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5-03-07 09:13李宇辉裴玉萍孙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神经

李宇辉 裴玉萍 孙敏

康复医疗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李宇辉 裴玉萍 孙敏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之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缺损程度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70.6%明显低于研究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缺损指数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较为显著疗效,提高总有效率,改善神经缺损指数,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影响

急性脑梗死会导致患者机体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疾病后,往往会导致运动、感觉等方面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症状,症状较轻时会发生肢体瘫痪,症状如果较为严重则会对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甚至会导致直接死亡,所以临床增加治疗此疾病时,需及时开展对症治疗,增加患者生存率[1]。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病情,效果明显。本文选取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早期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脑梗死病症。对照组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8.5±7.8)岁;研究组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8.2±6.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相关神经内科常规药物进行治疗,20 ml舒血宁溶入250 ml 0.9%生理盐水中实施静脉滴注治疗,1次/d,而且将80 mg川芎嗪溶入250 ml 0.9%生理盐水中实施静脉滴注治疗,1次/d,治疗时间持续14 d。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变化使用降血糖、奥扎格雷钠、将血脂、脱水剂、抗高血压等药物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疗治疗,取卧位及坐位,保证患者肢体在抗痉挛肢位,避免足下垂内翻或异常模式出现。指导患者开展体位变换练习,且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动作。指导患者对肩、肘、腕、趾、髋、踝、膝等关节进行活动,使得患者运动功能能够及时恢复。指导患者开展坐位、站立平衡、坐起站等方面训练。帮助患者开展进食、梳头、穿衣、拼图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状况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获得其信任,确保其能够积极与医护人员相配合开展康复训练。每2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时间需持续超过30 min。

1.3 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全部消失,患者能够下地行走,患者生活能够基本自理;显著进步:患者临床、体征等均得到较为显著改善,患者肌力明显提高且程度超过2级;进步:患者失语偏瘫等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或患者肌力提高超过1级;无变化: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均未得到改善;恶化: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得到进一步增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对比(±s,分)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8 9.16±6.4 7.51±3.6研究组 68 9.15±6.3 2.59±1.4a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因各种原因而导致脑部供血发生障碍,由此使得脑组织缺血或缺氧性坏死症状出现。急性脑梗死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神经功能缺失,如偏瘫、失语等,在情况严重时往往导致患者死亡,使患者正常生活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家人往往出现严重精神打击,加重生活负担。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应及早予以对症治疗,增加患者生存率[3]。

目前急性脑梗死往往选取手术或药物方法进行治疗,内科药物治疗能够使得病变位置水肿症状消除,减少颅内压且可以有效改善局部循环,由此使得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一定改善,但是药物治疗往往存在一定局限性。经研究发现,早期适当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与结构上均存在代偿、功能重组的自然恢复功能,患者因本能对患侧肢体进行康复训练,可以促使大脑功能恢复,患者运动功能自然恢复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但是运动功能缓慢恢复需与神经系统代偿功能相配合,因此训练及学习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后,在患者生命体征保持一定稳定性后,可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包括翻身、活动关节、更换体位、移动等,持续一段时期的被动训练后则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训练,使得患者进行坐位、站立锻炼及不同体位变化,若病情允许则进行小步伐走动训练,使得患者机能能力得到恢复,由此达到治愈效果[4]。

经本文研究可知,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达到更为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恢复具有较为明显相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吴锦英.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影响.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6(12):228.

[2]张玉莲.化痰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溶栓后血脑屏障相关构成蛋白表达的影响.中医杂志,2013,54(24):2128.

[3]刘建军.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577-5578.

[4]姚恺,邬军锋,杨晓波,等.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137-41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3.181

2014-10-30]

450000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五科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神经”病友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