构教师队伍联合体,解决师资队伍问题;建设市(地)级的现代远程教育基地,丰富课程“菜单”,优化课程资源,实现基于网络的跨区域教师培训;建立各级教师教育专家库,加大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的培训力度。

[1] 汪文华.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的问题思考与对策[J].继续教育,2012(2):23-25.

[2] 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84.

[3] 靳希斌.教师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04.

[4] 周文杰,魏政莉.国外教师培训研究现状述评:基于知识图谱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4):91-95.

[责任编辑:陈学涛]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12.027

2015-07-23

李永文(1966-),男,重庆綦江人,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重庆市高中化学市级骨干教师,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教师资格考试专家资源库、教师培训专家团队专家库成员。

G451.2

A

1002-1477(2015)12-0104-04

猜你喜欢
学分培训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学分美食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