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壳核出血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5-03-07 09:13李海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开颅内科血肿

李海涛

高血压性壳核出血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李海涛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50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内科治疗组(60例)、微创治疗组(60例)和开颅手术治疗组(30例),观察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微创治疗组的神经功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而治疗愈显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高血压;壳核出血;微创治疗

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是脑出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致死率高,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作者选取2009年1月~2011年8月入院的150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对其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院患者150例,男95例,女55例,年龄35~89岁,平均年龄(58.2±8.5)岁,所有患者经头颅CT均诊断为壳核出血,血肿30~80 ml。征得患者知情同意,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内科治疗组60例、微创治疗组60例和开颅手术治疗组30例,三组之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微创治疗组根据壳核出血点选择CT扫描面并在额部标记,与扫描面平行穿刺,避开重要脑功能区和大血管。术前常规准备,皮肤消毒局部麻醉,在电钻驱动下钻透硬脑膜,将针芯向血肿缓慢推进,到达血肿边缘拔出针芯,置管引流,根据发病时间判断是否抽吸,若抽吸,首次抽吸量约为30%,然后插入粉碎器搅碎血肿,用等量生理盐水冲洗后注入2万U尿激酶,保留4 h后开放引流,行CT检查,连续观察血肿变化。若血肿清除达80%,可拔除引流管[1,2]。内科治疗组以药物为主,开颅手术治疗组进行血肿清除及相应对症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3]疗效判定按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91%~10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或加重者。愈显率=(基本治愈+显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三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微创治疗组分值最低,开颅手术治疗组其次,内科治疗组最高,微创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微创治疗组最高,开颅手术治疗组次之,内科治疗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分)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分)

注:与内科治疗组及开颅手术治疗组分别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5 d内科治疗组 60 35.02±5.50 22.23±7.26开颅手术治疗组 30 34.88±6.32 19.45±8.33微创治疗组 60 35.25±6.52 14.50±8.05a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n,%)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原则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组织受压,减轻继发性脑组织损伤,提高预后,挽救患者生命[4,5]。因此清除血肿中要保证治疗时间短及对脑组织创伤小,而开颅手术创伤大,会损伤部分正常脑组织,并发症发生率高,内科治疗颅内压增高及并发症,血肿通过自身的吸收,此法较被动,且效果不明显,因而微创治疗脑出血成为临床重要手段。微创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是通过CT扫描在头皮上精确定位,确定穿刺方向,防止误穿,出血早期血肿凝固较轻,可采用抽吸方法,但不宜过快,负压不宜过大,避免再出血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凝固血肿要粉碎,抽吸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此时液体量和压力不宜过大过高,同时应用尿激酶溶解作用达到平缓引流清除血肿的效果。本文微创治疗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均优于内科治疗组和开颅手术治疗组,说明微创治疗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几率较小。

综上所述,微创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可明显改善临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友仁,高彩红.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时再出血原因分析.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6):93.

[2]陈当,吴锦坤,陈治标. 微创软通道治疗脑出血80例临床分析.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5):311-312.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冼成恩. 鼠神经生长因子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汕头大学,2013.

[5]陈有林.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西南军医,2011(2):284-28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3.034

2014-11-03]

462000 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开颅内科血肿
内转科型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