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边疆民族地区特点促进军民融合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2015-03-07 05:18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宋保钢
国防 2015年7期
关键词:军民云南民族

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宋保钢

认清边疆民族地区特点促进军民融合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宋保钢

早在1950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少数民族问题解决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因此,就西南的情况来说,单就国防问题考虑,也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也强调,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通过学习领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我们觉得,无论是国防建设还是经济建设,都必须把民族工作作为“背景墙”和“助推器”,以民族工作助推国防和经济建设,以民族融合促进军民融合。为此,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紧密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特点,从广度和深度上不断丰富融合理论、把握融合要义、拓展融合实践、谋求融合实效。

一、价值融合是思想根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精神支柱

价值观反映人的主观认知,支配和制约人的行为动机。价值观念的融合,是认知统一、利益协调、沟通顺畅、实践一致的根本保证。爱国主义是公民对国家利益的高度认同,在中国更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和道德基础。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着眼打牢各民族和谐相处的思想根基,把爱国主义作为强大精神支柱。

在理解“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深化爱国主义。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不尽相同的时代内涵。现阶段,爱国主义最本质的表现,在于努力巩固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既是云南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的路径指南,也是云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历史要求,是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在云南的本质内涵。我们要充分利用军地优势媒体,加强对习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引导各族群众和部队官兵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云南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重要指示的精髓要义,在更多维度、更深层次上深刻认识推进云南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把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将云南发展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谋划,切实用提升云南服务全国发展能力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

在认清云南边疆安全形势中激发爱国主义。历史和现实都告诫我们,要激发各族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必须引导各族群众切实认清云南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和面临的安全形势,从而牢固确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当前,云南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安全威胁,是我国安全形势最复杂的战略方向之一。我们要以党员领导干部、青年学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重点,深入普及全民国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和驻滇部队官兵充分认清云南“内忧外患交织并存、多重威胁叠加共振”的基本态势,充分认清云南安全对国家安全的战略影响,不断激发全省军民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用好云南特有红色资源中浓厚爱国主义。红色资源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记载,具有深刻政治内涵、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是爱国主义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载体。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有着其他省份难以比拟的红色资源优势。早在上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经过云南,播下革命种子,宣传党的政策,倡导民族团结,成为我军民族工作的奠基和开端。新中国成立后,云南是发生战事最频、持续时间最长、动用兵力最多、战略影响最广的地区,全省各族群众和参战部队同仇敌忾、抵御外辱的行动高度一致、关系高度密切、情感高度凝聚。党中央、中央军委先后在云南实施组建民族工作队、屯垦戍边、“三线建设”、成立生产建设兵团等重大政策措施,更是用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伟大实践谱写了云南军民爱国主义的历史华章。因此,军地各有关部门都应关注和关心传统纪念地、红色场馆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挖掘和利用好红色资源,不断浓厚爱国主义社会氛围,夯实军民团结的文化基础。

二、利益融合是物质基础,要把跨越发展作为各民族和谐相融的奋斗目标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同利益是各民族和谐相融的可靠保证和宏伟愿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要“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是习总书记着眼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战略布局给云南确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也是新常态下云南各族人民最根本的共同利益。推进云南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团结各族群众和驻滇部队官兵,共同绘制云南跨越发展蓝图,携手实现“三个定位”战略目标,切实打牢各民族和谐相融的物质基础。

坚持协调发展,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云南是全国民族工作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少数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实行区域自治民族最多。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必须正视“少数民族发展普遍比较滞后”的实际,组织和带领各族群众与部队官兵共同参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要切实把民族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建设和国防与军队建设全局中谋划推进,军地合力实施“兴边富民”和“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加大对民族地区尤其是特困民族帮扶力度,确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兵役工作,注重征集云南特有民族青年入伍,发挥少数民族官兵辐射作用,引导他们在本地区、本民族当好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宣传员、辅导员;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和创业扶持工作,不断完善优抚政策,激励他们持续发扬军队勇于吃苦、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努力成为带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骨干。驻滇部队要带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带头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带头开展“军营文化进村寨、民族文化进军营”活动,积极配合地方搞好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依法处理各民族之间矛盾,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坚持持续发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必须引导各族群众和部队官兵清醒认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和艰巨任务,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国防与军队建设各方面全过程。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使生态文明建设在各族群众和驻滇部队深入人心、蔚然成风。军地各有关部门,要制定与“绿水青山计划”相配套的措施办法,积极参与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森林云南建设,尤其是驻滇部队要按照“场地规模化、品种多样化、管理规范化、建设制度化”标准,组织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国防林”“军民共建林”建设,切实在各地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建立健全党政军同责、全过程问效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快形成军政军民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凝聚云南各民族和驻滇各部队力量,努力打造全国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绿色生态和谐宜居区、民族生态文明传承区、制度改革创新实验区。

坚持战略发展,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唯一可以从陆上同时沟通东南亚和南亚的省份,历史上长期发挥着内陆门户的重要作用。因此,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必须着眼提高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能力,大力提升云南连接相邻省份、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能力。要综合考量地区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兼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科学统筹、扎实推进建设通江达海的路网、广度覆盖的航空网、区域性国际化的能源保障网、安全可靠的水网和共享高效的互联网,着力将云南打造成为我国睦邻外交的战略通道;借助对外开放试验区的良好政策沟通,强化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平台和窗口作用,为云南经济建设和国防与军队建设协调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创造更为优越的周边环境;加大“一带一路”战略的普及宣传力度,引导各族群众和部队官兵充分认清云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作用,增强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自觉性、使命感和向心力。

三、责任融合是内在驱力,要把居安思危作为各民族和谐相伴的使命担当

责任是主动担当的精神驱动,是甘苦与共的力量源泉。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面临安全形势十分复杂,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维护国家和地区发展利益,始终是各族群众和驻滇部队的共同使命。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着眼激活各民族和谐相伴的内在动力,引导各族群众和部队官兵不断深化对云南安全形势的认识,踊跃投身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实践。

着眼捍卫国家主权安全,联合守边控边。云南边防管控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只有充分调动军地力量联合管边控边,才能有效确保国家主权安全、边境地区稳定。要针对16个民族跨境而居的实际,大力加强边境地区全民国防教育和边防政策宣传,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国家利益下的“大安全”“大边防”观念,强化参与边防管控和国防建设的责任感;加大边境民族地区国防建设投入,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城镇生活配套设施等方面实行国家全额补助政策,完善利益补偿机制,构建布局合理、项目齐全、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的综合保障体系,防止出现“内迁”“空心”现象,提高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和边防部队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强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建好边防巡逻道路、森林防火通道、交通战备公路和乡村公路,整合公安、国安、海关、检验检疫和边防部队监控系统,提升拦阻及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改善管边控边基础条件;进一步健全联合指挥机构,完善应急协调机制,加强边防部队、公安边防和边境民族地区基干民兵等联防力量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保障国家维护主权行动能力和处置边境突发事件的能力。

着眼巩固基层政权安全,携手处突维稳。基层政权是最底层的国家政权,直接面对人民内部矛盾和“三股势力”冲击,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和军队两个基层的主动性创造性,依赖各族群众和部队官兵,才能把各种矛盾和隐患见于萌芽、止于未然。要扎实开展部队基层连队与驻地基层党组织互学互帮互促活动,不断规范内容、探索机制、创新形式,确保军地党的基层组织优势互补,提高党的建设、平安创建、扶贫帮困等工作效益,增强党在基层的凝聚力向心力。要总结发扬迪庆藏区“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经验做法,通过军地党员同过组织生活等方式,不断坚定民族聚居和社情复杂地区群众党员政治立场,引导他们在本民族、本地区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消解内部矛盾、带头创建平安社区。军地有关部门要携手加强对“三股势力”反动本质的揭露和宣讲,引导各族群众认清宗教极端是思想根源、暴力恐怖是行动手段、民族分裂是政治目的,正确看待全面深化改革引发的矛盾问题,紧紧团结在党的坚强领导之下。要广泛开展“平安寺院”创建活动,尤其是驻少数民族地区的部队,要组织团以上单位与驻地重点寺院共建,主动做好感情交流、政策宣传、法制教育等工作,切实在沟通交流中加深理解、在帮难解困中施加影响,使其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可靠阵地。

着眼保护群众利益安全,合力抢险救灾。云南自然灾害种类多、灾害频率高、致灾程度深,不仅严重影响中国梦云南篇章的书写进程,更对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伤害。要积极探索抢险救灾指挥机制建立、力量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符合云南实际的方法路子,出台抢险救灾军地双重领导机构成立办法,确保灾后第一时间构建联合指挥所、责任区指挥所和任务部队三级指挥体系,为各部队和地方各要素快速、高效展开救援提供有力指挥保证。要重视发挥民兵的优势,紧贴转型要求、任务需要、建设实际,突出急需专业、重要方向、重点地域,着力建设一专多能、常勤常备、人装结合的民兵应急力量体系,确保救小灾有够用兵力、救大灾有突击拳头。军地要合力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不仅要确保灾区各族群众有雄厚可靠的生活保障,更要引导他们始终坚定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任和信心,以新的姿态投入到重建和谐家园、建设小康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去。

四、工作融合是实现途径,要把勇于创新作为各民族和谐相助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正处在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的阶段,融合的层次较低、范围较窄、程度较浅,在云南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同样面临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总体要求,紧密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勇于创新、主动作为,确保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贯穿于各民族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的全过程,取得突破、结出硕果。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融合法治。军民融合涉及军地诸多部门和领域,涉及人、财、物各个方面,高效顺畅的调控机制不可或缺。当前,最紧要的是探索成立实体性的军民融合领导管理机构,抽调军地有关人员参加,实行军地合署办公,作为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权力部门,全面履行组织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职能。同时,要赋予军地各职能部门相关职责,明确责权利关系,分别承担相应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常态化落实。要逐步建立完善论证决策、综合协调、审批监督等机制,规范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明确军地双方共同议事规则和任务要求,统筹制定各领域融合的具体标准,确保军民融合进入军地有关部门议事日程。要着眼解决行政调控和部门协调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加紧论证出台指导性意见,对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任务要求等进行全面规范,并对军民融合执法主体、执法权限及违法处理等予以明确,确保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法可行。

创新政策措施,推动融合落地。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离不开配套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要建立军民融合决策终身负责制,系统规范军民融合责、权、利、罚等措施,全面量化追责指标,防止责任缺失。要制定军民融合项目利益补偿制度,政府设立专项融合基金,对参与军民融合造成直接损失的,给予相应经济补偿,补偿标准应高于因推进军民融合而增加的投资成本;对不宜直接补偿的建设项目,通过价格、税收、信贷、国防采购、技术支持等形式,给承担国防义务的经济主体以优惠政策。要出台军民融合人才跟踪保护办法,建立完备的军民融合人才库,将各民族各行业各领域的专业人才和特殊人才纳入其中,制定系列激励措施,激发他们投身军民融合发展实践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标准化进程,对现行各级各类军用和民用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凡民用标准能够满足军事需求的,可一律使用民用标准,拓展民用标准使用范围,提高军民通用标准比重;对民用标准不能满足军事需求的,应抓紧完善各级各类军事专用标准,强化标准动态调控,确保军民融合的基本条件始终清晰明了,确保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路规划能够落地生根。

创新工作思路,确保融合顺畅。军民融合发展是系统工程,只有充分预想工作落实中的各个方面、各个步骤、各个环节,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思路规划,才能确保军民融合融得顺、融得深、融有成效。要加快推进军事需求提报的规范化进程,建立军队总需求、战区需求、作战部队需求等多层级需求体系,切实将军事需求分层次纳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逐级分解落实,避免因分散提需求、多头搞对接而产生效能内耗,确保国家资源潜力向军事实力的精准快速转化;制定完善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计划体系,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任务逐级按责、分门别类细化,对军地各级、各部门、各相关单位作出统一安排,确保各要素各层级各阶段保持目标一致、时空连贯、工作连续、内容协调;不断丰富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载体和平台,既在军队重大项目建设发展中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体现经济社会建设对国防建设的支持,也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科研和企事业单位引进军用技术人才、体现国防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军地各领域和云南各族群众,逐步把军民融合作为筹划建设、推进工作的重要方式,进而形成合力齐抓、合拍共管、整体推进、深化发展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孙永钰)

简 讯

辽宁某预备役高炮师从严从实搞好军官训练

5月份以来,辽宁某预备役高炮师在现役军官封闭集训中,从难从严设置训练课目,使受训者得到全面摔打锻炼。近期几次考核显示,受训者优秀率提高了6%、及格率提高了11%。该师将现役干部一分为二,轮流封闭集训,保证参训率。针对干部职务、岗位、素质水平情况,区分了作战标图班、火炮操作班等多个训练小组,着眼周边局势变化,充实指挥训练内容,全面摔打锤炼首长机关研究敌情、分析地形、调配兵力和组织指挥等能力,并采取一家演练、多家观摩的方式,让各单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基础训练中,安排了野外现地对照和生疏地域夜间找点训练等内容,与实战无缝对接。为严格训风考风,成立了考核组和判卷组两套班子,考核按照抽签定位、录像监控、编码封卷、当场公布的程序进行,真正让考核置于阳光下运行。

(艾 民 彭力彬 赵 堂 摄影报道)

军民融合实践篇

猜你喜欢
军民云南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