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建设问题研究

2015-03-11 02:04逄雪梅
中国总会计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逄雪梅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以及防范风险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提高的基础。文章介绍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若干方式。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健全 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也被人们越来越重视。2008年6月我国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11年财政部公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填补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空白,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标准。

一、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也与时俱进,在面对市场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已经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手段,深入到事业单位管理内部。尤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履行我国各项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较大的经济往来和资金流动。因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对我国政策实施的一项有效监督方法,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高效、高质的完成工作目标。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迄今为止,还缺乏一套对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确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影响了财政节流任务的完成和部门预算制度的实施,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和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事业单位特点和管理模式的内部控制规范框架。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对内控意识不足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制度的概念非常模糊,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程序,只要是机构运转正常,程序就完整了,而程序是否存在漏洞却极少关注,往往是发生一个问题才改正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处理不好,将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压力。一旦引导不好,就可能造成国家财产损失,经济受损。近年来,以权谋私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也是单位自身在制度上和监管上存在漏洞,才使违法行为屡屡发生,这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很大关系。

(二)资产控制存在问题

资产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在单位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目前在事业单位中对资产管控不严,造成资产账实不符,行政事业单位有账无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单位内部资产转移、变更缺少相应的手续,财产盘点制度未能严格执行等问题造成资产家底不清。资产不实致使财政预算失真,进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弹性过大、最终难以控制。

(三)收支业务控制不严

有些单位利用虚假发票或掩盖不合规支出,或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更有甚者采用“白条抵库”、虚构业务等方式贪污挪用财政资金。此外,出借银行账户、违规处置国有资产、未经批准擅自对外签订经济合同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违反工程管理规定,导致建设项目出现严重舞弊的现象;违反财务会计规定,造成收支不实等等,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国家财产损失,也为贪污腐败提供了温床。

(四)绩效考评控制的缺失

绩效考评是对所属单位及个人占有、使用、管理与配置企业经济资源的效果进行的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尚处于理论研究的初级阶段,极少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大部分事业单位只有财务制度,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在经济活动出现问题时,缺乏决策和判定奖惩的标准。因此,财务管理的主观性较大,且没有形成系统、合理、规范的条款,这会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造成职权不明,效率低下,以及舞弊行为的发生。

(五)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不严

部门的预算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但是从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实施来看,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部门预算不能够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的财政收支,这样就导致了许多单位部门的预算结果是超支的,使得预算管理失去了原有的约束性。第二,对于部门预算的追加项目仍旧有很多,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预算的随意性较大,没有起到原本的约束管理的作用。第三,预算管理没有在组织内部进行细化,部门内部没有进行细化的分解实施,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落实情况并不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仍旧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造成单位内部的人员并没有受到预算的约束,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超过预算。

三、如何更好地实施事业单位内控建设

(一)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内控意识

增强内控意识,强化会计与内控责任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为此,各级会计管理机关即财政部门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分期分批和分类型地对一级预算单位和二级预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举办相关的研讨班,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

(二)对于资产的控制

资产作为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业务活动并履行职责的物质基础,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资产控制要做到资产配置合理高效、提高资产使用效能;货币资金收付流程严格规范、防止资金短缺;固定资产及物资保管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三)对于收支的管控

收支是行政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是单位正常开展业务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财力保证。收支控制要做到收入来源合法合规、应收尽收;支出审批程序合理,严格开支标准;收支核算及时准确、严禁账外设账;财政票据管理规范,严格使用范围;收支检查严格全面,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内审的作用

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事项的监督,发挥内部控制工作应有的作用。既要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又要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完善外部监督机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达到内外兼顾、相互补充的监控网络。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各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对制度的实施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检查时,要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找出单位管理上的漏洞;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组织和指导,改变单位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的局面。通过检查、评估来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要建立和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和奖惩,激励和约束有关人员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五)预算管理的改进

预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管理中进一步发挥了各单位的管理作用。预算应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进行实行。首先,事前编制预算表,应让单位负责人充分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上年实际费用支出情况,对次年经济业务、收入水平加以分析,编制预算表;其次,事中应按照相应的审批程序,有计划地支出费用,最终在一个结算年度之后,对当年预算和实际支出进行差异分析,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加以考核等。

四、总结

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基础,在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重塑会计规范形象,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营造出健康、良好的会计内控实施环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用的建议.财经界.

[2]王小青.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4).

[3]梁步腾.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对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2(11).

[4]魏冠辉,陈翠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2013(2).

(作者单位:新疆农科院园艺所)

猜你喜欢
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