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注治疗炎性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疗效观察

2015-03-07 08:00栾金红尹志伟祝艳菊车艳玲张晓琳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溢液乳头冲洗

栾金红,尹志伟,祝艳菊,车艳玲,张晓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乳头溢液是女性乳腺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非生理性乳头溢液发生率约为 10%[1-2],文献[3]报道约48%是由乳管扩张伴炎症引起。炎性乳腺导管扩张症引起乳头溢液的患者多采用口服药物、手术治疗。药物作用于病变部位的药量小,治疗时间长,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手术治疗给患者造成了手术创伤,增加了治疗费用和精神负担。本研究意在探索中药炎琥宁注射液灌注治疗炎性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4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乳头溢液患者中筛选出炎性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32例,年龄18~58岁,平均39岁;均为女性;双乳溢液14例,单乳溢液18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乳头溢液,不伴有乳房肿块、溃疡、瘘道,病程在1个月以上者;②乳腺导管内溢液细胞检查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炎性细胞;③乳腺导管造影片显示:Ⅰ、Ⅱ级乳腺导管扩张、扭曲,管径≥3 mm,导管边缘清晰或部分边缘模糊、毛糙。

1.1.2 排除标准 ①哺乳期或妊娠期乳头溢液;②内分泌疾病或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抗高血压药物及治疗胃病药物所致乳头溢液。

1.2 方法

1.2.1 仪器与方法 采用意大利GIOTTO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治疗前,行乳腺导管内溢液细胞学检查;治疗前、后行常规乳腺导管造影检查。乳腺导管造影摄乳腺轴位(CC位)和侧位(ML位)片;造影器械用2 mL注射器、5号平针头、76%泛影葡胺0.5~1.0 mL。

1.2.2 治疗方法 将3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每组双乳溢液7例,单乳溢液9例)。治疗时,患者平卧,充分暴露患乳,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戴无菌手套,找到溢液乳孔,轻柔按摩乳房,尽量将溢液导管内液体排出。溢液乳腺导管冲洗:将2%利多卡因注射液用0.9%生理盐水稀释成0.05%利多卡因盐水,作为冲洗液备用。用2 mL注射器、5号平针头将冲洗液缓慢注入溢液乳腺导管内,患者有胀感时,停止注入,轻柔按摩乳房,将导管内冲洗液排出。药物灌注:治疗组,灌注炎琥宁氯化钠注射液0.5~1.0 mL,反复冲洗3次,最后一次将剩余药物保留在乳腺导管内,隔日1次,治疗14 d。对照组,灌注4万U庆大霉素,反复冲洗3次,最后一次将剩余药物保留在乳腺导管内,隔日1次,治疗14 d。

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14 d治疗,记录症状变化,1个月后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观察乳腺导管变化情况。

1.2.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指标:①乳头有无溢液;②导管造影治疗前后图像对比,扩张乳腺导管直径缩小情况、管壁光滑程度。参照《乳管镜下乳管内病变图谱》[4]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乳衄病标准[5]判定疗效。①治愈:乳头无溢液,乳腺导管造影表现为正常乳管;②显效:乳头溢液减少、明显减少或消失,扩张导管直径缩小约1/3;③有效:乳头无溢液或溢液减少,扩张导管直径缩小不足1/3,管壁光滑;④无效:乳头溢液较前不变化,导管造影表现较前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治疗人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图1 女,35岁 图1a治疗前,右乳Ⅰ、Ⅱ级导管扩张 图1b治疗后,扩张导管恢复正常 图2 女,47岁 图2a 治疗前,左乳普遍导管扩张 图2b 治疗后,Ⅰ级导管略扩张 图3 女,28岁 图3a 治疗前,左乳导管普遍扩张 图3b 治疗后,Ⅰ、Ⅱ级导管略变细 图4 女,42岁 图4a 治疗前,右乳Ⅰ级导管扩张 图4b 治疗后,右乳扩张导管无变化

治疗组:①治愈5例,乳头溢液消失,扩张的乳腺导管恢复正常(图1);②显效7例,2例乳头溢液消失,3例明显减少,2例减少,7例扩张的乳管直径均缩小约1/3以上(图2);③有效3例,1例明显减少,2例减少,3例扩张乳腺导管变细不足乳管直径的1/3(图3);④无效1例,溢液无减少,扩张的乳腺导管管径无变细(图4)。

对照组:①治愈2例,乳头溢液消失,扩张的乳管恢复正常;②显效3例,1例乳头溢液消失,1例明显减少,1例减少,3例扩张的乳腺导管直径均缩小约1/3;③有效4例,1例乳头溢液消失,2例明显减少,1例减少,4例扩张乳腺导管变细不足乳管直径的1/3;④无效7例,溢液无减少,扩张乳腺导管管径无变细。

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3.75%(15/16),对照组 56.25%(9/1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P=0.037)。

3 讨论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重要的临床表现,多由内分泌失调、炎症、增生病变、良恶性肿瘤等引起[6-7]。乳头溢液分为非生理性溢液和病理性溢液[8-9],非生理性乳头溢液中约48%是由乳管扩张伴炎症引起[3]。乳管扩张伴炎症,病因尚未明确,可能是一种退行性改变,由于鳞状上皮伸入导管内壁,造成角化鳞屑的堵塞,部分导管扩张,导管内淤积的脂质分解侵蚀管壁,引起管壁毛细血管损害及通透性增加,出现溢液性分泌物,同时脂质分解后脂肪酸形成结晶,刺激导管壁,引起管壁和管周炎症[10-11]。

乳腺导管造影易操作、无创,是目前乳头溢液最常用、最有效的检查方法[12-14],可为导管内疾病的药物灌注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还应结合溢液细胞学涂片检查,除外导管内良恶性肿瘤等病变,以避免误诊误治[14-15]。

目前,学者[16-17]认为对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为研究方向。导管内灌注冲洗治疗,局部用药,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简便易行,费用低,避免了全身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也避免了手术带给患者的创伤和经济、精神负担。

庆大霉素是一种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药物,它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杀灭细菌,抑制炎症反应;但有损伤第八对脑神经(听神经)、肾功能,使白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

炎琥宁氯化钠注射液属于纯中药制剂,炎琥宁灌注冲洗可以降低毛细血管及腺上皮通透性,使腺体分泌减少、停止,具有抗炎、抑菌、镇静的作用,不良反应小、刺激小。同时液体的灌注对导管和腺泡产生压力,可能对乳头溢液的减少也起到一定作用。炎琥宁代替庆大霉素灌注治疗炎性乳腺导管扩张症,避免了庆大霉素的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江同祥,谢明均,陈竹碧.溢液性乳腺肿瘤的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J]. 华西医学,2010,25(8):1502-1504.

[2]吴秀丽.CR钼靶乳腺导管造影结合影像诊断报告与数据系统诊断无肿块乳头溢液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9):1135-1137.

[3]袁永熙,沈玉琨,陆昌宜,等.乳管内视镜在乳头溢液中的临床应用 200 例[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1,10(5):282-285.

[4]蒋宏传.乳管镜下乳管内病变图谱[M].香港:香港医药出版社,2003:20-21.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6-47.

[6]石雪枫,凌文津.十大功劳木液灌注治疗良性乳头溢液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2014,37(3):55-56.

[7]姜雪琴,刘敏,张庆华,等.乳腺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14,25(15):2231-2233.

[8]梁超,雷益,宋海岩,等.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疾病的诊断价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747-1749.

[9]储呈玉,邹强.乳头溢液的诊疗进展[J/CD].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2):33-38.

[10]卓睿,柴妤,董洁,等.土黄连液乳管镜冲洗治疗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2):2102-2104.

[11]阚庆辉,左怀全.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4):107-109.

[12]钟治平,吕霞,姚文青,等.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诊断[J]. 广东医学,2010,31(16):2096-2098.

[13]彭桂岚,曹长健,殷汉民,等.选择性乳头溢液药物灌注治疗初步临床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12(6):461-462.

[14]吴晓颖,周学军.50例乳腺导管造影影像质量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2):318-320.

[15]尹志伟,阚丽君,栾金红,等.中药炎琥宁注射液灌注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14,11(6):64-65.

[16]卓睿,李铁,董洁.土黄连液灌注治疗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53例临床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8):565-567.

[17]刘双国,李中玉.碘酊灌注治疗隐匿型乳腺导管扩张症[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9):102.

猜你喜欢
溢液乳头冲洗
核电站核岛管路冲洗方式分析
鼻腔需要冲洗吗?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一种阴道冲洗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乳头溢液啥情况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乳头溢液小心这几种乳房疾病
绝经后乳头溢液为哪般
乳头凹陷还是早矫正的好
经常冲洗易患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