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地区440例围绝经期女性血脂调查

2015-03-05 05:09顾华丽秦明照陈一文
重庆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达标率绝经期血脂

顾华丽,秦明照,陈一文,刘 谦

(1.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南京210048;2.北京同仁医院,北京100730)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常有致死致残的风险,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2],女性血脂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3-5],50~69 岁达高峰,70 岁以后略有降低。围绝经期女性主要指45~55岁女性,此阶段女性血脂水平显著升高,本研究旨在了解南京江北地区45~55岁围绝经期女性血脂平均水平、血脂达标情况,以及影响达标率的可能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住院,年龄为45~55岁的患者640例,其中女440例(A组),平均年龄47.32岁;男200例(B组),平均年龄50.45岁。选取 同 期60 岁 以 上 女 性 患 者200 例(C 组),平 均年 龄68.13岁。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病综合征等);(2)急性感染;(3)住院期间死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通过问诊、查阅病历记录、体检报告、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的血脂情况,肌酐(Cr)、肝功能,是否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糖血脂控制情况)。

1.2.2 评价指标 血脂数值以入院次日生化检查或体检报告中数值为标准。分层及达标标准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6]。(1)血脂异常定义:三酰甘油(TG)≥2.26 mmol/L,总胆固醇(TC)≥6.2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55mmol/L,或HDL-C<1.04mmol/L;(2)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极高危定义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高危组定义为冠心病及其等危症且TC≥5.18 mmol/L或LDL-C≥3.37 mmol/L,或TC≥6.22 mmol/L 或LDL-C≥4.14mmol/L合并高血压且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的数目大于1个;中危定义为TC≥6.22mmol/L 或LDL-C≥4.14 mmol/L合并高血压,或TC为5.18~6.19mmol/L 或LDL-C为3.37~4.12mmol/L合并高血压且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数大于或等于1 个;低危定义为TC≥5.18 mmol/L 或LDL-C≥3.37mmol/L、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小于3个,或TC为5.18~6.19mmol/L或LDL-C为3.37~4.12mmol/L合并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数大于或等于3个)。(3)血脂异常达标率定义:极高危患者LDL-C<2.07 mmol/L;高危LDL-C<2.59mmol/L;中危LDL-C<3.37mmol/L;低危LDL-C<4.14 mmol/L。(4)血Cr:女性大于97μmol/L,男性大于106μmol/L为异常。(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40U/L为异常。(6)高血压患者血压数值为患者入院初次安静状态下测得数值或体检时所测血压为标准,血压在140/90mm Hg以下为控制良好,否则为不佳;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小于8mmol/L,餐后2h血糖(2hPG)小于10 mmol/L为良好,否则为不佳。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血脂平均水平用±s表示,血脂均值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血脂达标率差异用χ2检验。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对象一般情况比较 3组对象Cr异常、ALT/AST异常、合并高血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对象一般情况比较[n(%)]

2.2 3组对象血脂平均水平比较 A 组血脂平均水平较C 组低,A 组TG、TC、LDL-C较B组稍高,TC、LDL-C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对象T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HDL-C 较B 组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对象血脂平均水平比较(±s,mmol/L)

表2 3组对象血脂平均水平比较(±s,mmol/L)

a:P<0.05,与A 组比较。

组别 n TG TC HDL-C LDL-C A 组440 1.36±0.39 4.95±0.86 1.15±0.17 3.38±0.87 B组 200 1.35±0.52 4.82±0.73a 1.19±0.16 3.30±0.71a C组200 1.39±0.51 4.98±0.64 1.20±0.15 3.47±0.63

2.3 3组对象血脂异常患病率及控制达标率比较 样本总达标率为45.10%(92/204)。A 组中血脂异常103例(23.41%),控制 达 标 率 为40.78%(42/103);B 组 中 血 脂 异 常48 例(24.00%),控制达标率为47.92%(23/48);C 组中血脂异常53例(26.50%),控制达标率为50.94%(27/53)。3组对象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影响围绝经期女性血脂控制达标率的相关因素 相关因素中是否服用调脂药物,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合并疾病[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血糖控制情况对达标率有一定的影响(P<0.05),见表3。

表3 影响围绝经期女性血脂控制达标率 的相关因素[n(%),n=440]

3 讨 论

中国第1次血脂普查参照1997年制订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进行,要求TC 及LDL-C 均达标,血脂异常达标率仅为26.50%;第2次全国血脂普查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止指南》标准进行,以LDL-C 达标为首要目标,血脂控制达标率为50.00%。本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3.40%,血脂控制达标率为40.80%,低于第2次血脂普查的结果。103例血脂异常的患者中服用调脂药物的仅68 例,而达标人数更少。围绝经期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低于男性,服用调脂药物的比例及血脂达标率亦均低于男性,与女性对血脂异常危害性认识不够,对自身血脂关注不够有关[7],也跟医务人员对女性绝经期后血脂升高的认识不够有关;男性因常有吸烟、饮酒等与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不良嗜好,自身及医务人员对其体检及治疗意识较强。该研究中血脂异常患者接受调脂药物治疗的以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患者为主,提示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对调脂治疗的认识不够,主动性欠缺。围绝经期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低于老年女性,达标率也低于老年女性,与老年女性注重身体健康,服药认识和依从性高有关。

有研究显示,总TC 及LDL-C 水平在男女均随年龄上升而增高,但女性的升高较为明显,女性在35~44岁年龄组,血清总TC一般低于或相近于同年龄组男性人群的水平,而在45~54岁年龄组,其水平开始超过男性同年龄组[2,8]。本研究结果与之符合。LDL-C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9-11],2007年血脂防治指南以LDL-C达标为首要目标,降低LDL-C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12-15]。本研究显示,60岁以上女性血脂达标率高于围绝经期女性,与围绝经期女性本身对健康关注不够,投入时间及财力相对较少有关,也与医务人员对此类人群血脂知识水平欠缺有关,该类人群血脂异常存在发病率上升,认知率低,服药率低的情况,应加大宣传力度,共同关注围绝经期女性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减少致死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后期经济支出。

从研究中可看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糖、血糖控制不佳及肝肾功能异常的情况均可引起达标率降低,但因样本数量有限,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临床工作中仍应加强疾病的综合干预。

[1] Zhao R,Xiao D,Fan X,et al.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dyslipidemia in Civil aviators in china from 2006to 2011[J].Int J Endocrinol,2014(2014):215076.

[2] Zhu W,Hooker SP,Sun Y,et al.Associations of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middle-aged Chinese women: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Womens Health,2014(14):62-69.

[3] 邓少婷,张保红,胡冰,等.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评估与管理[J].吉林医学,2013,34(9):1621-1622.

[4] 徐朝阳,王祥,王艺婷,等.成都地区10万人群“三高”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西南国防医学,2014,24(2):233-234.

[5] 龚明霞,吴俊妍.402例围绝经妇女性激素和血脂变化分析[J].安徽医学,2013,17(4):590-591.

[6]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1.

[7] 周颖,包明丽,江志军,等.高脂血症人群使用他汀类药物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14,21(7):144-146.

[8] 陈坷,严激.女性血脂异常的治疗进展[J].安徽医学,2012,33(1):111-113.

[9] Phan BA,Toth PP.Dyslipidemia in women:etiology and management[J].Int J Womens Health,2014(6):185-194.

[10] Maria IM,Giuseppe B,Katherine E.Diabetes and sexual dysfunction:current perspectives[J].Diabetes Metab Syndr Obes,2014,7(4):95-105.

[11] Azar ST,Hantash HA,Jambart S,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dyslipidemia in statin-treated patients in Lebanon and Jordan:results of the dyslipidemia international study[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14(10):225-235.

[12] Klose G,Beil FU,Dieplinger H,et al.New AHA and ACC guidelines on the treatment of blood cholesterol to reduce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risk[J].Wien Klin Wochenschr,2014,126(5/6):169-175.

[13] Al Sifri SN,Almahmeed W,Azar S,et al.Results of the dyslipidemia international study (DYSIS)-middle east:clinical perspective on the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pid abnormalities in the setting of chronic statin treatment[J].PLoS One,2014,9(1):e84350.

[14] Wahawisan J,Tovar JM,Granberry MC.Statin therapy:when to think twice[J].J Fam Pract,2013,62(12):726-732.

[15] Jani Y,Kamberi A,Ferati F,et al.Influence of dyslipidemia in control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among type-2diabetics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J].Am J Cardiovasc Dis,2014,4(2):58-69.

猜你喜欢
达标率绝经期血脂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你了解“血脂”吗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
胆宁片治疗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