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卫生人员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5-03-05 05:09董蜀荣
重庆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农村卫生办学卫生

毛 良,董蜀荣

(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培训部,重庆404020;2.重庆市卫生局科教处,重庆401147)

为贯彻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加快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重庆市卫生局等五部门决定开展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工作[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负责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培养任务,于2012年录取2 269名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和成人大专层次培养。针对学生量大,学员分散,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困难,学校与上级管理部门研究制订了以政府统筹为主导、以学校办学为主体、以集合地方教育资源为补充,形成“政校地”合作办学模式。使学生在就近的县和乡镇参加教学,以化解学员工学矛盾,调动学生参学率和积极性。通过创新和实践,以政府为主导的合作办学模式既可实现新医改提出的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及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等改革思路[2],还能发挥承办学校的办学主体作用,集合区县卫生教育资源,为创新农村技术人员继教模式积累经验。

1 实施政校地合作办学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 加快培养方式的改革是落实新医改目标的迫切要求 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配置一般是按1 000(户籍):1名(乡村医生),以及1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所)进行配置[3]。2012年4月在卫生部召集的17 省全科医师培训工作会议上,重庆市卫生局印发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着力培养基层卫生人员》披露,全市1 601个社区、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共计30 861名;全市11 317个村卫生室共有乡村医生25 678名,其中,本科990名,专科9 072名,只占农村基层卫生队伍总量的17.8%。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的要求是:“到2010年全市40%的乡村医生要具备大专学历”。从以上统计数据看,培养农村卫生人员学历继续教育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各省(市)也都普遍存在类似的状况。特别是卫生部《中国卫生人力发展纲要(2001~2015)》指出:到2015年农村地区乡村医生85%要完成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因而,加快推进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在职培养,需要有新思路、新办法,以跨越式的节奏来实现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

1.2 加快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是指,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他们身处广大边远山区,学习机会和信息资源匮乏,加上各种历史原因的影响,如果采取常规办法来实施很难完成培养任务。(1)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配置少,一岗一人的情况很普遍,特别是乡村医生一村一人的配置,如果集中到学校学习是不现实的;(2)乡村医生“半医半农”的情况还比较突出,离岗就意味着失去生活来源,这是乡村医生也难以逾越的关口;(3)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不是单个和零星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问题群体,需要整体性解决;(4)农村卫生队伍人员短缺的现状,还很难以“以新换旧”的办法来解决,需要立足就近和就地培养来实现“留得做、用得上”的人才培养策略;(5)在职人员工学矛盾十分突出,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是要创新和改革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重构教学环节的各个要素,努力适应农村基层的多元化办学模式的发展。

2 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政校地合作办学模式的可行性

2.1 “医、科、教”结合为构建“政校地”办学模式奠定了发展方向 “医、科、教”结合是医学领域维系其发展而形成的显著特点,在继承、发扬、提升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推进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国的医疗卫生继续教育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组织建设体系,不论是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还是在医疗机构,一般都设置有医教科管理部门,同时,各地方还建立有卫生干部培训学校,形成了常年开展医教工作的基本制度。(1)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学继续教育考核体系。卫生部于1991年颁发了《继续医学教育规定》,其中,要求乡村医生参加继续教育为:每2年必须参加1次培训[4]。(2)医学临床技术是一门高度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科,临床医生是在“学习、实践、研究”和“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升华自己的能力。各医疗机构在这样的“学”与“教”的活动中,培养了大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又能够担任教学任务的技术人才,成为“政校地”办学模式得以依靠的教学力量。(3)中国医疗机构的建设规划(包括医院等级达标指标),要求医院赋有承担临床教学任务的职能,因而,学校与各地医疗机构建立有长期合作培养学生的稳固的教学关系。医疗卫生行业形成的继续教育组织体系,为构建“政校地”合作办学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突出的行业特征有利于发挥卫生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能力 中国高等教育虽然由教育部门管理,但卫生行业的特殊要求促使卫生教育事业具有其特殊性,突出表现在:专业设置、医疗资源布局、临床教学实习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设置;其次,医学类考试、执业岗位标准等也都是由卫生行业进行具体编制,制定评价考核体系。卫生行业的特殊性限定,制约着医学教育的方向和培养目标。医学教育的“双轨”管理体制,即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的共同管理,为发挥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对行业各级管理机构实施统筹协调,促进和实现各级卫生教育资源的整合奠定了基础,也是以政府为主导而形成合作办学模式的组织保障。

3 构建政校地合作办学模式的思路和途径

3.1 建立“政校地”合作办学模式和保障机制 “政校地”管理体制就是建立由政府、学校、地方卫生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在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主体作用,形成合作教学的运行机制。在这个体系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规划发展,监督考核、统筹协调;学校负责人才培养方案规划,提供教学资源,负责教学管理、教学考核、教学质量;各地方卫生教育机构是实施教学过程的主体。政府要体现在强化政策职能上,对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的培养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2],加大对农村卫生人员成人学历教育的财政补贴,设立专项财政预算资金,着力保障农村成人教育经费的来源[5];学校要整合教育资源,成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制定符合农村卫生人员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实现“校地”资源互补,落实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各地方教学机构要发挥本地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学实习基地等资源优势,在学校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对“政校地”合作办学模式的运行机制做出制度化的规范,学校在上级卫生部门指导下与17个县卫生局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明确了各方职能和衔接关系,形成职责分明、互利互惠、资源互补的管理模式。

3.2 实施校、县、乡(镇)“整分合”教学组织模式 (1)整:就是统整教育资源。由承办学校统一农村卫生人员培养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标准、教学质量考核;统筹管理和调配“校地”教学资源,使合作办学模式充分体现主办学校的教学中心地位,保障教学的系统化和整体性。(2)分:就是根据学员的分布情况,以乡镇为学习单位,将其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在学员相对集中的乡镇实施基础课程的视频教学。(3)合:就是把主干学科和考试集中在县级教学点进行。推行整分合教学组织模式,既与整个教学采取面授教学和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相适应,又利于实现“送教上门”解决工学矛盾。学校在17个县和乡镇共设置119个视频教学点,在17个区县设置集中面授教学点,使不同任务和不同特色的课程在不同的教学点开展,最大化满足“学”与“教”的双边需求。同时,采取电子考勤和签字考勤相结合的监督制度,确保整分合教学组织模式得到有效实施。

3.3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作用 通过建立多媒体网络平台,有利于城乡教育资源整合,缩小城乡成人教育水平的差距[6]。学校以校企合作方式,引进北京华医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PTV 互动教学系统V1.0的视频教学资源,在119个乡镇设置视频教学点,开展基础课程教学。同时建立网络电子考勤系统,对学生集中学习过程,实行实时的电子考勤和网上统计,切实加强学习过程的监督和考核。并针对教学开设的课程,建立专门的“农专”教育窗口,提供网上学习辅导站。为此,编制了网上提问、答题、查询等学习功能,并建立了网上病案模拟操作练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多样的辅导学习资源。

3.4 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支撑。面对学生分布广、体量大的实际情况,学校按照职业教育突出“双师型”教师教学特长的要求,在当地聘请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临床教学经验丰富,有继续教育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了“专兼结合、校地互补”的师资队伍。兼职教师经过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推荐,学校考察聘请了200 余名兼职教师,其中正高职称达到18.20%、副高职称占49.12%,中级职称为32.68%。除集中进行教学技能和教学规范的培训外,还建立兼职教师教学行为过程和教学质量考核制度,采取对教学过程实施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管理方评价的考核机制。同时,对各县教学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树立管理责任意识,规范教学要求,建立起统一的教学质量观和教学运行规范。

4 构建具有农村全科医生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4.1 改革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结构 传统的课程体系是以疾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或称为诊断-治疗模式。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疾病与死因谱的改变,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演变[7]。对此,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课程设置,首先要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为指导;其次成人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要依据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改革宽基础,偏重基础理论,基础课比例过大的“金字塔式”的课程层次结构[8]。为此,确立了“突出临床实用课程、精减基础课程、减少和融合公共课程,注重课程逻辑联系,把握教育规律的基本原则”的改革方针。(1)调整课程和课时总量,把课程精减到20门学科,将总课时定为1 800学时的基本标准[9];(2)将专业课程课时比例由普通类的25.89%提高到49.35%;基础课程课时由39.29%减少到26.47%;公共课程课时由25.00%减少到7.84%;(3)改革公共课程内容,取消不实用的课程,增加医学应用写作、医院信息技术等通识能力课程;(4)在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不仅增加全科医学、社区医学等课程,还在课程价值取向上融合全科医学理念,并突出农村卫生的针对性、实用性,兼顾发展性。改革课程设置的情况,见表1。

表1 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对比[学时(%)]

4.2 实施分段式临床教学实习模式 把临床教学实习分为两个阶段实施,改变了医学教育传统的“2加1”(2年理论学习和1年临床教学实习)模式 其优点为:(1)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及时结合。每完成一段课程体系的“组合部分”的理论学习后,及时进入该“组合部分”的临床实习,强化教学与实践密切结合;(2)将临床实习分段进行,能减少农村基层卫生人员长时间脱离工作岗位带来的业务损失和家庭困难;(3)采取分小组轮流安排实习,尽量错开农村流行病高发期和农忙时节,有利于化解学生工学矛盾,兼顾工作需要和基本利益。

4.3 推行模块组合式成绩考核办法 传统的学习成绩考试是以书面考试决定最终成绩,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决定“医学教育的出色不仅是教师的出色,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学习方面是出色的”[10]。在考试方式上,建立了“书面考试+作业+出勤”的结构式考试办法,权重分别为:书面考试60%、出勤20%、作业20%。结构考试办法对加强学生学习自律,注重学习过程,提高自学能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完善了网络学习考勤系统,学生学习期间的考勤也能够得到有效监控。而对学生自学的评定还表现在对作业的考核,不仅对每门课程编印了作业练习册,还建立了作业考核量化指标体系,对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量化考核。最后,通过对考勤和作业进行量化,纳入到学科考试成绩之中。

总之,探索和实践以政府为主导的政校地合作办学模式,是基于广大农村地区卫生人才存在突出短板的现状而创新的改革举措,它以新医改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和医学教育规律为指导,以成人教育针对性、实用性、灵活特征为基础[11],探索有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推进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具有可资借鉴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1] 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等.关于开展重庆市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工作的意见[S].渝卫〔2011〕90号,2011-07-2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S].中发[2009]6号,2009-03-17.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S].国办发〔2011〕31号,2011-07-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6号,2003-08-05.

[5] 郭静,朱小蔓.发展中国家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11(5):85-90.

[6] 卢雯璨.城镇化视阈下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研究述评与展望[J].职教通讯,2013(4):40-44.

[7] 孙宝志.实用医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5.

[8] 牟映雪.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理念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21):61.

[9] 国家教委.成人高等专科教育制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S].教成[1992]18号,1992-12-17.

[10] Amin Z,Hoon KE.医学教育精要[M].施红,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

[11] 叶立群.成人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154.

猜你喜欢
农村卫生办学卫生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卫生歌
讲卫生
汉中五轮驱动推进农村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关于举办中国农村卫生发展峰会暨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第十八届年会的征文通知
农村卫生信息化热潮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