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中职德育课“1+X”课业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2015-03-11 13:39洪彬彬孙苹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30期
关键词:课业德育课德育

洪彬彬?孙苹

2009年秋季,教育部全面启动新一轮中职德育课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中职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大纲》的要求,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功能,杭州市中职德育课推行“1+X”课业评价方式,实施以课业为载体,即设计与德育必修课程相匹配的课业,倡导学生通过课业的实践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实现对理论知识实践运用的目标。通过对课业评价进行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避免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说教”与“泛活动化”的误区,追求德育课的学科性或理论性与活动的体验性或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切实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性。

内 涵

所谓“课业”,是一种特殊的“课程作业”,它是根据中职德育课程要求设计的综合性学习任务。课业评价,则是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对学生所完成的课业成果的质量及在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1+X”课业评价模式:“1”是指必做课业,要求每位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X”是指自选课业,要求学生可任选《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相应的课业。

目 的

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功能

课业不是一项随意的作业,而是根据德育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精心设计的课程作业,能具体反映并以此为载体实现相应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新的德育课程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纳入德育必修课程体系,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针对每一门必修课程,精心设计的课业任务,承载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与内容,主导学生课业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及内化,实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有助于落实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功能。

增强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性

在《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为此,以课业为载体的评价,主张设计“三贴近”的课业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课业任务的过程中,从“书本的知识世界” 走向 “生活的真实世界”,从“知识学习”走向“实践体验”,真正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

注重学生的主体实践体验

课业评价的理念,不再停留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识记与理解的层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关注学生在体验式、探究式、参与式等课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增强其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和落实课程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如,“我的实习故事”是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一项课业主题,以学生亲身经历的实习过程中具有教育价值的真实事件为载体,突出实习生活中的体验和反思,尤其对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理想、生涯规划的理解和感悟。

实 施

设计课业评价方案,丰富课业选择菜单

实施课业评价,首先要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的课业评价方案。优秀的课业评价方案不仅要涵盖课程目标及教学要求,遵循课程学习规律与进程,注重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实践;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完成课业的实践过程及课业成果质量的评价。为此,围绕四门德育必修课程,在规范课业评价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广大学校德育课教师结合学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开发课业评价方案,并从中遴选出优秀的符合德育课程目标与要求的课业评价方案,汇集成德育课业菜单,以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推行课业评价改革的选择菜单。课业评价方案一般包括:课业主题、适用课程、内容要求、组织实施、评价方法等。

组织实施课业评价,优化课堂教学实效

依据课业评价方案的要求,配合课程的教学进度,教师合理布置课业,有序安排课堂展示,并进行课业综合评价。具体以《政治经济与社会》“一首金曲,一个时代”课业实施为例:

首先,明确课业主题,落实团队分工。课业鼓励学生以团队合作完成,如,《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共有五个单元十四课内容,教师整合单元内容,确定若干个小课业主题,每班以3~4人为一个团队,将全班学生分为12~14个团队,每个学生团队抽取一个课业主题,然后每组对课业任务进行细化分工,根据队员特长分工落实到每一个成员,整理课程任务、寻找相应歌曲、制作课业成果(PPT),搜索相关资料等。团队成员各司其责,相互合作,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课业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平衡好团队的力量,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搭配,避免团队过强或过弱,要关注分工是否到位,要确保每个学生必须都有任务。

其次,收集课业资料,整合课程资源。学生团队在认真阅读、分析、整理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队主题,立足身边的经济现象、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案例和问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课业主题相关的资料,并围绕主题加以整合。这个过程中,可以实现学生对教材的整理和深化。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和体验。培养收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能完全放手不管,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安排好课业实施的步骤;立足教材,理清知识脉络,明确收集资料的途径;学会筛选资料和呈现课业成果,等等。教师关注学生团队完成课业的进程和成果汇报,并及时给予专业的指导与信心的激励。

再次,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合作成果。学生完成的课业包括文本和课堂展示两部分。课堂展示环节是全体队员上台,形式分两个部分:一是“播一播”所选择的歌曲,有能力的还可以“唱一唱”;二是讲一讲,即述说歌曲创作的背景,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体现的课程原理,以及对课业内容的学习感悟。在德育课的课堂教学中搭建课业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而且也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增强了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性。

最后,实施课业评价,关注过程与成果。教师要做好课业完成过程及课业成果质量的综合评价,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评价。课业评价要有针对性和导向作用,主要维度包括:一是要评价合作团队和完成过程,评价该学习团队以及团队成员的亮点、优势、特色和不足;二是评价课业内容,包括歌曲的选取是否合理,课程知识的阐述是否清晰;三是评价课业感悟,即通过课业实践,学生有无深切的学习感悟等。当然,对于课业成果的评价,除了教师评价,还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采用学生团队自评和互评。团队互评是其他团队给展示的团队打分,学生打分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并且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搭建课业评优平台,推进课业评价改革

为推动学校德育课教师自觉地在德育课教学中推行课业评价改革,市级德育教研大组坚持开放教研,搭建课业评优和展示的平台,基本形成“一门课程——一套方案——一项活动”课业评价改革的区域推进格局,以达成区域的教研共识与资源共享。在“一首金曲,一个时代”的课业展演活动中,全市中职学校共推荐110项作品,评出获奖作品67项,并有11项优秀课业以情景剧、歌舞、三句半、演讲等多种形式,将学习感悟和青春梦想等展现得淋漓尽致。课业展示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更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专业发展的平台,通过优秀德育课业的宣传、展示和交流,以一部分人先“动”起来,带动更多的教师探索课业评价改革,引导更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开展课业实践活动。

成 效

避免课业活动的“泛活动化倾向”

自2009年推出课业评价改革以来,先后围绕四门德育必修课程设计了一套具有针对性并可操作的课业评价方案。如“相约职场 品味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业评价设计”,“聚焦小故事、微言大哲理——《哲学与人生》课业创意设计”等富有创意的课业评价方案。这些方案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内容要求,有具体的课业任务和操作要点,倡导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体验性的课业实践活动,切实有效地将课程知识与课业任务相结合,将学生认知明理与实践感悟相结合,避免了形式上追求“为活动而活动”的“泛活动化”教学现象。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原本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因为丰富多彩的课业任务而变得鲜活生动,深深地将学生吸引到德育课程的学习之中,德育课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学生完成德育课业的过程,不仅是一次德育课的学习历程和实践体验,更是一次展现自我的实践机会。课业所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切实改变了原有的学习状态,学生从埋头听课变为踊跃参与,从茫然无措变为得心应手。

引领德育课的课堂教学改革

课业评价以课业为载体,有机地将“知”、“行”与“悟”紧密结合起来,融德育认知、运用和感悟为一体,对学生的德育课程学习进行综合性评价,有效对接了德育课的三维目标,引导德育课的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对情感态度的培养。课业评价课改催生了一批德育课教师的教学改革,有相当一批德育课骨干教师在积极探索课业评价改革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新方法。

作者单位: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

猜你喜欢
课业德育课德育
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游乐园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课业训练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叙利亚儿童“了解武器超过了解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