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笔译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技术手段

2015-03-03 01:09陈友勋
关键词:翻译实践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

陈友勋

(重庆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2160)

论英汉笔译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技术手段

陈友勋

(重庆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2160)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高校英汉笔译教学的实际情况,讨论如何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在英汉笔译课堂上实现信息化教学,让课堂教学真正反映就业市场上笔译工作的实践特征,从而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笔译课堂教学,提高英汉笔译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汉笔译;信息化教学;教育技术;翻译实践

一、引言

目前国内对于英汉笔译教学,有关学者和专家们较为一致的意见是:高校要努力完成从教学翻译到翻译教学的转变,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和翻译实践相接轨,课堂教学要以翻译过程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操作能力为重点[1-5]。作为十几年来一直站在笔译教学一线的工作者,笔者对此深表赞同,认为上述意见非常中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统笔译教学中的致命缺陷在于重结果、轻过程和重书本、轻实践,所以未来对笔译课堂进行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于结合翻译职业的工作实践[6-9],同时必须以翻译过程为中心。

对于笔译教学要体现翻译职业的工作实践,最集中的体现是职业翻译必须借助翻译辅助软件(CAT softwares: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softwares,即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如国外的Trados和国内的雅信等)。考虑到购买专业软件的昂贵费用以及大多数高校软硬件的实际配置情况,笔者认为并不是非得在课堂上使用专业软件才能反映出翻译职业的这种工作特征,因为所有CAT软件的核心理念都是基于翻译记忆(TM:Translation Memory),其具体差别只是在于各个软件对翻译记忆的操作方式和运行速度稍有差异而已[10]。对于翻译新手,由于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翻译记忆数据库,有了专业软件相当于是拿到了一个文本编辑器,只能进行基本的文本输入,不能发挥这些软件真正的使用价值,其效果还不如直接在课堂教学中参考网络资源。电脑和智能手机现已成为大学生活中的标配工具,我们可以借助当今强大的搜索引擎,再配合丰富的在线资源,通过查询专业的在线词典(金山、有道、谷歌、微软等公司都提供了相应的双语词典),找出相关的句库语料,从而拓展自己的翻译思路,这相当于借鉴别人的翻译记忆。

对于笔译教学要以翻译过程为中心,笔者认为笔译课堂要以过程为中心,就一定要通过某种直观、简洁的形式来展示操作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步骤,同时还要能把这些流程步骤的数据信息方便地保存、传播和分享,才能真正把以前模糊的翻译经验变得可见可感、易于模仿,也便于交流。换言之,以过程为中心就是要在笔译操作中引入形式化思维,或者说是把笔译过程模式化,因为“形式化思维几乎是一切现代学科的基础”,“只有形式化的概念才能在思维中得到明确有效的操作”[11]。我们可以想一想将化学符号形式化为字母代号,将化学变化形式转为化学方程式,这对简化化学思维有何等巨大的效果,就可以知道形式化思维的认知意义了。在这方面,Roger T. Bel持相同的观点,只不过他是用模型化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认为翻译理论存在于人脑之中,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而模型才是对理论的外在表述,是理论的具体化(A model is a realization of the theory)[12]。尽管具体措辞有异,但二位学者的基本观点和笔者是一致的,认为笔译过程要落实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操作模型才有教学价值。

这样,我们从思路上解决了关于翻译记忆和翻译过程的教学问题,剩下的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具体落实,这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本文结论的适用范围,后面的课堂教学环境如不加特殊说明,都是指高校普通的多媒体教室,即只配备一台联网的台式电脑和OHP(Overhead Projector)投影仪。

二、演示翻译过程

为了直观显示和方便操作,英汉笔译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围绕“翻译单位”展开的前后相连的三个操作步骤,即翻译单位(在原文中的)选择、(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处理和(在译文中的)重组。这意味着整个笔译过程是以翻译单位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认知活动,和理论界的总体认识趋于一致。因为这样的翻译流程既符合人类化繁为简的认知心理,也和绝大多数译者的翻译习惯相吻合。在笔译教学操作界面中可以按先后顺序依次设计相应按钮并排列整齐(见图1),一目了然,过程清晰,同时又直观醒目,便于操作和模仿。

图1 笔译模型中关于翻译单位的控制面板

考虑到课堂教学环境要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流畅性的翻译体验,不随意中断他们的连续性翻译思维,我们认为最好把原文展示、译文输入和参考信息等几个必需的显示板块整合在一个操作界面中,这样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心无旁骛,保持翻译思维的流畅性,不至于因在各个界面中来回切换而影响教学效率。下面是我们设计的课件网页的界面基本布局(见图2),它是基于最普通的frame框架,可随时自由地通过鼠标拖拽改变各部分的显示面积,取得自己满意的显示效果,从而达到易用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图2 笔译模型的界面框架

在普通的课堂环境中,对笔译过程中的第一个操作步骤即翻译单位的选择和划分,可以很方便地通过js脚本控制网页输出来达到理想的效果,其大致思路是:

第一,把原文导入网页的文本显示区域,其中实现效果的关键js语句:window.clipboa rdData.getData(“Text”)(从系统剪贴板中获取待译原文的文本内容);document.getElementById(“原文显示区域的ID名称”).innerHTML=“原文的文本内容”(将原文的文本内容显示在网页中显示原文的特定区域)。

第二,鼠标单独或连续拖选翻译单位,选中的翻译单位自动变灰,这样和原文其它语境形成鲜明对照,易于区别(见图3),其中实现效果的关键js语句:window.getSelection()(获取选中原文的内容)、document.selection.createRange()(为选中内容建立文本区域)以及range.pasteHTML(把选中的原文改变颜色显示出来)。

图3 笔译模型中对翻译单位的选择

笔译操作第二个步骤的完成则要依赖我们通过网络技术手段来获取互联网上的在线信息,主要包括对翻译单位中的个别字词查询在线双语词典、搜索双语平行语料库,获取整个翻译单位或其中特定片段的翻译记忆,以及个别情况下直接使用电脑进行机器翻译。这是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的第二个重点阶段,其中涉及的翻译思路和技术手段最为复杂,我们将在下一节详细分析阐释。

第三,在参考上述网络翻译记忆的前提下,我们能够更轻松、更准确地输出自己的译文(见图4)。这就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基于翻译单位的笔译流程,剩下的工作是不断地模仿和重复,即以后我们只要重复前面两个步骤,在剩下的原文中再划分出新的翻译单位并参考在线翻译记忆得出新的译文;然后根据译文语言表达规律和文化心理习惯,将新译文放入前面译文的某个位置并适当调整,使其符合忠实和通顺的笔译标准。不断重复上述三个步骤,直至将整个原文译完。

纵观整个笔译过程,由于借助了网页课件的模型化设计,显得清晰简洁,直观自然,既便于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也有利于学生模仿学习。

三、参考在线资源

除了注重过程之外,笔译教学改革中的另一关键是要在课堂环境中引入翻译记忆,这是操作CAT软件的核心理念,也是笔译工作情景中不可或缺的职业特征。但是如前所述,考虑到大多数高校教学的软硬件环境限制以及学生才开始接触笔译训练的事实,我们在课堂上只能通过最大限度地使用网络资源,即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在线英汉词典和平行语料库,从而获取存储在互联网上的翻译记忆来进行比较和参考。这方面的操作主要体现在翻译过程的第二个步骤中。这一步的主要任务有三个。

(一)查询生词

生词的查询在网络技术上很好实现,因为现在很多大型的互联网公司都提供了在线词典服务,我们只要在自己的网页源文件中添加几行代码,就可以方便地直接调用这些翻译词典,在线查询原文字词在译语中的对应表达。以微软必应词典(http://dict.bing.com.cn/)为例,我们只要在自己的网页js代码中加入 “http://dict.bing.com.cn/cloudwidget/Scripts/Generated/BingTranslate_Hover_Phrase_Selection_ShowIcon.js”, 就可以在原文中实现即指即译的效果(见图5)。

图4 笔译模型中对翻译单位的处理

注:删除线部分是已翻译的原文,灰色是新选择的翻译单位,可以在先前译文的合适位置插入该部分的译文。

图5 笔译模型中查询单词

(二)搜索句库

要搜索疑难片段的翻译记忆,可以进行网络编程,通过搜索相关的句库资料来完成。只要我们先前已经把自己的网页搭建在frame框架中,然后在网页源文件中通过js语句获取要查询的原文片段信息,然后以此为关键词,跳转到相应的句库网站进行查询,并把查询结果嵌入显示界面的相应位置即可。以句酷网(http://www.jukuu.com/)为例(见图6),假定我们要查询的原文片段的参考译文要显示在特定的某个frame中,可以用以下的js语句来实现:“”。

(三)自动翻译

图6 笔译模型中搜索句库

图7 笔译模型中自动翻译

对于任意片段,有时还可能会参考机器译文,因为在真实翻译环境中,这种情况是完全存在的,即对于难度不高的语句,直接在机器翻译的基础上稍作修改,无疑会提高翻译的速度;即使对于难度很高的片段,虽然机器翻译的效果差强人意,但它至少在笔译课堂教学中起了一个反面教材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字当句对的机械翻译和脱离语境的理解是极不可取的。这方面的技术现在由于有了免费翻译引擎的存在而变得极为容易。比如,我们可以直接借助知名互联网公司强大的在线翻译引擎如谷歌、微软、有道、金山等,用js语句取出译文并显示在相应位置(见图7)。我们以微软必应翻译引擎为例,要实现英汉翻译,其核心的js语句为:“bingTranslate(要翻译的英语原文片段,‘en’,‘zh-cn’)”;反之,若是汉英翻译,js语句则相应地改为:“bingTranslate(要翻译的汉语原文片段,‘zh-cn’,‘en’)。”

四、分享翻译经验

上面两部分工作虽然满足了翻译教学必须以翻译过程为中心的基本要求,并且体现了翻译职业的工作特点,但针对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即我们在前面之所以要想方设法把笔译操作的具体过程仔细地进行逐步演示,其目的非常简单,只有这样的操作过程本身才真正体现了译者的翻译能力,是其翻译经验的具体展现;学生只有从这样的操作过程中才能切实地感受到老师的翻译经验,从中真正学会对自己有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所以笔译课堂教学的改革除了前面两个关键之外,还必须给前面的操作演示补充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设法边操作边把整个翻译过程记录下来,这样才能保证以后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重新调用和查看这些宝贵的数据信息,供自己借鉴学习或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提高。

或者说,通过这种过程记录,我们可以有效地突破翻译教学的时空限制,即可以把自己以前的(时间上的限制)或是把别人的(空间上的限制)翻译经验以数据信息的形式固化下来。这不但便于学习交流和分享传播,更重要的是,以前模糊的、主观的翻译实践终于可以某种形式化的手段固定下来,定性的翻译经验具有了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带上了定性研究的意义。

要实现上述教学思路,我们采取的技术手段是用快照(snapshot)的方式把每个步骤的关键地方记录下来,并转换成相应的文本数据进行保存,需要的时候,只要导入这种文本数据并加载到课件的操作界面中就可以了。之所以选用文本文件来保存数据,是因为文本数据无论是储存还是提取,操作起来都极为简单,并且具有体积小巧、方便传播、可以跨平台使用、兼容面广等诸多优点。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考虑把前面每个翻译步骤的最终结果(包括每个步骤中选择的翻译单位以及相应的译文)提取出来,并整理成对应的数据格式。其中关键的js语句:“数据数组=new Array();翻译单位数组[i]=第i步的翻译单位;译文表达数组[i]=第i步的译文表达。”

翻译的过程信息先是临时性地保存在电脑内存中,我们可以通过操作面板上的“查看历史”功能进行时光倒流,回溯到最初的步骤或是人工选择的某个步骤上去查看当时的操作情况(选择的翻译单位以及对应的译文表达)。此时默认情况下是从头开始自动播放,即完整地再现之前的整个翻译过程(见图8)。

当然,若觉得某个步骤的翻译效果不太满意,可以人工跳转到这个翻译步骤(“切入操作点”),重新进行相应的操作,修改至自己满意为止。最后选择保存按钮将这些过程信息永久性地保存在电脑硬盘或网络空间上。这样,这些翻译过程记录文件就可以进行分享了,只要对方把收到的数据文件导入进自己的课件之中,就可以实现时光倒流,一步一步地观摩学习人家的翻译过程。

五、传统与现代结合

如果上面所说的是从软件方面谈论如何进行笔译课堂教学的改革,现在我们要涉及一点与之相关的硬件解决方案。

我们知道,多媒体教学由于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转换灵活等传统教学方式难以企及的特征,成为了高校教学的一大发展趋势。但同时也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的一大弊端是由于电子课件需要教师值守在电脑主机旁边进行文字输入和操作监控,这样必然限制了教师讲课的自由程度和走动范围,极大地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个体监督以及交流互动,而后者正是传统教学的优势所在。因此,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把教师从电脑主机旁解放出来,让他既可以像传统教学那样上下走动,同时也能随时方便地进行文字输入和其它课件操作,从而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效果就完美了。

这样的构思虽然美妙,但在以前是属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选择。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手机—电脑连接方式的不断改进增强,现在已经有了较为稳妥便利的实现方案。当然这必须要有硬件的支持,不过这个硬件不需要我们专门配置,只需要借助现在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就可以了。

以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为例,我们只要在手机端下载安装360wifi快传软件,然后在电脑主机上插入一个360wifi,接着把电脑端和手机端的360wifi软件都启动,就可以直接实现二者之间的无线连接。我们在手机端选择“遥控电脑”(见图9),可以很方便地在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实现文字输入、鼠标定位等基本的课件操作。

六、结语

本文讨论如何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现英汉笔译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此在课堂教学上实现以翻译过程为中心、以翻译记忆为参考,同时以翻译经验的交流与传播为教学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在笔译课堂上通过常规的网页课件,配合基本的js网络编程技术来轻松实现上述目标。这套方案技术简单,易于维护,同时符合当前大多数高校多媒体教室的硬件配置情况,不需要采购专门的硬件设备,从根本上保证了这套方案的成本低廉,因此更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曾利沙.体验—建构融通式教学模式探索:本科笔译教学创新实验报告[J].外语界,2013(1):62-71.

[2]吴青.笔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从构建教师个人理论开始[J].中国翻译,2013(4):36-44.

[3]周亚莉.翻译专业笔译教学:理念与方法[J].中国翻译,2013(5):39-43.

[4]廖志勤.构建个性化笔译教学模式,培养本科生翻译综合素质:英语专业笔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外语界,2008(2):40-46.

[5]任峰.项目管理模式:专业笔译教学新途径[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6]苗菊.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理念下的翻译职业能力构建[C]//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0:42.

[7]鞠成涛.从翻译公司的视角谈翻译职业人才培养[C]//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北京:博雅翻译文化沙龙,2011:31.

[8]尚宏.不同译者思维过程与职业能力的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9]黄德先,杜小军.翻译的职业化及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上海翻译,2010(1):73-77.

[10]陈友勋.TM还是MT:谈CAT软件设计中的认知理据[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143-150.

[11]陆丙甫.核心推导语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12]Bell R T.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M].New York & London: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93.

(责任编辑:李晓梅)

On the Application of IT Methods

in Teaching and Studying E-C Translation

CHEN Youx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 402160, China)

Abstract:In ligh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E-C translation in China should be reformed to focus on the translating process and better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which can be readily facilitated by introducing IT methods into the classroom activities.

Key words:E-C translation; application of IT method in teaching and studying; education techniques; translatio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5)06-0121-05

作者简介:陈友勋(1975-),男,重庆永川人,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硕士,研究方向: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认知与翻译。

基金项目:2014年全国教育技究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与英汉笔译课程的深度融合”(146232118);2014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态翻译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14SKM12);重庆文理学院科研项目“汉英句子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操作模型探究”(Y2012W Y66)

*收稿日期:2015-09-16

猜你喜欢
翻译实践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
预设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翻译活动中母语的重要性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