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桥接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5-03-07 00:00王凤
艺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基础

王凤

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桥接的教学模式研究

王凤

美术基础是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文针对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综合性广,涉及的理论与实践性强,学生入学“零”基础的现状,进行探讨研究:适应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培养模式为导向下,以培养有审美能力为坚实基础的高质量服装设计人才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围绕如何培养有“美工”和“技能工”兼得的具有开放思维审美能力的服装设计人才。如何桥接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美术基础 服装设计专业 桥接教学模式

美术基础是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服装设计专业由于艺术性、流行性要求较高,技能性和实战性又比较专业的突出特点,促使了服装设计专业必然是基础和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一门学科。现下随着社会经济市场化和信息多渠道多元化,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设置的美术基础课程的纯美术教学模式面对学生和社会的要求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过于保守和僵化的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对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否在激烈的求职竞争脱颖而出起到直接的影响。在校学生进入后期服装工艺、服装设计等等技能性和实战性较强的专业课环节时,经过调查,学生普遍有在服装设计时或具体的服装工艺制作过程中,前期所学的基础美术不能一下直接运用,突然面对看似和美术没什么联系的服装设计作品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有的学生甚至比较茫然服装设计只能照搬照抄,经常需要在二次的摸索学习中适应。这反映出当前高职美术基础教学的内容与服装设计工艺制作教学需求已经割裂脱节,服装设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不强不好找工作与美术基础课程灵活性和应变性差有一定的必然联系。对此,在教学环境、设施和教学设备这些硬件相对完备的基础上,必须转变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基础美术教学的观念与教学思路,美术基础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服装设计、工艺制作等等实践教学课程的需求。培养适应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培养模式为导向下,研究以培养有审美能力为坚实基础的高质量服装设计人才的高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一、现阶段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模式现况

1.教学过程中理论、实践脱节。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综合性广,涉及的理论与实践性强,学生入学“零”基础的现状,进行探讨研究。目前调查了多个院校的服装专业,课程建设比较封闭,由于入学生美术基础基本为零,大多数院校前期美术基础课程采用单一传统的灌输型的教学模式。仅是围绕服装设计效果图和单纯基础绘画上下大功夫,把服装设计等同于艺术绘画,在本质上丢掉了服装设计的内涵,培养了只会纸上谈兵、设计图面效果的“美工”。后期服装专业课程基本轻视无视设计、美术基础,培养只会剪裁和缝制工艺的“技能工”。两者都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

服装业的发展框架要靠服装教学支撑,美术基础教学为服装设计专业培养有审美能力的设计行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职服装专业教育一直致力于缩短学生与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需求的差距,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的改革。近年来服装专业科研立项大多着重项目化教学、实训教学或校企合作,相关基础课题研究寥寥无几,为了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学校不能忽视基础教学。培养人才就像建房子,只有把地基打好了才能建稳固的房子。

2.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与流行元素脱节。服装设计专业一直与流行元素、流行色彩密切保存一致,当前的流行元素、流行色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甚至会左右教学的内容。大多数学校在基础美术课程都会安排美术功底深厚的教师,这些长期教授基础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关注点都在美术基础,纯美术教学方面游刃有余。但就是由于美术艺术性,大多数的教师经常会疏于及时关注和掌握最新的潮流动态、流行元素、流行色彩等原因导致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造成教学内容与当前服装流行脱节,导致美术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割裂脱钩,造成学生基础美术知识无法直接运用到具体的服装设计和工艺制作上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适应。

3.原始的调查反馈、评估与教学脱节。目前,高职院校进行教师评价一般是在期末进行匿名调查,学生匿名问卷调查或者是教师匿名互评等等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打分和评价。这种评估的形式和调查方法比较原始单一,手段一般完善性不强操作性不系统。例如,发放的评估调查问卷没有从服装设计专业特点角度出发设置问题,设置的问题都是比较一般的知识点是否清晰、教师授课是精心备课还是完全糊弄等等,对于学生课程之间连贯掌握程度或是教学过程中实践比例的覆盖程度等等问题没有涉及,这样教师既不能实时了解自己课程进度又很难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

二、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桥接的教学模式研究目标与方法

1.创新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桥接的教学模式。从服装专业性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增强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课程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的美术理论知识、绘画形式和技法表现等,完成课程体系的教学任务,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些可以实施实战的条件,为美术基础自然的桥接过渡到服装设计、工艺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从根本上改变服装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思想与方法。改变滞后的美术基础课程单一传统的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只会纸上谈兵、只会设计图面效果的“美工”。开启研究能直接与后续服装专业核心能力桥接的特色美术基础教学模式:将创意设计用服装面料、辅料等现实工艺运用通过动手能力表现美术基础的造型、色彩、构成、图案。由平面走向立体,由纸面替换为服装面料,承上启下。实现美术基础课程与服装专业课程无缝过渡。从根本上改变轻视设计、美术基础,只会剪裁和缝制工艺的“技能工”教学模式。开启有审美能力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运用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服装设计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综合全面发展,承上启下。实现美术基础课程与服装专业课程无缝过渡。例如,服装图案设计课程可以根据服装专业的特殊性在设计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上,进行必要的课堂改革。在讲授四方连续纹样设计课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掌握四方连续纹样设计方法外,还要创造基本的实战条件。利用较为集中的专业课时间,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考察,走进市场寻找、发现、感受四方连续图案。这样既能生动、直观的避免了理论授课中单一、抽象的教学手段,又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收面料市场上最新的流行走势、流行元素、流行色彩这些信息,又能开拓眼界及时掌握服装设计的流行趋势。再回到课堂进行设计时,考察过的不同形态、形式、元素、色彩的面料和辅料能激发对立体图案的设计灵感。这样的教学方法真正到达“美工”与“技能工”合一的教学目的,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

2.开启有审美能力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运用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服装设计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综合全面发展,承上启下。实现美术基础课程与服装专业课程无缝过渡。例如关注各类等级的服装效果图大赛、服装设计大赛信息,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比赛。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比赛的氛围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参赛者的眼界、参赛经验、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组织赛后经验总结交流通过外界的互动交流拓宽教学思路,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受益,为以后的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

3.深入研究完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活动过程、结构、方式与提高教学效能,促进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化转向美术基础与课堂教学实践平行桥接模式。不但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意识和技术能力,还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提高造型能力和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发现-联想-设计”设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4.完善考核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加大重视考核后信息的整理分析和意见反馈比重,逐步完善考核效果,进一步提高考核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适应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评价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服务。

5.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信息化。对于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信要尽量完善原有的评估、反馈机制,弥补比较原始单一评估形式和调查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和IT手段在学校网站资源的大平台上建设系统化的支持互动式的信息化评估、反馈选项小平台。这个系统化的信息化评估、反馈选项小平台可以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提供参考,教师可以将教案电子教案、电化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系统中,每周末定时从信息化平台由本周课程的教学内容生成电子问卷并发送邮件或微信学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对本周的授课内容进行评估、反馈,还可以针对授课内容提出疑问或改进的建议。这个平台还可以将收集来到的学生反馈意见汇总给教师。教师既能实时的掌握教学的进度,方便更新教学内容还可以改进教学方式,又提供了学校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估需要。

6.打破院校间的壁垒,构建多校联合科研教学模式,共享资源成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区域服装专业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第一,人力资源共享。例如教师跨校兼课,互享高水平学术讲座等。第二,物力资源共享。借助邻近院校现有的条件和设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第三,课程资源共享。例如课程教学的大纲、教案、教学素材和教学课件;设计案例库、试题资源库和教师教学指导资料等;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和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等等。第四,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合理利用信息网络,打破地域限制,优质资源的共享促进均衡发展。

三、意义与研究价值

探索一条适合高职入学零基础,有服装专业特色的美术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模式。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出有审美能力的设计型人才奠定扎实基础。多校联合互动教学模式,共享资源成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辽宁区域服装专业教育教学均衡发展,带动了服装业的发展。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成功的经验,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对高职教育教学理论提供有意义的拓展和补充。在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培养模式为前提导向下,打好专业美术基础技能,培养学生有审美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无缝桥接好美术基础课程与服装各门专业课的关系,提高服装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缩短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规格的距离,为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对我国服装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1]董楚涵.服装设计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2).

[2]试论服装设计实践教学方法教育论文-百度文库.

[3]周灵丹,汤立新.高校优质资源共享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人教网,2010.05.07.

作者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整式”基础巩固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