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与控制研究

2015-03-10 12:29国增华
中国总会计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企业融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国增华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内外部原因分析,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项目运营、内部控制等方面,论述了企业合理规避和控制财务风险应采取的对策,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财务风险 企业治理 企业融资 内部控制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正常的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的内外部因素,给企业生产经营结果带来各类风险。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重点,是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危机进行前瞻性的控制和管理,促使企业获得持续生存和发展,避免由财务风险转化为财务危机和生存危机。当前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已将企业风险管理连同战略管理、运营管理一起,列为现代经济组织三大核心管理内容,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又居于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

一、当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外部成因主要源自企业外部的体制改革、经济周期波动以及信息不对称等环境因素的改变,这其中包括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及市场行情等,这些因素变化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体制及法律环境对财务风险影响

我国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政府各项经济体制改革,法律法规、投资体制、行业准入政策和分配体制等方面改革和变化,通过不同传导机制和渠道,必然影响着经济主体行为与利益的重新调整。处于现实环境中的各类企业,在政策及制度改革和调整中,不可避免地蕴含着相应的财务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健全,诸如信贷、信托、证券等行业监管法律调整和修订,企业可能会受到新旧两个法律规章调整后的负效应,继而对企业融资条件及程序、融资规模及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

2.经济环境对财务风险影响

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主要指政府财经政策、产业政策、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等。金融政策及环境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率波动对企业盈利水平及偿债能力等方面。如利率上调,商业银行会迅速将相应压力传导到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如企业不能对其负债结构做出及时调整,利率波动就会给企业带来还本付息负担,从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同样,汇率变动将会影响持有外汇资产或有外汇业务的企业盈利水平。

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就是具有不同时长的周期性,宏观经济会周期性地进入复苏期、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几个阶段。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企业运行于市场不景气环境,产品销售量下降,装置开工率降低,项目利润率降低,由此将引起现金流减少,形成企业财务风险。

近年来,政府产业政策明确向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调整,政府采用财政基金、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滥用等产业,处于这些限制类产业的企业,不仅面临着政策约束带来的财务风险,有些还面临被迫转产或关停的可能。

3.市场环境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市场风险主要是由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这也是是证券投资活动中最普遍、最频繁的风险。该风险最初与企业的投资活动密切相关,其产生的风险将影响企业的融资结构,并在企业资本结构方面产生变动的风险,从而间接引起企业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成因

引起企业财务风险内部因素主要来自产生现金流的环节,也就是与企业经营活动紧密相关的投资、融资和项目运行等方面表现出来,其外部表现为企业流动性变差、现金流短缺及偿债能力下降;从更深层次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实质,源于企业在治理能力、投资水平、控制能力等核心竞争要素的衰弱。

1.项目投资或并购重组负面影响

企业在利用自有资金或财务杠杆融资进行建设项目、股权和股票期货投资过程中,不同类型投资均面临着一定程度的风险。行业趋势改变,投资规模超过企业实际能力,项目盈利水平判断失误,均可形成投资重大损失。特别是企业缺少对建设项目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导致企业作出错误投资决策,结果使得企业无法获得预期投资收益和收回原始投资。在国有企业项目投资中,受行政等因素干扰,这种现象表现突出,有时常造成投资项目中途夭折,形成“半拉子”工程。

在企业并购方面,据哈佛商学院彼特教授对企业兼并的研究,有核心产业的企业兼并成功率为75%,而没有核心产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时的兼并失败率高达70%。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等并购行为,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迅速扩张、超常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在新行业中盲目扩张,一旦兼并、收购和重组过程不畅或失败,会给该母子公司带来沉重的债务包袱,企业就此会陷入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困境。

2.企业运行效益低下及盈利能力差

企业经营活动和收益状况,直接与原材料购买和市场销售有关,其中产品市场销售风险是影响企业现金流和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产品市场需求、销售价格、市场占有率、销售利润率及销售回款情况等,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经营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能够正常盈利,形成持续的现金流,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保证,企业盈利能力越强,企业抗财务风险能力就越强。

很多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根本原因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了问题,当企业的存货出现积压,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有形及无形资产逐步贬值,都会严重影响到企业流动性,使得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期延长、周转率大幅降低,导致企业支付能力下降,缺少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或购买原料,使得企业财务风险急剧放大。

3.企业治理因素的影响

现代公司理论表明,合理的产权制度安排是公司有效治理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企业大股东对代理人实施监控,是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关键。爱德夫·伯利(Adolpn Berle)和加得纳·米恩斯(Gardiner Means)对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后产生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背离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从而奠定了“委托代理人行为”的理论基础。正常运行的企业,需要有较为严格的企业治理制度安排,以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降低企业“委托——代理”成本。endprint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为“国家所有”或“全民所有”,尚未形成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政府作为企业最大股东,有效监控和激励机制难以实施和建立。由于产权制度自身缺陷,导致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实际形成企业产权“无人所有”的虚置状态,从而形成经营者道德风险或内部人控制风险。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短期化,为追求个人政绩盲目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或通过兼并等方式扩大资产规模,常会导致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而陷入财务困境。

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对策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防范和应对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在识别财务风险种类、评估财务风险影响及应对风险措施等方面,有必要采取的一系列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实践表明,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与水平,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一)提升企业财务控制等管理水平

1.科学地筹划融资方式

企业融资时机、融资方式、利率高低、证券发行价格及期限等,都会对企业融资成本以及融资风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在筹资时,首先应对各种筹资机会及条件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同时应对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论证和评估。其次,适度控制贷款融资规模。企业在进行筹资时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以及金融市场,改变单一贷款融资渠道,同时考虑股票、债券发行、商业信用等融资方法,运用融资组合来筹集企业经营所需资金,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其中的财务风险。最后,通过融资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应根据融资期限等情况,对其资金结构进行调整,对不同来源和期限的资金进行合理搭配,明确企业日常的资金管理和控制的重点,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2.优化企业长短期负债结构

合理的负债结构可以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价值。企业短期负债筹资主要包括商业信用、短期借款以及短期债券等方式;长期负债筹资主要有长期借款和债券两种方式。优化长短期负债结构的原则,一方面,应能发挥债务的最大经济效用;另一方面,应有利于规避短期不能支付的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融资时,应针对自身特点,认真分析对比各种负债方式的优缺点,对企业负债结构中的长、短期债务进行有效管理,优化配置企业的长短期债务比例,有选择性地进行合理适度负债。具体来说,一是应把握好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总量相等关系,根据新增资产对资金需求量等要求筹措相应的资金,以避免资金闲置或资金短缺等问题;二是应把握好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类别对应关系,避免短期资产由长期融资支撑带来的资金成本压力,以及长期资产由短期融资支撑所带来的还债压力。

3.确定合理的债务规模

企业经营的盈利水平,最终决定着企业的负债规模。企业在确定其合理的负债规模时,应全盘考虑所在行业的运营特点,综合分析自身所涉及的行业周期波动、企业筹资能力、经营风险、资产变现能力以及与其盈利水平,相机决择企业合理的债务规模。在具体方法上,企业可以采用息税前利润以及每股收益分析法,确定合理的权益负债比例。

4.增强资产变现能力

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为使企业在负债经营中能够按期偿还本息,应保证财务指标中的流动比率控制在不低于2:1,速动比率不低于1:1的安全范围,保证企业流动资产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企业应加强对重要财务指标,尤其是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的跟踪分析,科学设置财务风险预警信号,通过对相关财务指标或者信号的监控,适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有效控制存货结构,合理处置不良资产,加强资产变现能力,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发生。

5.提高项目投资收益能力

企业在进行新项目或技术改造等投资时,应严格按照投资程序,科学论证项目的技术、经济、市场前景,强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的论证评估工作,综合考虑企业融资能力与负债水平。项目投资建设后,力促投资项目按照计划稳步建成、投产和达效,确保其产生的利润能够高于该项目的资金成本,以及在预期时间内收回项目投资本金;坚决制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主业发展方向、超过企业投资能力以及未经充分调研论证等项目的投资建设。

(二)完善企业治理模式

1.建立董事会督导机制

现代企业中,明确产权关系、完善委托——代理制度是企业治理中的主要问题。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与作为委托人的公司股东,各自利益目标不尽相同,风险偏好也存在差异。经营者更关心自己的薪酬收入、在职消费、晋升等,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存在冲突。在此情况下,有必要建立起董事会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指导机制,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对经营者实施激励与监督。在董事会监督指导机制作用下,董事会按照股东的利益设计经营者激励契约,同时对经营者行为进行监督,一旦管理者出现管理上的偏差,董事会即可行使职能,按照企业管理制度和条例,对经营者进行相应的惩处,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与股东利益的一致。

2.规范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部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防范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差异。

在企业内部控制运行实践中,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财务、投资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约束经营者及各类管理人员的行为,降低因经营管理制度缺失而导致管理随意性产生的财务风险。同时,根据规章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定期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保障这些制度在现实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相形成过程中,反映其经营及风险状况的财务指标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动态地跟踪、评估,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危机,进行事先预测和防范,可较好地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增强企业规避财务风险能力。构建科学、灵敏和规范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信息管理和人员配置

企业财务部门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操作主体,财务人员素质是预警机制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建立财务预警组织机构应遵循“职责独立、专人负责”的原则,确保有专人负责财务预警分析工作,不受其他部门和机构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不断地学习专业管理知识,提升预判财务风险能力,善于发现财务管理中的不正常经济现象,积极查找原因并提出建议和处理方案。

2.健全财务风险分析与应对机制

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构建财务预警系统中心环节,企业应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分析模型,适时对各类财务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和监控。健全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等系列内容的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一旦出现财务风险苗头,尽快启动相应预案,采用有效手段进行规避,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同时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较为繁杂,运转协同工作量大,依靠人力难以达到监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必须依靠计算机管理系统,并有效运行相关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以减少数据统计、归类和分析中的人工误差,保证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运作。

参考文献:

[1]谢科范.企业风险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周萍英.适度负债发挥财务杠杆作用[N].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12).

[3]刘静.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分析[J].会计师,2011(10).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企业融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及策略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