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在刀靶水的革命记忆

2015-03-12 23:23宋丽
青年时代 2015年1期
关键词:红三军团遵义会议乌江

宋丽

1935年元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横渡乌江,红三军团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总部于元月6日至17日安营扎寨于刀靶水。红军分布在鸭溪——刀靶水——尚嵇沿乌江北岸阻击敌人于乌江之南。1月16日,刀靶水阻击战保卫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2月28日至3月1日,遵义战役中,红军在刀靶水古镇追歼国民党军吴奇伟至乌江落河,歼灭国民党中央军两个师,黔军八个团。

“遵义会议放光辉……雄狮刀坝告大捷……”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肖华将军在《长征组歌》里如此写道(刀坝即刀靶),记录了中央工农红军在刀靶水保卫战和追歼战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刀靶水保卫战,是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的重要保障,为“遵义会议”重要的组成部分;遵义战役中,红军在刀靶水将吴奇伟军部追击得溃不成军,取得空前的胜利。刀靶水古镇,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刀靶水阻击战,遵义会议召开的重要保障

1935年1月6日,红三军团主力渡过乌江,所辖红四师、红五师、红六师和一个直属干部团,进入遵义县境内。遵照军委指示:彭德怀、杨尚昆、邓萍等将领驻守乌江防线,红三军团部就驻扎在刀靶水古镇。其任务是:负责城南(刀靶水)、城东南(尚嵇)、城西南(鸭溪)等乌江沿岸的运动防御,阻击敌人于乌江之南;二是截断贵阳到遵义的交通;三是保证乌江到遵义城的交通畅通,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联系,保卫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五师驻刀靶水万佛寺,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1月16日前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1月17日在懒板凳整编后师长是彭雪枫,政委是徐策),下辖十三、十四、十五三个团和干部团、五师直属机炮营、干部团团长张平凯(兼机炮营营长)。

十三团团长黄珍,政委苏振华,团部驻在古镇街上肖家院子。其中一个营的营部驻吴瑶阶北街街房(陈家客栈),另一个营营部驻南街张明安街房(马店),还有一个营进驻老君关,分布在乌江老街、泥沟村寨,营部设在老君关叶文华家。

十四团团长姚喆,团部驻在窝氹(dàng)李克家院子。其中有一个营住黄土坎村寨,营部设在李绍尧家、狮子山下黄家塆李氏祠堂(连部驻所)、雅楠山庄李念孙院子(连部驻所)。一个营住水沟坎,营部设在李汉章家老院子,其余分布在慈音寺(侦察连部住所)、杠村李安吉家(连部住所)、后坝台村寨谭光荣家院子(连部驻所),点兵山驻了一个侦察排。另一个营进驻后山、陈家沟、钟家坪等村寨,营部设在后山大佛寺,前山、后山、袁家坎村寨住一个连,陈家沟、钟家坪村寨住一个连,钟家坪庙上住的是个连部。

十五团团长白志文、政委罗元发,团部驻杨芳塘吴瑶阶家院子,1月11日后搬到螺蛳堰龚家寨子。其中一个营住在杨芳塘、底棚刘文福家院子、王家林马孟修家院子等村寨;一个连部驻在龙塘坝;另一个营驻在懒板凳,营部驻在李家寨,其中分别进驻后坝场一个连,进驻八里水一个连,进驻龙坑场一个连。

机炮营直属红五师,住吴家寨(吴华先家院子);红三军团四师由桃子台过江,驻扎在尚嵇镇、清水、水源,进驻三岔、谢家坝、中心场、永安场等地,师长张宗逊、政委黄克诚,政治部主任张爱萍,下辖十、十一、十二团;六师进驻鸭溪场、池坪场、石板场,控制了城西南的大片地区。六师在1月17日在懒板凳整编时缩编为独立团,师长(团长)李寿轩、政委余端祥。

遵义会议期间,彭德怀、杨尚昆椄到周恩来通知到遵义参加政治局会议的电报,从刀靶水古镇出发,15日中午赶到老城枇杷桥军委总司令部住地,会议已经开了半天。16日下午,正在遵义城参加开会的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闻报黔敌柏辉章、何知重两师进犯红三军团指挥部、红五师住地。不待会议开完,根据周恩来指示,急赴刀靶水防线,阻击敌人的进犯,快马急驱刀靶水后,最先召开了阻击敌人进犯刀靶水的会议,并将遵义会议情况向参谋长邓萍和他的老部下干部团的张平凯以及李天佑、钟赤兵、彭雪枫、徐策等红军将领们说:“会议批评了‘左倾错误路线,王稼祥、朱德等都提议毛泽东出来指挥红军,这下子好了。”

1月16日晚上,国民党军柏辉章、何知仲4个团分三路进犯刀靶水街红军驻地。一路从隔流水过寨里、经水落坑到刀靶水南街进犯红军驻地刀靶街;一路从水边过丹心岩、经马场、紫荆关、堰沟、到吴家寨进入刀靶水中街进犯红军驻地;一路从蔡家车过石牛口到龙塘坝与红军接触,红军边打边撤,撤到刀靶水北街口进行激战,诱敌人直接去田脚坝被红军围歼。刀靶水红三军团五师,从师部驻地男校(万佛寺)后面山坡下顺槽子土到田脚坝埋伏作战。为了作战不伤害老百姓,红军主力摆在已经布置好的口袋圈战场田脚坝围歼敌人,五师留了一部分红军在刀靶水街上引诱南街、中街敌人到田脚坝围歼。17日凌晨2时许,敌军从3路攻打刀靶水古镇红军驻地,古镇街上红军诱敌部队将从南街、中街进犯红军驻地的敌军诱向田脚坝转移。在诱敌期间,红军怕伤害老百姓而枪往天上打,敌人直对红军开火,故红军伤亡太大,当场在街中间牺牲了16个红军。驻扎在龙塘坝的红军诱到桐子坡后,在北街场口鸣枪诱敌去田脚坝,在街场口、王家坡一带牺牲了红军24人。为了不伤我诱敌的红军而让敌人先头部队过去,截住中间一段敌军在口袋圈里困着打,在战斗中红军居高临下围歼敌人,中段敌人死亡惨重,约有300余人,伤者不计其数,残兵败将分两路潜逃,故先头部队听到枪声一响,慌忙朝艾田潜逃螺丝堰,后尾部队,见枪声一响,无法前进,很快转西向五里堡的山岔逃往螺丝堰。红军随后追歼敌人,将敌人击败逃循。又在17日下午,敌柏辉章部两个团从金沙县沙土过石涯渡,经李家山来到螺蛳堰的堰鸭子、马家坡同驻在螺蛳堰的红军展开激战四、五个小时后,敌人终被我军打败溃逃。

此次阻击战红军获胜告捷、敌人惨败告终,其战斗的胜利牵制了敌人,保卫了遵义会议胜利召开。“遵义会议放光辉”历史从此转折,走向胜利。由于彭将军在此横刀立马、英勇战斗,立下功勋,后来毛泽东兴而有感,诗赠彭德怀:“山高路险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从此刀靶水古镇“三军过后尽开颜”。

遵义战役追歼战雄师刀靶告大捷

二渡赤水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往遵义方向挺进,24日攻占桐梓,25日夜间占据娄山关,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

2月28日,中央红军在遵义城南红花岗、老鸦山击溃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2个师,王家烈黔军8个团,敌军向刀靶水方向溃逃。红三军团扫除了红花岗等地残敌后与红一军团一师朝敌军展开追歼,在川黔道上,红二师十九路纵队猛烈地向南追击。在刀靶水的老君关大峡谷内,又歼敌无数,将敌军直追击到乌江岸边。溃逃到刀靶水古镇石字垭的吴奇伟,其溃退的败兵队伍翻山过坳,滑坡跨沟逃向刀靶水辖区老君关下乌江河渡口。

溃敌吴奇伟在乌江北岸浮桥桥头,束手无策,仓皇地对守桥官兵布置:待大部队过完后砍掉浮桥,以防红军追击。这时,沿黔川公路追歼逃敌的红一军团早已赶到乌江北岸,林、聂将军指挥红军部队,在浮桥北头东、西两侧高地向敌展开猛烈射击。吴奇伟后退不能,东、西逃窜路线受拦,唯独过浮桥南逃是一条生道。十余个随从跟着吴抢先过桥南逃。集聚在江北岸上的官兵,争先恐后,蜂拥上桥,桥上挤得密密麻麻的,因负荷超重而浮桥断拆,溃兵跌落在江中淹死无数。没有挤上桥的1800多名官兵,在红军强大的火力和政治攻势下,成了红军的俘虏。

遵义战役从重夺娄山关拉开序幕,直到把敌人赶到乌江河击溃,激战5天,消灭了国民党王牌军吴奇伟部的两个师,黔敌王家烈部的8个团,取得了长征开始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沉重地打击了蒋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红军将士的革命斗志。3月4日第11期和10日第12期《红星》报表彰了在遵义战役追击战中的一些营连英雄事迹。故肖华将军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雄师刀靶告大捷,工农涌跃当红军”。

如今,村民们仍口口相传当年红军在刀靶水的革命记忆,村子里保留着三十多处红军旧居、十八处战斗遗址群。走进刀靶水红军街,每家每户大门两旁都悬挂着用红绸布做成的五角星形状的灯笼,以表达对红军先烈和革命记忆的缅怀。

街道两旁,当地居民翻新的砖瓦房与破旧的老屋杂陈,流露出历史的沧桑。而那些破旧的房屋,许多是当年红军居住、指挥的旧居。尽管已经规划为红色旅游景区,当地政府因为资金不足,无力修缮,许多旧居已经破败不堪,红三军团作战指挥部旧居已经摇摇欲坠;原为当地地主大户居住房屋的苏维埃银行旧址,同样因年久失修,随时面临垮塌的危险。

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传说中黄老太救红军的故事发生地。据称,红军1月17日撤离刀靶水后,在金沙沙土一带执行任务的红军战士回刀靶水寻找红三军团主力部队,才知红军已经撤走,驻扎在此的是国民党军,慌忙之中不敢往山上跑,只能顺着土墙走,无奈路不通,只好从左边围墙上爬,围墙太高,试了好多次都翻不过去,小脚老太正好在墙根菜地里种地,见状用力将红军往上推,推上去又滑下,反复多次,才帮助红军翻越了围墙,红军才得了救。我们到达的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在墙根下的地里种菜,见了我们,意味深长地感叹了一句:“都垮完了咯!”昔日高大的围墙已不见了踪影,只剩下残缺的一隅。刀靶水古镇作为长征途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历史遗迹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猜你喜欢
红三军团遵义会议乌江
又见乌江
自刎乌江(二)
自刎乌江(一)
彭德怀红三军团消失始末
乌江,乌江
东方军入闽作战的经过及得失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
红三军团攻打长沙的前前后后
在遵义会议决议的指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