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5-03-08 09:44罗桃刘林英章杰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入院病情综合征

罗桃 刘林英 章杰梅

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

罗桃 刘林英 章杰梅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基础护理,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病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入院时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针对老年ACS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 改善生活质量, 从而保持患者病情稳定并平稳恢复, 降低并发症, 有效预防病情复发,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护理干预

在高龄人群心血管类疾病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涉及一系列临床症状如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等, 基本病理和生理特点表现为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其作为一组综合征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的临床特征。文献报道认为, 在老年ACS发生与发展的诱发因素中, 心理焦虑抑郁以及生活方式不健康是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1]。本文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8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 所有患者均按照美国心脏协会(ACC/AHA)2002版ACS指南标准纳入[2], 排除其他类型心脏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6~78岁, 平均年龄(67.1±3.8)岁;1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高血脂。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4~77岁, 平均年龄(66.8±3.6)岁;9例为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2例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脂。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检查及治疗措施,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 即:对患者意识状态、各项生命体征以及尿量变化予以严密监测;常规建立静脉通路并补液;给予基础性药物护理与日常饮食指导。观察组则在上述护理操作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干预, 严格遵医嘱执行治疗方案, 并分别从心理层面以及生活层面开展健康指导。临床护理干预内容涉及冠心病健康知识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药物应用指导四个方面:①健康知识宣教:详细讲解本病临床表现、诱发因素以及治疗措施, 按照患者个体性差异给予个性化咨询指导, 让患者对疾病有基本认识和全面了解;同时将疾病相关防治知识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让患者了然于心, 以免在后期治疗中出现急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与入院患者保持密切沟通和交流, 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行为特征, 对表现出急躁、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的患者予以重点看护, 通过针对性护理以及情绪转移等方式, 比如看电视、听音乐、做游戏等互动缓解或转移患者的不良心绪,推动医患关系和谐, 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过程, 帮助患者尽早恢复;③饮食指导:嘱患者严格戒除烟酒, 以高纤维、低热量、易消化以及低胆固醇食物为主, 遵循少食多餐原则,保持合理体重。必要时, 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喜好制定相应的食谱, 并保持菜品的多样化, 在保证患者营养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其喜好, 为患者提供优质且人性化的服务。④药物指导:严格督促患者遵医嘱按时、定量服药, 不可私自停服或增减剂量。使其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护理人员从入院开始一直到患者出院始终坚持全程护理干预, 并电话随访1年, 及时纠正患者不健康不合理生活方式。

1.3 效果评判标准 通过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情况[3]。1年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 统计两组患者病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 明显优于入院时和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对比(±s, 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对比(±s, 分)

注:与入院时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出院时生理功能 精神健康 生理功能 精神健康对照组 30 60.33±7.65 56.64±3.97 71.93±8.3 67.54±6.01观察组 30 60.82±8.17 57.02±3.52 82.66±8.7ab 78.94±6.22ab

2.2 两组病情复发率对比 经1年电话随访发现, 对照组6例复发, 复发率20.0%(6/30);观察组中无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阶段民众生活方式有了极大改变, 老年人群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 并对高龄人群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与患者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存在密切关联, 高龄人群大多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 体质相对较差, 机体免疫力低下, 因此病情预后较差, 且容易合并多种并发症。临床通过有效护理纠正患者不合理生活方式以改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 降低药物用量, 并有利于药物疗效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同时也可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5]。而在单一或者多种基础疾病的影响下,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容易反复, 具有较长的治疗周期, 加上社会支持系统缺失或不良、疾病长期折磨、自我价值观及自信心丧失, 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疑虑和压抑的心理问题[6],继而引发焦虑、恐惧、孤独等负性情绪, 不利于病情治疗和预后。除此之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较急, 病情变化相对较快, 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因此患者难以避免地出现恐惧以及紧张心理状态, 对自身病情症状无法理解和适应, 或因防治知识知晓不足、无法应对而加剧了负性情绪, 继而导致病情加重, 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如上问题均值得临床护理人员予以重视, 并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予以纠正和改善。临床研究表明, 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 便于患者恢复, 并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7]。

本研究结果发现,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82.66±8.78)分、(78.94±6.22)分, 明显高于入院时和对照组, 与张登科等[8]报道基本一致, 表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如此,通过1年后的随访发现, 观察组不存在病情复发的情况, 而对照组复发率为20%(P<0.05), 提示, 本次临床护理干预方案效果更加持久稳定。

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针对老年ACS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 改善生活质量, 从而保持患者病情稳定并平稳恢复, 降低并发症, 有效预防病情复发,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潘燕春, 张阳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37-1238.

[2]陈蓉, 尹小华, 杨静, 等.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护理体会.四川医学,2011,32(2):299-300.

[3]张文彦, 史作霞, 李馨, 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监护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175-1176.

[4]赵阳, 高晖, 冯晨秋, 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知识、态度和信念水平在抑郁应对中的作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8):1-5.

[5]林晓华, 杨平, 林静宜, 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0例围术期整体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39-40.

[6]刘红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救治与护理干预.护理研究,2011,25(15):1355-1356.

[7]连萍红.整体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134-135.

[8]张登科, 方德刚.综合心理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3):193-196.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senil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LUO Tao, LIU Linying, ZHANG Jie-mei. Department of Outpatient, Dongguan City Qingxi Hospital, Dongguan523660,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senil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60 senil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asic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 and recurrent rate in patient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life quality score than admiss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Recurrent rate was 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at was lower than20.0%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Implement of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is helpful for correcting bad habits to improve life quality. Thus it has positi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stabilizing disease and recovery, reducing complications,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relaps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Senile patients; Nursing interven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32

2014-12-31]

523660 东莞市清溪医院门诊

猜你喜欢
入院病情综合征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一毛学琴记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