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埃博拉”的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

2015-03-13 01:11闫郡庭
中华儿女 2015年3期
关键词:几内亚博拉医疗队

闫郡庭

面对家属的担心与挂念,面对异国他乡的陌生与不安,面对埃博拉病毒的猖狂与叫嚣,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义无反顾

推介词:肩负国家使命,他们远走异国,与肆虐非洲的病毒展开殊死搏斗。他们坚守国际人道主义,他们的高尚医德让全世界为之赞叹。2014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全体医疗队员致慰问信,赞扬他们奔赴西非抗疫前线,不畏艰险,救死扶伤,同所在国家人民一道,在病毒检测、病人留观和治疗、公共卫生防疫培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用实际行动体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中非友好情谊,赢得了受援国家政府和人民赞誉,受到了国际社会好评。

2月,埃博拉病毒疫情第一次爆发于几内亚,极高的传染力和致死率导致一个多月内就有多人死亡。随后疫情蔓延,从西非多国到全世界范围均出现病患,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并持续恶化,其中几内亚的疫情最为严重。此时,正值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进行轮岗,接替顺利完成工作的前一批队员。

北京时间8月17日凌晨1点、几内亚当地时间8月16日下午,第24批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和由3名北京疾控专家组成的第2批中国援助几内亚公共卫生专家组经过将近25个小时的长途旅程,抵达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医疗队由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担任队长,友谊医院的19名医护人员组成队员,他们分别来自内科、外科、检验科、中医科、药剂科以及后勤科等相关的科室。抵达的第二天,在由中国援助建设的位于科纳克里的中几友好医院,他们展开了紧张的医疗工作,培训当地人员,参与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防控和救治任务,为当地华人华侨以及中资机构提供卫生医疗服务,同时也为我国防控埃博拉病毒拿到第一手资料。

在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爆发之前,对于这样一群普通医务工作者们来说,几内亚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国家名称。他们可能不会想到,有一天会站在这个集全世界关注于一体的地方从事国际医疗工作。并且这一站,就需要两年的时间。

奋战的日子,道阻且长。中几友好医院曾经是几内亚接待第一个埃博拉病毒病人的医院,由于当时疫情并未大规模爆发,了解埃博拉病毒的人又不多,未曾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导致当时参与救治的九名医务人员里有六名不幸殉职。上一批医疗队的医生也有两名因接触过病患而被隔离,所幸未被感染。这对于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的队员来说,无法言说的艰难又增加了一层。临行前,他们需要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并劝说亲友接受他们前往疫区工作;身处埃博拉出血热的爆发地,在救治病人的同时避免接触病毒,他们每时每刻都不敢大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与死神面对面;几内亚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少之又少的娱乐场所,再加上远离家乡,使得他们的工作内容又增加了一项——适应当地环境、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天。但现在,情况正在逐步改善,队员们在几内亚已经可以开始使用网络了,虽然网络不是一直很通畅,但是可以确保视频通话是没有问题的。医疗队也逐渐收获几内亚人民的爱戴,队员们的队服胸前印着五星红旗,周围民众看到他们都会微笑着竖起大拇指。

就是这样的一个团队,他们积极乐观,甘于奉献,退缩二字从未出现在他们人生的字典。

面对家属的担心与挂念,面对异国他乡的陌生与不安,面对埃博拉病毒的猖狂与叫嚣,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义无反顾。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国家的使命让他们忘记危难险阻;代表中国,代表首都,代表医院,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他们始终牢记医生的职业使命与道德;良好的素质,不畏艰难、甘于奉献,他们无怨无悔,为几内亚人民的健康倾尽所有。他们是中几人民的友好纽带,他们用高尚医德、高超医术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赞美与敬爱。

责任编辑 陈晰

猜你喜欢
几内亚博拉医疗队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埃博拉病毒的生态学
实验室可“降伏”埃博拉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
抗击埃博拉:中国赢得世界尊重
几内亚爆发流血冲突