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雨洪资源利用探索与实践

2015-03-12 09:58
中国水利 2015年19期
关键词:雨洪德州市德州

(山东省德州市水利局,253014,德州)

山东省德州市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降雨分布不均,雨季雨量充沛。一方面水资源紧缺制约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汛期大量弃水下泄,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率低。水的问题已经成为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如何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建设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德州市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契机,正在逐步探索新型“防灾、蓄水”的城市建设模式。

一、德州市雨洪资源利用概况

据统计,德州市多年平均年降雨量556.48 mm,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的年内变化较大、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6.95%。德州市现状建成区面积194.9 km2,径流系数:绿地按0.1,土面按0.3,硬化不透水地面德州市区按0.58,县市区按0.53,其他如透水路面按0.05计算。主城区50%年份雨水资源量为2 084万m3,75%年份雨水资源量为1 533万m3,95%年份雨水资源量为302万m3。以德州市城区现有雨水收集管网收集雨水能力估算,频率50%年份雨水的可利用量是1 355万m3,坑塘蓄积雨水可利用量采用频率为50%年份雨水蓄积量计算。

2015年主城区的雨水如果按65%的收集率计算,频率50%、75%、95%年份雨水的可利用量分别是1 355万m3、997万m3、196万m3;2020年 主 城区雨水的收集率提高到80%,频率50%、75%、95%年份雨洪水的可利用量分别是1 667万m3、1 227万m3、242万m3,详见表1。

表1 德州市雨水可利用量

现状德州市区可利用的坑塘海子主要有:新湖、公园、迎宾、桥口及铁西5处。其中新湖面积30 hm2,可利用调节容积24万m3;公园海子面积2.5 hm2,可利用调节容积4万m3,这两处坑塘海子主要用于新湖排水区域的雨水调节。迎宾海子面积4 hm2,可利用调节容积3.2万m3,用于调节渲惠河区域上游部分的来水。铁西海子面积5 hm2,可利用调节容积4万m3,主要调节胜利桥区域的来水。桥口海子面积4 hm2,调节容积3.2万m3,主要用于调节桥口泵站流域的来水。其他县市雨洪水的利用,主要是利用城区坑塘河道的调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

二、雨洪资源利用的探索与实践

1.加强工程建设,逐步形成雨洪资源利用综合体系

德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雨洪资源利用,近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雨洪资源利用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法规,加速推进城市雨洪利用工程建设。

(1)实施河道截蓄导用工程

通过实施清淤工程,对辖区内的徒骇河、马颊河按“64年雨型”排涝、“61年雨型”防洪标准,德惠新河按5年一遇排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清淤疏浚,恢复河道泄洪能力。2014年全市共投资900万元,完成德惠新河治理二期工程,确保了在汛前完成建筑物、堤防建设,进一步提升河道防洪减灾能力。同时,积极争取启动徒骇河治理,推进卫运河、岔河、减河治理。

(2)实施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工程

市政府投资2.3亿元,建设再生水回用工程,共铺设回用管网80余km,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40%,年节水1.1亿t。加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工程建设,全市共投资10.5亿元,在21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新扩改”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8万t,全市城乡污水处理能力近百万吨。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脱氮除磷,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全市共投资10.4亿元,实施城市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新铺设、改造污水管网900余km。如德州学院、联合润通水务有限公司再生水利用工程2011年正式开通,每天可为德州学院提供2 000 t再生水替代地下水用作绿化灌溉和卫生保洁,节约了大量地下水资源,对全市再生水利用起到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3)实施涉水企业节水及中水回用工程

全市企业技改共投资12.3亿元,完成工业节水技改项目100个,年节水3 000万t。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全市107家企业配套建设了中水回用设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华能德州电厂为例,2012年投资了4 300多万元,利用中、德两国高新技术,建成了中德节水示范工程项目,每年可减少新鲜水取水量约1 150万m3;同时,该企业还将生活区的污水集中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水灰渣、脱硫、设备冷却系统,实现了较为高效的再生水和中水回用。

2.积极实践探索,因地制宜全面推动雨洪资源利用

(1)确保建设用地充分利用

建设用地是雨洪资源利用的重点。雨水经过收集后,逐步汇合至城市绿地和雨洪蓄水池。在有较大降雨时,雨洪资源会形成径流,补充地下水。特殊情况下,会通过管道进入市政管网。目前德州的雨水资源利用主要集中在城区。城区雨水利用工程以在新建居民小区、道路两侧、游乐场所等地方建设透水性路面为主。截至目前,德州市建成区共铺设透水路面13.56 km2,投资93 148万元;建集雨工程9.18万m3,投资77.9万元。

(2)加强市政道路绿地集水功能建设

建设以景观绿地为主的雨水收集工程。城市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雨水,被植被和土壤充分吸收,多余的雨水汇流至低洼地带,回补地下水。近年,德州市根据园林城市绿化方案,在减河二期两岸进行乔木灌木的补种,增种乔木3.5万株,灌木28万株,其中原冠乔木5 500株。同时,为进一步拓展绿化空间,德州市按照发展实际,建设改造了36处公园绿地。截至目前,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改造项目开工29个,完工19个,种植乔木4.1万余株,灌木75万余株,新增绿地面积44.8 hm2。

三、展 望

2015年8月10日,水利部出台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德州市将积极探索建设“海绵城市”,以防洪排涝体系为支撑,充分发挥绿地、土壤、河湖水系等对雨水径流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实现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排、分散蓄滞、缓释慢排和合理利用,降低自然灾害对德州市造成的影响,提高德州市的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将加强以下工作:

①县县打造“千亩湿地”,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重点直排企业下游建设人工湿地。有效地净化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

②建设百万亩生态带,提高城市系统性功能。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对现有的得月湖生态水利风景区、锦绣川水利风景区、南运河水利风景区、减河水利风景区、长河公园、明月湖水利风景区、新湖水利风景区等进行后续配套建设,推动中心城区的城市品位建设向纵深发展。

③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保持城市生态良好。通过加固堤防,增加植被覆盖和河道蓄水,形成水生态良好的大环境。

[1]马秀丽,周泽民,马忠平.贺兰山东麓雨洪水利用研究[J].中国水利,2011(11).

[2]陈长华,张雪玲,岳现美.济宁市雨洪资源利用模式效益分析及问题研究[J].中国水利,2014(17).

[3]税朋勃,单军.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建设思路与实践[J].中国水利,2010(1).

[4]陈向镇,刘毓川,董国华,等.雨水集蓄利用在福建山地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水利,2007(23).

[5]方子杰,柯胜绍.对新常态下坚持“系统治理”破解复杂水问题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5(6).

猜你喜欢
雨洪德州市德州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集对分析的德州市雨洪资源潜力研究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德州鲁源货场信号联锁设备关键技术的应用
低影响开发中植物应用研究
海绵城市概念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究——以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为例
丘陵地区大学校园景观在雨洪应对中的作用
【大照片】上帝视角看德州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