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2015-03-08 09:44张国强吴寿和翁灿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骶管布比左旋

张国强 吴寿和 翁灿辉

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张国强 吴寿和 翁灿辉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9例。在骶管麻醉中, 观察组患儿给予左旋布比卡因, 对照组患儿给予罗哌卡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使用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1 h CHIPP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1 h CHIPP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围手术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止痛效果好, 肌松良好, 手术中患儿无痛苦, 且术后患儿苏醒较快, 在行骶管麻醉的同时也可以将药物加入到局麻药中进行术后的镇痛, 极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 也成为小儿骶管麻醉中的良好选择,而且经本次研究观察, 作者认为: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均能有效、安全的用于骶管麻醉, 但左旋布比卡因具有更为显著的镇痛效果, 有助于促进患儿术后更好更快恢复, 值得临床考虑。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麻醉

小儿骶管麻醉由于易操作, 止痛效果好, 麻醉药用量少,对患儿生理干扰程度低, 便于临床应用等优点, 在小儿腹部外科手术中应用较为广泛[1]。在骶管麻醉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术后镇痛是它另一大优势, 因此也较容易被患儿及患儿家属接受, 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其应用的优点就是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分离, 对血管系统及中枢系统产生的毒性较低, 因此在临床上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而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作者对患者分别采取临床上应用较广的罗哌卡因和左布卡因, 以探讨不同麻醉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本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患儿, 所有患儿在术前1个月内均无骶尾部无皮肤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9例。观察组患儿平均年龄(7.6±1.3)岁。其中男32例, 女17例。手术类型:睾丸鞘膜积液1例, 隐睾睾丸固定术6例,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15例,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27例。对照组患儿平均年龄(7.7±1.2)岁。其中男35例,女14例。手术类型:睾丸鞘膜积液1例, 隐睾睾丸固定术4例,精索静脉曲张手术16例,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28例。所有参与本组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 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术前均常规禁饮禁食6 h, 行麻醉前0.5 h肌内注射0.01 mg/kg的阿托品、2 mg/kg的苯巴比妥钠, 开放静脉通道, 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脉搏、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采用面罩吸入8%的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 然后将患儿摆成左侧卧位, 行单次骶管阻滞麻醉。对观察组患儿给予0.25%的左旋布比卡因, 对照组给予0.25%的罗哌卡因, 缓慢注入骶管, 剂量均为1 ml/kg。注射完毕之后将患儿摆成仰卧位进行手术, 两组均采用自主呼吸, 新鲜气流量为2 L/min。手术结束后关闭七氟烷。

1.3 指标观察 统计两组手术时间, 阻滞起效时间, 镇痛持续时间, 术后1 h和3 h婴幼儿镇痛评分(CHIPPS), 以及不良反应。阻滞起效为切皮过程中血压和心率的起伏低于基础值的20%切没有踢动[2], 阻止起效时间为骶管注药后, 针刺无体动所需要的时间[3];镇痛持续时间为麻醉后至首次进行镇痛处理所需要的时间;CHIPPS评分包括腿部姿态、面部表情、躯干姿势、哭闹和运动能项目, 总分10分, 得分越高, 镇痛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均阻滞有效, 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1h CHIPP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1 h CHIPP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围手术期间生理指标无大幅度波动, 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见表1。

2.2 观察组患儿第1次排尿时间为(2.3±0.5)h, 对照组为(3.9±0.5)h, 观察组患儿在完成手术后第1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相关指标统计对比 (±s)

表1 两组相关指标统计对比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min) 阻滞起效时间 (min) 镇痛持续时间 (min) CHIPPS评分术后1 h 术后3 h观察组 49 32.3±6.7 7.1±2.1 426.8±41.5 8.3±1.4 6.8±1.2对照组 49 33.5±6.9 8.5±2.6 388.3±37.8 8.1±1.3 5.9±1.5 t 0.873 2.932 4.801 0.733 3.280 P >0.05 <0.01 <0.01 >0.05 <0.01

表2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对比 [n(%)]

3 讨论

小儿骶管麻醉由于其具有易掌握、肌松效果确切特等特点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常来说, 小儿骶管阻滞主要应用在小儿下腹部、下肢手术以及会阴区的麻醉与镇痛, 是当前临床中应用最为普遍的麻醉方法之一。布比卡因是由1:1的R(+)型和S(-)型镜像体组成的消旋混合物, 其神经与心脏毒性的主要来源是右旋体, 而左旋布比卡因由于是单一的左旋体, 在患儿体内的分布尤为广泛, 游离血药的浓度也非常低, 因此其毒性比布比卡因相比尤其少, 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风险, 容易导致严重的神经及心脏毒性。本次对照组采用的罗哌卡因也为单一S(-)型, 它属于一种新型的长效类局部麻醉药, 其化学结构结余布比卡因与甲哌卡因之间, 而其化学、物理性质与布比卡因极为相似,但是与布比卡因的脂溶性相比来说较之有些诧异。注药后3~4 min便可见效, 感觉神经阻滞可达到5.8 h, 与布比卡因相比, 产生感觉神经阻滞与运动神经阻滞的程度要远大于布比卡因, 而且中枢神经与心血管的毒性比布比卡因弱。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 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发挥麻醉效果,其安全性也较高, 如本次对照组围手术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但是由于其脂溶性相对较低, 因此其麻醉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有报道显示:其与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强度比约为2:3。

本次研究过程中, 两组均阻滞有效, 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1 h CHIPP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 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1 h CHIPP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第1次排尿时间为(2.3±0.5)h, 对照组为(3.9±0.5)h, 观察组患儿在完成手术后第1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极为明显(P<0.05)。在临床出现不良反应几率方面,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止痛效果好, 肌松良好, 手术中患儿无痛苦, 且术后患儿苏醒较快, 在行骶管麻醉的同时也可以将药物加入到局麻药中进行术后的镇痛, 极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 也成为小儿骶管麻醉中的良好选择, 而且经本次研究观察, 作者认为, 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均能有效、安全的用于骶管麻醉, 但左旋布比卡因具有更为显著的镇痛效果, 有助于促进患儿术后更好更快恢复, 值得临床考虑。

[1]朱平增, 焦岩, 韩雪萍.依托咪酯复合骶管麻醉对小儿皮质醇的影响.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31-432.

[2]周静芸, 刘颖.小儿骶管神经阻滞麻醉用药比较.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3):1985-1986.

[3]李红喜, 陆志伟, 吴跃坤, 等.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在患儿手术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25-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91

2014-12-12]

528315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手术室麻醉科

猜你喜欢
骶管布比左旋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左旋的柳
查出骶管囊肿该怎么办
腹直肌鞘联合腹横筋膜平面神经阻滞对脾切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左旋的柳
布比卡因神经毒性研究现状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左旋肉碱不是减肥药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左旋肉碱对肥胖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