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药周期疗法对月经不调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2015-03-08 09:44燕凯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月经不调月经周期妇科

燕凯萍

探讨中药周期疗法对月经不调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燕凯萍

目的探讨中药周期疗法对月经不调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122例月经不调患者,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61例。A组给予常规用药方案, B组予以中药周期疗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记录其复发率。结果B组总有效率95.1%高于A组的70.5%,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期6个月随访,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明显低于A组的14.8%,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复发率4.9%低于A组的19.7%,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月经不调患者采用中药周期疗法, 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药周期疗法;月经不调;安全性

月经不调是一种以月经周期或出血量异常、经前及经时出现腹痛症状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妇科疾病[1]。我国传统医学则将月经不调归于气血不足、经络不畅, 其主张以养肝益肾、活血通络、温经散寒为主要治则[2]。本次研究为探讨中药周期疗法对月经不调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选取122例子宫及双侧附件完好的月经不调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2例月经不调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通过B超、X线及内分泌测定, 符合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妇科血证的诊断及中医治疗探讨》[3]中相关疾病诊断标准。患者年龄15~46岁, 平均年龄(36.3±4.4)岁;中位病程(2.1±0.5)年;月经周期<21 d者55例, 周期>35 d者67例;月经量≤20 ml者49例, 月经量≥80 ml者7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 各61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严重妇科疾病者;②相关药物禁忌证者;③临床病历资料不全或中途退出治疗者;④用药依从性不足者。

1.2 治疗方法

1.2.1 A组给予常规用药方案:①妇科调经片(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33189),3片/次, 口服, q.i.d.;②乌鸡白凤丸(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36021216),6 g/次, 口服, b.i.d.。持续用药28 d后观察疗效。

1.2.2 B组予以重要周期疗法:①月经干净后1~5 d口服补肾养血汤:仙茅、菟丝子、淫羊藿、肉苁蓉各0.3两, 丹参及紫河车各0.2两, 熟地及当归各0.4两, 清水文火煎煮,1剂/d, 分早晚送服, 共持续用药5剂;②月经干净后12~17 d, 口服理气活血汤:郁金、当归、茺蔚子、赤芍及牛膝各0.2两,桃仁0.12两, 文火煎煮,1剂/d, 早晚送服, 持续5剂;③月经干净后20 d, 口服活血促经汤:白术、川芎、香附、泽兰、赤芍、茯苓各0.2两, 肉桂0.04两,1剂/d, 早晚送服, 持续3剂。连续用药2个周期。

1.3 疗效评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标准[4]参考《中医妇科诊疗思维》中疗效评估标准。治愈:月经提前或错后时间<7 d, 停药后>3个月月经周期为21~35 d;好转:月经提前或错后时间为7~10 d,经量恢复至20~80 ml范围内;无效: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3.2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行为期6个月随访, 记录其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情况分析 B组总有效率95.1%高于A组的70.5%,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对比[n, n(%)]

2.2 预后情况对比分析 行为期6个月随访, 发现A组用药后心律失常1例, 便秘5例, 失眠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 B组便秘、失眠各1例, 发生率3.3%,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 P<0.05);B组复发3例, 复发率为4.9%, A组复发12例, 复发率19.7%,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6, 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为探讨中药周期疗法对月经不调患者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影响情况, 选取122例患者为受试对象, 发现予以常规治疗方案的A组患者给药后, 月经提前或错后时间短于7 d, 且停药3个月后月经周期在正常的21~35 d内, 经量在20~80 ml左右者33例, 占总治疗例数的54.1%, 达到好转标准者10例, 总治疗有效率为70.5%, 不及采用中药周期调理方案的B组患者显著。B组患者除3例给药后无明显疗效外, 剩余58例月经不调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 经量及月经周期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作者认为, 对月经不调患者予以周期中药给药方案, 可充分发挥补肾养血汤、理气活血汤及活血促经汤等方剂补益肝肾、舒筋活络、活血祛瘀、温经散寒之功, 以此缓解月经不调症状。文慧华等[5]研究着也在其报告中得到类似结论。祖国医学认为, 月经周期同人体气血、经络、脏腑肝肾等关系密切, 月经周期异常往往可反映各处健康状态, 需引起患者重视。中药治疗月经不调, 可将活血通络、养肝益肾等作为其主要治则, 本研究周期疗法中涉及的三种方剂均具有上述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认证其对促进子宫内血液循环, 加快子宫内膜脱落等具有积极影响, 可缓解因气血两虚、经络不畅、肝肾阴虚等造成的月经不调症状[6], 具有培本固原之功。为验证两种用药方案远期预后效果, 本研究还对122例患者予以为期6个月随访, 发现常规用药组复发率为19.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 高于中药周期组的4.9%和3.3%,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受访者反应,服用乌鸡白凤丸后出现失眠、便秘等症状, 还有1例导致心律失常, 停药后自行恢复。作者认为同乌鸡白凤丸配伍中所含人参、黄蔑等药材相关, 其易诱发心脏易位兴奋而发生心律失常、失眠等不良反应。而B组使用的三种方剂均为长期临床应用检验, 患者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 对月经不调患者采用中药周期疗法, 临床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预后效果理想,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孙伟, 冯晓军, 冯雪花, 等.中医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研究进展.世界临床药物,2012,33(12):722-725.

[2]董华玲.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56例.第十三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2013:375.

[3]赵桂霞.妇科血证的中医诊断与诊治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4(15):51.

[4]王霞灵, 范红霞.中医妇科诊疗思维.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12.

[5]文慧华, 叶敦敏.中药周期疗法对两种主要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198-204.

[6]冯薇, 王长华.中医辨证治疗伴月经不调黄褐斑38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2012,34(2):195-19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83

2014-12-26]

031300 山西省灵石县中医院中医妇科

猜你喜欢
月经不调月经周期妇科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分析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分析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