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5-03-02 12:46邢翠芳
软件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分级教学网络教学程序设计

邢翠芳

摘要:为适应海军建设发展对院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在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探索实践中,通过分析学院合训专业学员培养的实际状况和教学现状,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效果,针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层次不清、实验安排不合理、教学环节忽视实际应用、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提出引入分级教学、改善实验教学方法、立足应用提高兴趣、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等改进措施,以提高《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程序设计;分级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

DOIDOI:10.11907/rjdk.143647

中图分类号:TP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1018003

0 引言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以计算机高级语言C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算法分析和设计、C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等内容,培养学员的科学思维方法与交流协作能力,以及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素质和独立获取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程序设计基础。本课程教学遵循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注重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算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与软件开发技术的有机结合,培养学员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编写程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员主导性和学员主体性的有机结合,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和编程实践能力;注重规范化教学与激发学员学习兴趣的有机结合,培养学员按照软件工程的理论和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严谨的软件系统设计素质和创新精神。

在这种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需要从实际出发,克服以往教学中不合理或过时的理念和方法,力求不断创新,努力探索适应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目标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据学院合训专业学员培养的实际状况和教学现状,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效果,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育层次不清,教学缺乏人性化

合训专业学员学习起点不同、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严重。随着军校学员的扩招,合训专业学员的来源不再单一化。目前,该专业的生源主要是高考直招和部队招生。这两类学员起点不同,授课过程中教授同样的内容,学员的接受能力不同,导致授课进度也不一样。高考直招的学员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优异,基础则相对较好。而起点为部队的学员又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员在大学接受过一段时间的高等教育后入伍,然后从部队考入军校,这些学员在大学期间基本上都学过程序设计课,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而另一部分学员未参加高考,初中或高中阶段入伍,之后考入军校,这些学员底子非常薄弱,他们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程序设计,学习目标与他们实际知识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给教学的组织实施带来了很大困难。以往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最终使学员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基础较好的学员“吃不饱”,认为开展《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浪费时间,严重挫伤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基础较差的学员“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致使差生自暴自弃,越来越差。这对提高学员的计算机应用和编程能力都将产生极大障碍。

1.2 实验安排不合理,与理论内容不配套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承,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1]。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实验教学的安排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理论授课与上机实验相分离。目前,计算机课程教学采用教研室和实验中心相分离的教学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课程理论授课由教研室承担,上机实验课由实验中心承担。这样理论授课内容和实验内容相互独立,缺乏统筹安排,存在授课内容重复、脱节、遗漏等现象,不利于学科渗透和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

(2)实验学时安排不足。现有课程标准通常是按照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2:1的比例安排,由于理论知识点较多而实验时间相对较少,导致实验内容不能完全覆盖全部知识点。

(3)实验教学方式不完善。目前,实验课一般由实验教员介绍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然后由学员完成,按照实验要求,学员需要随堂提交实验报告,使本来课时就少的实验课课内时间又被占用了一部分。

(4)实验教学内容单一。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员做实验是被动进行,束缚了学员创新思维的形成,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1.3 教学环节忽视应用,学员应试心理严重

目前,《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忽视实际应用、学员应试心理严重、对知识和技能扩展不足、系统能力不强”的现象。首先,《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作为学院各专业公共工具模块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是学院的统一要求。这使教员对教学有了可掌控的尺度和量化标准,教员在授课过程中只给学员讲授如何应用课程知识点,而忽略学员计算机编程意识的培养,没有很好地激发学员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也很少告诉学员现实生活或者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哪些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来解决,以及在自己的专业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这将给学员带来很大困惑,形成程序设计“无用论”,严重挫伤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题型、题目相对固定,导致学员的应试心理比较严重,大部分学员只关心等级考试大纲范围内包含的知识,考不到的知识点概不理会,由此导致学习目标单一、知识面狭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和技能拓展不足等问题;再次,由于缺少课程设计环节,使学员学完本课程后,掌握的只是一些松散的知识点,无法建立系统、完整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概念,这种现象在后续的毕业设计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

1.4 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授课。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能节省讲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其直观性和交互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的参与意识。但是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件中包含的信息量大,教员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授课,授课速度快,很多学员跟不上节奏,课堂笔记做不全,对很多知识点也是一知半解,教学效果欠佳;二是多媒体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很少使用Flash、Authorware等其它软件,并且课件中的内容大部分是文字,视频动画少,一些经典算法的操作过程演示效果不够形象;三是课件内容大多是教材内容的重复,课件多年使用同一个版本,并未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时作出修改。

2 教学改革探索

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员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实践编程能力,针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2.1 因人施教,引入分级策略开展个性化教学

考虑到学员来源多样、起点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差别较大的现状,从根本上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从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出发,遵循“因人施教、能者多学”的原则,将学员划分为免修班、快班和正常班三级, 采用分级授课的形式进行分层次教学。开课前首先进行免修考试, 通过免修考试的学员可以免修该课程。同时, 为取得免修资格的学员提供相应的上机时间, 使这部分学员可以利用上机、上网学习的条件,通过自主学习, 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几学期的实践发现,几乎没有学员可以进入免修班,虽然部分学员在大学阶段学过程序设计课程,但是对程序设计中大部分知识点都是一知半解,所以程序设计课程通常分为两级。对于进入快班课程学习的学员,尽量缩短上课学时,同时多提供上机实践和上网学习的机会,使这些学员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方式,在较短时间里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对正常班学员,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另外,引入必学与选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教学形式,即将课程学习内容列为选择式菜单,在菜单中将课程的基础知识点设置为必学内容,其它的设置为选学内容,根据不同班次特点及学员个人情况,让学员在学习菜单中选择学习内容。这种方式保证了学员的学习需求,增强了学员的主体意识,解决了学员多样性的矛盾。

2.2 灵活安排实验时间,改善实验教学方法

作为学员所接触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所采取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员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方法的形成。为提高学员的编程实践能力,必须对实验课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方式和体系。具体举措为:

(1)加强沟通,灵活安排实验时间。开课前规定实验的总学时数,具体的实验课时间和实验内容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由理论教员和实验教员相互协调沟通,根据需要来安排。原则上要保证实验与理论进度同步,每个实验都要在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后进行。

(2)精简课程,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在理论和实验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加大调整力度,设法减少理论课授课学时,适当减少课程的理论深度。同时,理论教员在课堂上也必须做到“精讲”,着重讲清楚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学员在实验中必须“多练”,提高动手能力。为达到“精讲多练”的要求,实验学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不得低于1∶1,使学员有较多的时间在实践中形成能力,增长知识。

(3)引入任务,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员根据课堂学习目标,将实验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实验教学的中心,遵循“以学员动手为主、教员指导为辅”的原则,把学习主动权彻底交给学员,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学员在实验课期间只需动手编程,实验报告的填写放到课后完成,节省课内时间。

(4)强化基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配合理论教学的实验课以基础性实验为主,在强化原理性、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课程结束时可安排几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和实验项目,优化的实验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递进关系,使学员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提高编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立足应用贴近实际,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军队院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不同于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其学习的方向应瞄准应用,其教学目标是让学员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使他们成为既熟悉本专业业务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军事人才,为提升部队信息化战斗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2]。为实现该目标,《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应从需求出发,以未来实际应用为目标。首先,要求教员要完全摈弃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思维定势,在课程开课初期,向学员说明该课程的地位、作用以及未来的实际应用,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学员的专业特点,把具有军队特色、体现计算机在专业领域应用的内容反映到课程教学内容中。教学案例尽量选择贴近学员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任职岗位的一些应用案例,紧贴岗位实际,给学员亲切感,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鼓励学员积极参与教研室组织的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级各类计算机大赛,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合理延伸和扩展,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挖掘学员的潜力,提高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员个性化发展;再次,在课程结束后的一周左右时间,增设课程设计环节,使学员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掌握通过程序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员对本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推广网络教学平台,辅助学员自主学习

针对传统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借助校园网的优势构建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把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为学员复习课上内容和拓展学习新知识的辅助教学手段,在突破教材局限性的同时,为实施研究性学习等探究活动提供方便[3]。一是教员可以把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基本要求、主要知识点、有关知识的问答、实验素材、模拟试题等放到网上,学员在课后借助平台进行参考和自主学习,对课上内容进行查漏补缺;二是将教学内容的重点、疑点、关键点采用微课堂的方式录制成教学视频放在网上供学员学习和下载,同时将课程中出现的经典算法制作成学员感兴趣的Flash动画供他们下载和观看。例如,函数递归调用部分中的实例hanoi塔问题完全可以制作成动画的形式;三是通过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将信息技术融合于网络教学平台,为学员与教员提供一个答疑指导、协商讨论的交流平台,方便教员了解学员学习情况,给学员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四是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开辟空间,用于学员之间的交流,学员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心得体会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等供其他学员学习;五是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多为学员提供上网学习和查阅资料的机会,学员通过网络化学习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对课堂知识点进行延伸和扩展。同时,引入其它机构相关课程网站的链接,例如可以将目前比较流行的MOOC课程加入到网络平台上,满足学员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3 结语

为适应海军建设发展对院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在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探索实践中,《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要立足需求,贴近实际,不断探索分级教学体系,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进一步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使教学环节实现系统、优化、高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培养学员创新能力、提高学员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分级教学网络教学程序设计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基于ESP视角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浅谈完善钢琴分级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构建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