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对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015-03-10 08:25彭林敏査夏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11期

彭林敏 査夏琴

【摘 要】 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对小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需经桡动脉采血患儿120例,根据采血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采血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穿刺采血法,对比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6.7%明显较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8.3%高,观察组穿刺操作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明显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3%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穿刺采血法行桡动脉穿刺,可有效提高小儿桡动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减轻患儿家属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护理工作负担,效果好。

【关键词】 常规穿刺采血法;改良穿刺采血法;桡动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2-0125-01

在心脏外科,血气分析检测为判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无缺氧,进一步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桡动脉是目前小儿动脉采血首选部位,因桡动脉位置表浅,易于固定[1]。在进行桡动脉采血时,因桡动脉血管较细,尤其是婴幼儿,穿刺难度明显增加,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因而提高桡动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尤为重要。穿刺时,小儿哭闹不止、躁动,家属配合不专业使穿刺针头有脱出危险,易导致穿刺失败、反复穿刺、血肿形成、疼痛加剧。因此小儿在桡动脉穿刺时,需用最短时间完成操作,避免长时间穿刺影响标本质量,增加患儿痛苦。本研究以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改良穿刺采血法,结果发现采用改良穿刺采血法能显著提高小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操作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间需经桡动脉穿刺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1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10个月至3岁,平均年龄(8.6±0.7)月;先天性室间隔缺损92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19例,先天性部分心内膜垫缺损3例,法洛氏四联症6例;根据采血穿刺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1.2 采血方法 两组均经桡动脉采血,取仰卧位,腕部下垫软枕,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穿刺皮肤常规消毒,观察组采用改良穿刺采血法,协助者单手手掌打开,拇指与四肢分开,四指并拢,掌心向上,置于患儿肘关节,握紧患儿肘部,向上托起,使手臂伸直。操作者左手紧握患儿手掌,拉直使掌心朝上,手指尽量朝下,采用7号一次性头皮针连接5ml注射器,肝素钠注射液充分湿润注射器后弃去,右手食指尖触摸桡侧腕横纹靠外侧1/4动脉搏动处,常规碘伏消毒穿刺处皮肤,针头以15°~20°穿刺入动脉,见动脉血流入注射器针头时抽取2ml血液,拔出穿刺针按压止血。

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采血法,采用5ml注射器,肝素钠注射液充分湿润注射器后弃去,常规碘伏消毒穿刺处皮肤及左手食指与中指,左手食指与中指触摸桡动脉,穿刺针于两指间搏动点最强以15°~30°进针穿刺入动脉,见动脉血流入注射器针头时抽取2ml血液,拔出穿刺针按压止血,固定手法同观察组。

1.3 评价指标[2] ①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入血管后抽出足量动脉血液即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进针反复皮肤内试探或重新进针穿刺抽出足量动脉血液则为多次穿刺成功;②操作时间:从穿刺准备至操作结束按压止血时所花费的时间;③不良反应发生率:按常规方法进行按压止血,评估血肿发生率、疼痛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数据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穿刺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下血肿、淤血、淤斑、疼痛。观察组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6.7%(4/60),即3例皮下淤血,1例血肿形成;对照组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18.3%(11/60),即7例皮下淤血,4例血肿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桡动脉穿刺采血是目前小儿血气分析主要采血方法,血气分析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判断缺氧程度的主要检测指标,由于小儿外周静脉血量小,出血慢,无法从静脉一次性采集足够血量;股静脉采血难度大,通常在采血时需要两人配合才能完成。且婴幼儿躁动、哭闹等,易导致针头穿出血管外,造成抽血量不足,形成血肿或穿刺失败,且穿刺的强烈刺激会导致患儿发生反射性排尿,致无菌区污染[3]。而桡动脉位置表浅,易于固定,可作为小儿采血的首选穿刺部位。

桡动脉采血时,需暴露腕部,位置直观,小儿体位和操作时间均不会影响采血,操作简单方便;一次性采血头皮针头常选用7号,可有效观察动脉血流入注射器针头,有利于护士正确判断穿刺成功与否,减少在皮下组织内反复穿刺及皮下血肿的发生,对小儿损伤较小。在采血时只需按小儿桡动脉解剖特点定好穿刺点,沿血管走向以15°~20°进针,针头无需固定,不易滑出。手臂神經分布较少,不会引起严重的疼痛。桡动脉穿刺时定位不准确、进针角度不合理、穿刺者心理素质及肢体固定不佳等均会影响穿刺成功率。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6.7%明显较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63.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桡动脉穿刺时改变传统采血法,采用7号一次性头皮针连接5ml注射器,右手食指尖触摸桡侧腕横纹靠外侧1/4动脉搏动处,常规碘伏消毒穿刺处皮肤,针头以15°~20°穿刺入动脉,使小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明显较对照组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18.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改良穿刺采血法,可明显降低穿刺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小儿穿刺安全性。桡动脉采血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而小儿由于生理特性,在采血过程中易出现哭闹、肢体扭动等不配合情况,采用传统动脉采血法不易固定针头、穿刺位置不明确从而导致穿刺失败,而反复穿刺使患儿哭闹加剧,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易引起缺氧加重甚至加重病情。总而言之,采取改良穿刺采血法行桡动脉穿刺,可有效提高小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何美容.改良桡动脉穿刺采血技术探讨[J].全科护理,2014,12(9):820-821.

[2]罗新华.婴幼儿桡动脉穿刺方法的改进[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9):96.

[3]于少杰.示指加压固定法在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1):260.

(收稿日期:201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