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跳花棚”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2015-03-07 00:00冯丽
艺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化州民间艺术艺术

冯丽

化州“跳花棚”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冯丽

化州“跳花棚”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高校是孕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高校开展跳花棚的教育与传播,无疑是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从多角度阐述它在高校传承、发展的必要性,从而提出在高校中传承跳花棚的有效措施。

化州“跳花棚” 高校教育 必要性 途径

一、“跳花棚”概况

“跳花棚”俗称“跳傩”,是粤西傩舞的一种,主要分布于化州地区,相传由明末姚氏七世祖从福建迁居化州时传入。傩源自古代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头戴面具、手持道具,具有浓郁的宗教迷信色彩,后来逐步演变为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宗教等为一体的文化丛系。据地方志载曰:明清时化州地方“正月朔后,觐光门外沙洲为棚,城乡社会择善歌者,着童子傀衣、傀巾,夤夜持铃合歌合舞,奏鼓乐,上下坛场缓步,俗呼‘跳傩’。”可见,化州“跳花棚”与傩舞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跳花棚”在每年农民“吃艺日”前后(农历“小雪”与“大雪”期间)择日举行,场面十分隆重。跳棚当天,村民云集在跳棚坡,搭起棚台,花棚上挂满鲜花、灯笼等。活动开始时,由道士主祭,他们把神像接入花棚后,焚香供拜,接着便进入“跳花棚”表演。

跳棚按固定的科本依次进行,共分为接神、安座、开棚门、小孩儿、道叔等十八科。每一科的表演内容寓意都十分深刻,旨在表现农耕生活情趣、趋邪除疫,祈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例如:接神科,旨在接神、酬神;道叔科,意在赞颂男耕女织、保佑平安;锄田科,是颂扬锄田播种之功德的意思……其中,以道叔科表演人数最多,歌舞最多。

跳花棚表演具有明显的傩艺术文化特征:舞者头戴三十六种由樟木头雕刻成的傩面具,根据人物角色、身份的不同,共塑造有道叔、耙头、沙刀、钺斧、纸线等不同角色。面具的颜色以黑、黄、红色为主,间搭配有绿色、橙色等。道具有耙头、沙刀、樱枪、钺斧……,伴奏乐器以堂鼓、中钹、高边锣、高音叮为主,偶尔配以二胡、唢呐、秦琴来渲染舞台气氛。另外,场外还有带歌词的《鬼仔调》作为伴唱。整个过程洋溢着欢乐、喜庆的热烈气氛。通过舞者轻盈的舞步和滑稽的动作,表达丰收后村民的喜悦之情,起到娱人娱己的作用。

二、传承与发展“跳花棚”的重要意义

1.能够把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守住民族文化记忆、弘扬民族精神。

首先,可以进一步了解、认识中国傩文化,对粤西傩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跳花棚”属于傩舞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傩艺术特色:表演者头戴傩面具;沿袭古代傩祭仪式;体现傩的内涵———旨在敬神驱疫,保民平安;舞蹈动作遵循傩舞特征。因此,传承与发展化州“跳花棚”能够使我国傩文化源远流长,能够把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其次,为宗教研究提供宝贵资料。“跳花棚”受宗教的影响较大,主要是道教的渗入。主持祭祀仪式的“喃呒佬”为道士出身,头戴道冠,身披道袍,整个仪式活动融入了道教文化。

带有宗教色彩的祭祀活动是在一定的宗教观念指引下进行的,并产生一定的宗教心理感受。这种宗教观念和体验能够规范社会制度、增进群体团结、巩固群体结构。因此,“跳花棚”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宗教文化与礼俗、宗教与自然经济、宗教与歌舞、宗教与神话哲学之间的联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2.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地域人文精神,促进区域文化建设。

“跳花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鲜明,艺术风格独特。首先,可以针对跳棚舞文化进行旅游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相对于以前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两个主要领域而言,民俗旅游一方面能满足游客视觉、感官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能使游客参与到原生态的歌舞表演中去,这对游客来说无疑更具吸引力。笔者认为跳棚舞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正确、合理引导、规划,“跳花棚”旅游开发必将推动化州经济的发展。

另外,跳棚舞来自民间世代相承,与当地老百姓生活关系密切,集中体现了当地群众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对构建地域人文精神、促进区域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跳花棚”在高校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

1.依托高校,传承与发展化州“跳花棚”,便于对“跳花棚”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与研究。

近几十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产业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民间艺术这一文化艺术瑰宝面临着日益消亡的危险趋势。化州“跳花棚”虽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保护。继文革期间遭到破坏之后,市场逐渐冷清,目前已无人再跳此舞。所留存的相关文献资料也极其匮乏,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力量薄弱。而高校能够担负起对“跳花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深入研究的历史重任。其师资队伍与科研氛围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跳花棚”的历史背景、发展沿革、文化艺术特色、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与有效途径等。从而构建保护与发展化州“跳花棚”的整体框架,为传承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科学理论支撑。

2.将化州“跳花棚”引入高校艺术教育,能够解决传承人的普遍性和层次性问题,使“跳花棚”从根本上得以生存和延续。

目前,“跳花棚”正处于生存、发展的低谷时期,如何摆脱此历史困境,如何扩大它的受众人群,如何使其后继有人、继续得以弘扬和传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在高校进行民间艺术教育,为民间艺术的传承提供了充实的人力资源,并提升了培养对象的质量。一方面,广大青年学生通过认识、学习化州“跳花棚”,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受其熏陶、感悟;另一方面,在学校学习、推广化州“跳花棚”,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群体,发挥教育的认识功能,为培养“跳花棚”的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更多的人汲取此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之精髓,并将其不断发扬光大。

3.有利于实现培养全方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一教育目标。

当今的人才培养,单一型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方面均出类拔萃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人才市场的新宠。大学生是我国千年传统文化的最佳传播者,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在高校开展化州“跳花棚”之类的民间艺术教育势在必行。

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通过对“跳花棚”造型、色彩等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艺术美感,体验和谐统一的美学境界;另外,民间艺术均来源于老百姓生活,实际上把“跳花棚”引入课堂,已经把生活中最富真挚情感的艺术介绍给他们,使学生有了近乎原生态的艺术审美体验。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艺术鉴赏力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在高校传承与发展“跳花棚”的途径

1.以民间艺术鉴赏课或舞蹈选修课的方式,将化州“跳花棚”引入课堂。

课堂教学是传播化州“跳花棚”,让广大学生认识、了解这一民俗舞蹈的重要途径。利用高校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有计划地调整课程设置、制定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模式,以开展民间艺术鉴赏课或民间舞蹈选修课的方式,让“跳花棚走进课堂,通过课堂教学,介绍“跳花棚”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发展沿革、艺术特色、舞蹈技能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跳花棚”的背景及艺术特点,从而感受其艺术魅力,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进而学习、传承、发扬此民间艺术瑰宝。

2.注重教学实践,通过田野调查、民间采风等形式,拓展教学空间。

化州“跳花棚”本身来自民间,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创造出的精神财富。我们只有深入民间,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查、采风,才能真正了解“跳花棚”所在地区的民风、民俗、民情,从而切实感知这个地域的民间艺术特征。另外,也可以聘请“跳花棚”民间传承艺人到高校担任部分实践教学工作或举行专题讲座,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感受原汁原味的民间技艺,了解精湛的民间技艺过程,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

3.在高校设立“跳花棚”艺术研究机构,加强理论研究和指导。

高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和学术科研的最高学府,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拓展创新是高校推进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举措。高校凭借自身安静、稳定又有学术氛围的教学、科研环境,可汇集本校艺术教师、民间艺人及社会相关人士组成一个民间艺术学术研究团体,专门收集、整理、挖掘关于化州“跳花棚”丰富的资料,包括活动视频、文字记载、音响资料、图片等等,进行深入、系统地梳理和理论研究工作;同时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还需在服装、舞台动作、灯光、舞美等方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创新,并结合教学工作进行艺术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高校的传承、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结语

化州“跳花棚”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地方文化特色,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是我国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倍加珍惜。将化州“跳花棚”引入高校艺术教育,不仅对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还对“跳花棚”的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保护,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样化环境的适应均有深远意义。我相信,只要大力推行这一举措,化州“跳花棚”这枝民间艺术奇葩定能在高校这片沃土上永久绽放。历史终将证明它的功绩。

[1]孙琳.传统民俗舞蹈“跳花棚”现时发展状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

[2]赵思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

[3]梁伦,朱松瑛,杨明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6.

[4]吴健,柯志武.茂名文史(第十九辑)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辑[M].茂名:广东省茂名市政协文史委,2010.

[5]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注: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科研课题《化州“跳花棚”音乐文化分析研究》(项目编号:GD14DL05),同时为茂名市201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共建项目资助(项目编号:GJ201402),本文为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化州民间艺术艺术
新化州
橘红别买普通款了,化州橘红才是被官方认可的
橘红缘
纸的艺术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化州那洪矿区水泥石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