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体会

2015-03-08 09:44陈秀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胎盘剖宫产产后

陈秀红

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体会

陈秀红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体会。方法304例孕产妇,4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为剖宫产组, 同期24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产妇为自然分娩组, 对两组产后出血量和出血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自然分娩组相比, 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以及出血率明显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剖宫产手术、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切开裂开及宫缩乏力等。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影响着产妇生命健康及产后恢复, 选择合适的术式和时机, 提高医生临床操作水平是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和提高产妇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 临床要给予重视。

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防治

近年来, 我国剖宫产率不断攀升, 是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逐渐升高。剖宫产产后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严重影响着产妇产后恢复, 严重地甚至导致产妇死亡。为了明确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 积极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 临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4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 将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304例孕产妇中4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剖宫产组)及同期24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产妇(自然分娩组)为研究对象。胎儿分娩以后,24 h内产妇失血量>500 ml即确诊为产后出血。剖宫产组年龄26~40岁, 平均年龄34.5岁;孕次1~3次, 平均孕次2.1次;首次剖宫产30例, 多次剖宫产12例;初产妇28例, 经产妇14例;自然分娩组年龄22~39岁, 平均年龄32.4岁;孕次1~3次, 平均孕次2.4次;初产妇15例, 经产妇9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次及其他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妇产后出血可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以及特殊疗法等。具体方法包括:①常规治疗: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要立即给予促子宫收缩药物治疗, 并彻底清除宫腔残留物, 并给予适宜的子宫按摩, 缝扎出血部位;②抗休克疗法:产后出血量较多的产妇,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开通静脉通路, 给予抗休克治疗;③特殊疗法[1]:在常规治疗及抗休克疗法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 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压迫止血或B-Lynch缝合术等特殊疗法治疗。压迫止血可采取宫腔填塞纱布的做法, 对子宫底部固定, 纱布由左向右折回子宫腔底部, 填塞至宫腔上半部分, 之后, 将纱布尾部放入产妇阴道中;B-Lynch缝合术则是由子宫内侧3 cm左右或左右子宫切口进针, 由宫腔子宫内侧4 cm处出针, 在子宫切口上下缝合, 打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情况比较304例孕产妇中,4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 出血率为13.8%(42/304),24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 出血率为7.9%(24/304), 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出血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情况比较(n, %)

2.2 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 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剖宫产手术、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切口裂开以及宫缩乏力等因素。本组4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 其中,12例胎盘因素,7例凝血功能障碍,10例切口裂开,13例宫缩乏力。

3 讨论

3.1 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 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也是临床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妊娠和难产孕妇临床一般采用剖宫产术式分娩, 与自然分娩相比, 该类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相对较高。这说明, 剖宫产术式本身就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 产程延长、流产、胎盘因素、分娩史、子宫收缩乏力、多胞胎、胎儿宫内窘迫以及巨大胎儿等都是容易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2]。其中, 胎盘因素和宫缩乏力是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本组4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 其中,12例胎盘因素,13例宫缩乏力。另外, 手术操作不当也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一方面因素, 比如切口撕伤、未及时缝合切口等。

3.2 防治措施 据数据统计, 我国大城市剖宫产率达80%左右, 较高的剖宫产率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一个因素, 所以说, 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目前, 本院剖宫产率达55%左右, 尽管本院在剖宫产手术指征方面控制严格, 但孕妇恐惧疼痛、关注胎儿安全以及产后性生活等多方面因素, 导致剖宫产率今年呈现上升趋势[3]。针对这个问题, 应做好孕期保健和宣教工作, 叮嘱孕妇定期产检, 帮助排遣孕妇紧张心理, 一旦发现异常现象,要立即和医生沟通, 从而有效降低产前高危因素, 预防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一旦临床发生剖宫产产后出血, 要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 补充血容量, 使用宫缩药物止血、对血窦开放或宫缩乏力的患者, 给予催产素或含服米索前列腺醇片促进宫缩, 剖宫产术后则使用沙袋或腹带包扎腹部, 促进宫缩。胎儿娩出后, 要立即检查胎盘是否完整, 切忌强行剥离胎盘,并清理宫腔残留胎盘, 仔细检查胎盘剥离面有无出血, 一旦出血, 要及时缝合止血。

综上所述, 剖宫产产后出血影响着产妇生命健康及产后恢复, 选择合适的术式和时机, 提高医生临床操作水平等,是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和提高产妇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 意义重大, 因此, 临床要给予重视。

[1]李超平.剖宫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2,7(4):120.

[2]朱大萍.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136.

[3]刘付春.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产后出血处理指南”解读(一).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2):8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93

2015-01-04]

462500 河南省舞钢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胎盘剖宫产产后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剖宫产之父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