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及护理

2015-03-07 09:13余海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误诊率典型心电图

余海萍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及护理

余海萍

目的分析研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及护理。方法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干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实施干预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其住院时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心肌酶峰发生时间、ST段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变化、心肌酶变化的监测,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同时结合实施干预护理,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一种多发常见病,症状多表现为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坏死,患者典型性症状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但一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增加了临床诊断治疗的难度,甚至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1]。因此,明确诊断患者疾病,是临床成功治疗患者疾病的关键,同时结合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8月收治的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52例,女38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70.0±3.0)岁。并发症:高脂血症7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13例。

1.2 方法 给予患者实施抗凝、抗栓、硝酸脂类、抗心律失常、营养心肌药物及抗休克治疗,若有必要可增加尿激酶实施综合性溶栓治疗;合并高血压疾病治疗时,应结合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降压药物;合并传导阻滞患者,可增加采用阿托品治疗;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患者补充液态多巴胺治疗,采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治疗。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实施过程中首先注意观察监护设备情况,并严格按照常规内科护理实施,并对患者身体情况定时查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血压情况,若有异常发生,及时与医师联系进行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实施综合干预护理,具体内容为给予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休息、营养、活动、疼痛护理以及动态监测护理。患者入院后,与患者进行交流,明确患者的基本心理状态,耐心解答患者对专业不清楚方面,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担忧等负面情绪,引导患者养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护理中保证患者能获得充分的休息,可对患者实施ICU监护室治疗,保证病房环境的安静;给予患者必要的吸氧护理,提高患者的氧气吸收量以及血氧饱和度;叮嘱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若正常的个人自理受限,医护人员应辅助患者进行;饮食过程中,患者可多食用胆固醇、低脂肪食物,可采用少食多餐方法,保证胃肠的通畅,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一旦患者有心绞痛发生,可给予患者对应的镇痛治疗。做好病房护理,保持病房环境的空气流通,辅助患者练习翻身,可有效防止患者压疮发生,定期更换床单,活动严重受限患者,医护人员有必要定期对患者进行按摩,保持肌肉活性。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心电图以及误诊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心肌酶峰时间、ST段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满意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90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后,可见59例患者表现为梗死型Q波,ST段弓背明显上抬,T波倒置,规律动态演变;17例无明显ST段抬高,梗死波形迟缓出现;14例患者无梗死波形,近表现为ST-T表现。

2.2 误诊率 90例患者中,总误诊44例,误诊率为48.9%,误诊率最高的为心绞痛,其次为心律失常。见表1。

表1 患者误诊情况 (n,%)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心肌酶峰时间、ST段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心力衰竭发生率 心肌酶峰时间(h) ST段恢复时间(d) 平均住院时间(d) 满意率对照组 45 9.2 18.0±1.0 16.0±0.8 22.0±1.2 46.7观察组 45 2.8a 12.0±0.9a 5.0±0.4a 12.0±1.0a 93.3a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冠状动脉内出现粥样斑块破裂,阻塞心血管而导致,引发患者出现缺血、缺氧坏死等症状[2,3]。临床诊断患者疾病时,多采用心电图辅助检查,但一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极易导致误诊发生,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本次研究中,患者的误诊率为48.9%,误诊率最高的为心绞痛。分析认为误诊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研究表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不会有梗死波形或迟缓出现,因此,临床诊断时,应间隔15 min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监测1次,可有效防止误诊漏诊发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4]。确诊疾病的患者,应在采用抗栓、抗凝、营养心肌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抗休克等对症治疗后,还应针对患者不同症状实施对应治疗。同时应重视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同时结合实施必要的护理措施。本研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干预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症状以及满意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为了防止误诊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重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并结合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提高预后效果。

[1]李巧珍. 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与护理观察.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7):2782.

[2]杜娟.住院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7):581.

[3]简立国.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恢复心肌“再灌注”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循环杂志,2014,29(7):501.

[4]李顺君.联合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I脑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9):119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3.133

2014-11-05]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误诊率典型心电图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典型催开百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